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娟娟 《法制与社会》2013,(18):227+231
农村法治建设是实现中国法治的重要环节。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农村法治建设任重道远。本文从经济落后、制度不完善、法律文化缺乏和法律意识单薄等农村法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农村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农村经济、民主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法治是支撑和保障。没有法治的支撑和保障,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出现“跛脚”现象。农村法治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的制约因素以及实现农村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治治理结构的长期施行,最终导致我国农村法治建设严重落后于城市,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发,着重探讨了法治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及农村法治建设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农村法治建设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对农村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全面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必须把法治建设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从农村最基层入手,加快法治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研究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工作难点和问题,提出建设法治农村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浙中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获得了巨大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得益于法治环境的进步,但是由此也给农村的法治环境带来了某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建立城市群、推进城市化的进程给浙中农村地区的法治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农村法治水平较为滞后,西部农村地区则尤为低下。在对宝鸡部分县乡村落进行法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当前西部农村地区法治建设的成就与不足,进而对目前制约西部农村法治建设的诸多因素做了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法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对我国现存的法制类电视节目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宣传法治、构建法治文化、监督执法过程、推进法治化进程等积极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剖析。对法制类电视节目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能够更好地为我国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李方媛 《法制与社会》2013,(19):154-155,165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状况,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进程。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村组织执政能力低下是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阻碍。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在基层中工作,有助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自从党的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确立以来,理论界对如何在中国实现法治进行了大量探索,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如"法治自然演化论"和"法治推行论"等。本文认为,法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推进法治进程仍应坚持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论,在大力引导和推行的同时,仍要夯实法治发展的经济基础。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民营经济对促进我国法治进程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应该与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同步,农村法治化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本文以农村现有的法治环境为起点,剖析农村法治难以推进的几个"难点",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法治建设的重点。对农村纠纷的法律救济机制以及"村民自治"的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心骨,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精髓所在。涉外法治工作与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密切相关,涉外法治建设对于我国国家整体利益具有重大、长远和战略意义。涉外法治建设进程离不开检察机关的参与和发挥作用。检察机关应当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助力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以务实国际检察交流与合作参与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化建设。"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中也多次强调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然而,我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一些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宣传队伍力量薄弱,知识缺乏,素质不高;宣传范围不广,方式单  相似文献   

14.
《政法学刊》2019,(6):15-20
农村政治生态治理与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法治与政治生态治理和建设密切关联,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性,法治思维是推进农村政治生态治理与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探寻农村政治生态治理与建设的法治路径,应当注意从法治建设的不同层面形成合力。完善规范农村政治生活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村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法治保障;狠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治理和优化农村政治生态的重中之重;深化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改善农村政治生态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是治理和建设农村政治生态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抓手。只有以法治思维为考量,才能合理回应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诉求,为农村政治生态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朱真真 《法制与社会》2013,(24):212-213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法治为主导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使法治成为社会管理创新所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和重要基点,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是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在对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建设内涵、两者关系分析和法治理念之下,提出了一些关于社会管理创新领域的法律体系建设路径,从而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状态和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对于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本文指出要促进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和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加强基层执法机构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以及加强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理论界对其正处于研究之中。本文从法治的视角来揭示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表征,分析了法治在实现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要大力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奠定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诗人说过,法治的发展隐藏在原始的岩石里,是漫长的岁月一点一滴将它造就①。法治既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和精髓。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托起美丽"中国梦"的坚强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实现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成部分的江泽民的法治思想.江泽民的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崭新的理论成果.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入研究江泽民的法治思想,对于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实现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成部分的江泽民的法治思想.江泽民的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崭新的理论成果.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入研究江泽民的法治思想,对于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