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前进并广泛存在于各种领域,广告中对女性的歧视更是屡见不鲜。女性市场是正在进一步扩大但尚未完全开发的最大的、最具时尚性的消费市场,如何规避对广告中对女性的歧视,避免对女性消费者的伤害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情节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节犯,是指我国刑法分则中明确规定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作为犯罪成立的情节要求或者以此作为认定该罪既遂形态的犯罪类型。在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今天,刑事法治作为法治国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刑事政策、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都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出刑事法治的内涵、精神和范畴。我国刑法中情节犯制度的设置,从刑事政策的精神和内容上看,它与我国基本刑事政策一脉相承,可以说是我国刑事政策法制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件格式特征在文件检验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观点认为文件格式特征包含在文字布局特征之中。本文以格式为切入点,探讨文件格式与文件格式特征的概念,以书信和书写票据为例,论述其格式要求,结合国家标准、规定及实际案例,研究文件格式特征的种类,其与文字布局特征之间的区别、联系,及其在文件检验中的作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伟 《法制与社会》2014,(15):213+22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我国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购买方式。人们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进行自由的交易和竞争,随着消费者和经营者交换的频繁,二者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纠纷,消费者保护法的出台就显得十分的必要。本文首先分析消费者保护法的本质和特征,其次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定位,最后对我国的消费者保护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民意在刑事司法中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万怀 《中外法学》2011,(1):143-160
司法审判中对于民意的重视已经提高到了司法政策的层面,并且在实践中逐步被推广,进而成为一项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从逻辑角度来说,在司法领域中往往是一种涉案民意或者说涉诉民意,其形成的出发点往往是自我情感,是民众"义务警员"倾向所折射出的对刑罚的高度关注。刑事司法的不可妥协性决定了民意在其中没有作用的空间,刑事案件的专业化特征则决定了民意的虚妄,在刑罚权不能让渡给被害人的情形下,让渡给民意是无法想象的。如果允许刑事司法向民意妥协,看起来似乎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实际上是以牺牲整个法律正义为代价,是以牺牲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为代价,其最终的结果是法律可以被任意解释。在民意一元化和法官缺少能动性的情形之下,权力或缺少克制,或以民意为外衣,司法常常表现为对一元化民意的屈从。敢于和民意对抗有时是最为可贵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附带上诉具有依附性、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双重性、目的上的对抗性、不服范围的惟一性、审理上的合并性共5个特征。关于附带上诉的本质,有非上诉说与上诉说两种学说。附带上诉制度具有平衡当事人双方诉讼程序利益,实现当事人双方攻防机会平等;打消好讼当事人的侥幸心理,便于息讼等多项价值功能。附带上诉的合法要件是:须有合法的主上诉存在,须由被上诉人对上诉人提起,须对上诉人所上诉的第一审判决声明不服,须于法定期间内提起、须不可再为附带上诉、须遵守法定程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诉证据种类是在借鉴前苏联有关理论基础上建构的,其现有划分民诉证据种类的标准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而只有从证据本质的认识基点出发,方可建构科学合理的民诉证据种类划分标准。鉴于证据的本质是信息,而信息又需借助于载体表现出来.为此中国民诉证据种类之划分应以证据载体为基准。  相似文献   

8.
张彬 《法制与社会》2010,(10):294-294
种类认定是侦查实践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认识活动,它和同一认定一样,能为侦查实践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在侦查破案过程中,种类认定的结论虽然不像同一认定的结论那样具有确定性,但它的适用范围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民法的本质特征是私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简要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法学界关于民法的本质特征是私法的认识过程,认为这是二十年来民法学研究的重要收获之一。作者指出民法的私法特征表现为,民法以市民社会为其存在之经济一人文基础;以权利为本位,且主张权利的同等保护;以市民社会的意思自治为其主要实现手段;并以市民社会人的价值实现为其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刑罚作为最严厉的处罚,需要严密的证据体系作为支撑。污染环境作为非常典型的行政、刑事交叉类案件,证据体系中涉及的犯罪客体界定、取证主体的适格性、取证程序的合法性、污染物种类及含量的鉴定等问题专业性较强,对办案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办案程序规范性要求很高,辩护空间也相对较大。立足多个维度,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突破控方的证据体系,可以取得有效辩护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行政权是行政的核心,是行政法学的中心范畴。行政权是指行政主体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管理行政事务,维护社会安全与秩序,提供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权力。行政权具有强制性、执行性、优益性、不可处分性等传统特征,但对其新的特征也应加以重视。行政权的本质是保障和促进公民权利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论宪法价值的本质、特征与形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宪法价值是潜含着主体价值需要的宪法在与主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主体发生的效应。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以根本性为重心的原则性与概括性相结合,以基本性为重心的高适应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以集中性为重心的国家性与权威性相结合,以民主事实为基础的配补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法律价值。宪法价值形态按客体分为宪法规范价值与宪法实施价值,按主体分为指向国家的价值、指向社会的价值、指向公民的价值,按主体和客体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分为政治性价值、经济性价值、文化性价值,按主旨精神分为正义———利益型价值、秩序———自由型价值、法治———民主型价值,按理念取向分为求真性价值、达善性价值、臻美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质性差异在笔迹鉴定结论推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迹鉴定中有一条基本原则,即检材与样本之间如有一个本质差异存在,则其提供了排除两者同一的依据。但是,由于对本质差异存在不同理解,这一原则在实际检案中很难进行操作。文献资料表明:目前尚无对于本质差异的统一标准。当鉴定人发现检材与样本之间存在差异时,他们面临着一个难题:是排除嫌疑人?亦或仅为无法认定嫌疑人?笔迹鉴定中十分关键的是对笔迹特征的合理解释,可能导致对差异价值的不同解释的情形有以下几种:1、检材与样本之间有单一特征或字母不同;2、书写模式上存在如草书与印刷体的不同;3、检材书写笔画质量差于样本笔画质量;4、样本不充分;5、书写有伪装,导致检材和样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笔迹鉴定中有一条基本原则,即检材与样本之间如有一个本质差异存在,则其提供了排除两者同一的依据.但是,由于对本质差异存在不同理解,这一原则在实际检案中很难进行操作.文献资料表明目前尚无对于本质差异的统一标准.当鉴定人发现检材与样本之间存在差异时,他们面临着一个难题是排除嫌疑人?亦或仅为无法认定嫌疑人?笔迹鉴定中十分关键的是对笔迹特征的合理解释,可能导致对差异价值的不同解释的情形有以下几种1、检材与样本之间有单一特征或字母不同;2、书写模式上存在如草书与印刷体的不同;3、检材书写笔画质量差于样本笔画质量;4、样本不充分;5、书写有伪装,导致检材和样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史会娟 《法制与社会》2012,(13):239-240
本文从汉字的审美特征入手,结合汉字在陶瓷装饰中的发展,研究汉字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指出汉字在陶瓷装饰中运用的不足.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汉字在陶瓷装饰中逐渐由单纯的实用性转向审美性,成为纯粹的艺术装饰符号.为的是强调其独特的装饰效果,增强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权威观点认为我国划分证据种类的标准是依证据表现形式之不同,而这一划分标准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其实如何科学地划分证据种类与如何正确地理解证据本质直接相关。笔者认为从证据本质的认识基点出发,才可能科学合理地确定证据种类划分标准。而证据的本质是信息,信息又通过载体表现出来,为此证据种类划分只能以证据载体为基准。  相似文献   

17.
现代同居身份关系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群 《法学杂志》2008,(5):24-26
现代同居身份关系,以同居为前提,但二者不能等同,是法律确定的身份关系的对称。现代同居身份关系可分为同性与异性、未婚与婚外、有涉外因素与纯国内因素等类型,分析其存在的普遍性及特有原因,界定其具有民事契约的法律属性,为法律上对不违法的身份契约的保护,或者否认与惩处违法的身份契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 案例简介 2006年3月9日,平泉交通局工作人员发现“平青乐线”68km+400处的行道树被人用锯,斧毁坏10余棵。  相似文献   

19.
试论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它立足于民族文化大背景,遵循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并以其开放性、体验性、求真求美的双融性、实践综合性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美国侵权法中的严格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侵权法中的严格责任源自英国,现已成为大陆法学者时常使用的概念,并已融入欧洲国家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中。近年来,严格责任适用的范围有日趋扩大的倾向。严格责任是基于对安全的绝对义务的违反,虽然当事人已尽到最谨慎的注意,但仍要对其行为引起的损害承担责任。封严格责任的抗辩非常有限,合理注意不在其中。严格责任最经常适用于异常危险活动或产品责任案件中。中国侵权法应注意合理汲取美国侵权法中的严格责任的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