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版权     
《电子知识产权》2014,(1):10-11
正谷歌数字图书馆被判侵权因作品被谷歌中国网站的"图书搜索"栏目提供下载,女作家棉棉将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告上法院。一审被判赔偿5000元后,谷歌公司提出上诉。近日,北京市高院认定谷歌公司对他人作品进行电子化扫描的复制行为不构成合理使用,故终审维持原判。棉棉起诉称,2009年她发现谷歌中国网站的"图书搜索"栏目未经许可收录了其作品《盐酸情人》,并  相似文献   

2.
国内首例作家诉谷歌数字图书侵害著作权案终审宣判,二审法院认定谷歌公司为了谷歌数字图书搜索服务而对他人作品进行电子化扫描的复制行为不构成合理使用,谷歌公司应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这是法院在数字阅读时代对经营者发出的又一次版权提示。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渗透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就是其中之一。在传统纸媒之外,数字阅读方兴未艾。从专营该项业务的数字图书馆到兼营"文库"的百度以及上文的谷歌等搜索引擎,甚至当当网、京东等电商亦先后启动了电子书计  相似文献   

3.
国外简讯     
德国政府与美国司法部就谷歌数字图书馆向法院提交反对意见9月初,德国政府向美国纽约地区法院提出法庭之友意见,认为谷歌与美国作者及出版商达成的数字图书馆和解协议将会对著作权法以及德国作者  相似文献   

4.
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使社会公众能快速、方便地接触和利用信息资源。但是,现行著作权制度尤其是合理使用制度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诸多障碍.阻碍了数字图书馆功能的体现与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和再设计。以我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起点.重新审视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合理使用制度约束。在介绍美国版权法中图书馆的例外规定及相应的专家修改建议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对我国合理使用制度改进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书馆版权纠纷及授权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已讨论多年。从1999年的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立面临的版权授权困惑到博库、超星、书生、万方等公司一系列商业图书馆的版权争议以及最近谷歌数字图书馆涉及全球图书扫描的版权纠纷,数字图书馆不论是公益的还是商业的均在此起彼伏的法律诉讼中蓬勃的生存着。  相似文献   

6.
袁辉 《法制与社会》2012,(27):198-199
著作权许可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核心法律问题.现实情况下的“先授权,再使用”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授权成本高昂,导致很多数字图书馆纷纷在未获得授权情况下使用作品.构建合理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能够扩大数字图书馆作品授权渠道,合理协调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内首例作家诉谷歌数字图书侵害著作权案终审宣判,二审法院认定谷歌公司为了谷歌数字图书搜索服务而对他人作品进行电子化扫描的复制行为不构成合理使用,谷歌公司应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这是法院在数字阅读时代对经营者发出的又一次版权提示。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渗透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就是其中之一。在传统纸媒之外,数字阅读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ADLIS)项目的实施和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作品合理使用的矛盾冲突.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相关规定之不足,对现行立法进行反思,寻求建立更适合于我国目前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和版权人由相互依赖走向对立,版权纠纷不断,数字版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认为应该在坚持利益平衡原则,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寻求利益天平向社会公共利益一方适度倾斜的基础上对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围作出界定,以期建立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封雪 《法制与社会》2010,(25):76-76
本文从谷歌图书搜索(Google Book Search)计划入手,对其进行合法性分析,讨论其是否构成合理使用,并结合该案例寻求中国《著作权法》在网络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引入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中的数字图书馆侵权纠纷的若干经典司法判例,详细论述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运行中所碰到的若干著作权法律适用问题。笔者在充分分析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运营中业界的困惑、不安甚至屏障的法律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充、修改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的具体建议,旨在从法律建制上使势在必行的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运营在根本上达到良性运行和发展。本文论述的逻辑层面及主要内容为:一、首先明确数字图书馆侵权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为相关各方的“利益冲突”,并引入了相关的经典司法判例;二、由于相同的法律规定仅适用于相同的法律事实,为此,笔者在著作权法律意义上,将数字图书馆界定为传统型图书馆的数字化与数字化的非传统型图书馆两大类,对目前比较混乱的“数字图书馆”这一称谓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法律上的梳理和界定,锁定了本文论述的客体对象,以便论述的明晰与准确;三、针对全球互联网络环境下,司法审判中突出的问题—─如何认定数字图书馆“向公众公开传播”作品的侵权行为的司法标准,结合司法判例进行了翔实的论证;四、通过对现行《著作权法》中规定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在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上的适用法律空间的分析论证,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具体立法建议;五、对网络界目前比较流行或推崇的著作权授权模式的可行性及合法性进行了论证,旨在探讨一种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制度之外的“更经济、更效益”的数字图书馆版权许可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相关技术和设施将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作品转换为电子形式,为大众提供服务的新一代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涉及到的诸如"复制"、"暂时复制"、"合理使用原则"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着重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的向度与法律的视角之下,数字图书馆凸显了图书馆维护知识自由的公益性质和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定位。现行法对公益性质认识不足及传播者的定位缺失,造成了著作权法的制度缺陷及规制缺失。通过对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制度、集体管理制度、避风港条款进行探讨与重构,得出妥善解决数字图书馆与版权所有人利益冲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背景下的版权与合理使用论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贾增岁  吴向军 《河北法学》2003,21(1):140-145
随着网络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作品将成为作品的主要传播和使用方式。这些都对既存的版权制度及合理使用制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数字传输与纸介质印刷作为作品载体的功能等同性 ,版权制度与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仍具有存在的基础。由于对数字作品的版权问题存在较大分歧 ,鉴于图书馆的公益性 ,应当首先明确图书馆对数字作品的合理使用。在网络环境下 ,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应当尽快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图书馆的构建已经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谷歌数字化图书馆的构建虽然遭遇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控诉,但是这并不能否定数字化图书馆本身的价值所在。本文指出探求数字图书馆构建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     
《科技与法律》2009,(5):1-1
2008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公布;2009年上半年我国对外发明专利申请平稳增长;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达66.5万件;我国加强进口网络音乐内容审查与保护工作;电信运营商劫持百度网站流量被罚;中国版权人称谷歌数字图书馆涉嫌侵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谷歌公司发布的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在2013年5月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对这款眼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优先选出的购买者已经可以以1500美元的价格获得谷歌眼镜。虽然一些最初的使用者对谷歌眼镜有各种抱怨,但也有更多人在使用后发出够酷够炫的赞叹声。当应用微投影技术把那些手机的功能呈现到近在咫尺的眼前时,确实令使用者有一种以往只有在科幻  相似文献   

18.
张晔 《科技与法律》2007,(6):113-115,112
“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一直是信息化时代来临之后,自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产生以来倍受关注的焦点。早在2002年,就有北京大学学者陈兴良诉国内某“数字图书馆”运营上的案件。在国外,曾经引出巨大争议的美国谷歌(google)公司雄心勃勃的“图书馆”计划,也因为各方巨大的争议于2006年初搁浅。这些案件和事例聚焦的是文字作品数字化之后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有效行使和收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23日,美国纽约南区法院的巡回法官Denny Chin否决了谷歌与美国作家协会、出版商协会达成的价值1.25亿美元的和解协议,认为这一和解协议不利于保护作者。Chin法官认为,这一协议使得谷歌能够在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作品,仅仅给予了作者要求删除的权利,这会使得谷歌取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重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电子知识产权》2013,(7):18-19
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传播让版权制度从此踏上革命之路,各国为解决新形势下衍生的版权问题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政策均无法实现版权保护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完美平衡。有评论认为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计划是使孤儿作品问题走上历史舞台的导火索,其实这一问题早已暗潮涌动,人们一直在私权与公益的天平两端摇摆不定。文化繁荣、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