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新 《法治纵横》2011,(14):17-19
2009年底,因与医院领导发生争执,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下称深圳市二院)高压氧科护士郭俊梅被鉴定为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并被调离岗位、建议治疗。郭俊梅诉至法院。今年5月6日,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郭俊梅胜诉。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某刑事案件被鉴定人,经精神病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为:躁郁性精神病(躁狂状态),有部分责任能力。请问,对此被告人法院能否作出负部分刑事责任的判决?请予答复。  相似文献   

3.
238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精神病这一诊断用语在精神科临床很少使用,但是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特别是涉及刑事案件鉴定时,鉴定结论为无精神病的案例不少,为了探讨该类案件的特点,本文对我中心鉴定为无精神病的238例刑事案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8~2005年在华西法医鉴定中心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结论为无精神病的刑事案件共238例。1.2方法根据案件资料进行登记,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作案动机、对自己躯体与精神状态的评定及精神检查等。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χ2检验。2结果2.1不同年代无精神病刑事案例构成8年中被鉴定为无精神病案件数见表…  相似文献   

4.
一例重复多次鉴定的“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案情摘要被鉴定人刘某(男,42岁,已婚,汉族,初中文化,无业)自1995年以来,多次向他人贩卖毒品及吸毒,曾两次被公安机关收审。收审期间,因其家属反映刘某既往有精神病,办案单位先后三次要求A医院、B医院对他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分别评定为无责任能力和限定责任能力。刘某被释放后,半年内又多次向他人贩卖毒品,后再次被获,现办案单位委托C医院再次对刘某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二、既往鉴定情况摘要据B医院司法鉴定科门诊病历记载;“刘某1980年8月,因盗窃自行车多辆被逮捕。在羁押期间,他与别人…  相似文献   

5.
Qiu CJ  Luo YP  Zhang B  Huo KJ  Zhang W 《法医学杂志》2008,24(2):131-133
目的探讨"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诊断在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中的形成原因、判定原则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比较四川西南司法鉴定中心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案例中12例诊断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的鉴定资料。结果形成此诊断的主要原因是鉴定资料不充分,描述的被鉴定人精神异常表现不具体、不典型(83.3%),或鉴定资料描述的精神异常与鉴定检查时发现的情况不一致。但是即使诊断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仍可以从作案动机、有无逃逸等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12例诊断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的被鉴定人9例(75%)判定为具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3例(25%)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结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种暂时性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使用,但应慎用。  相似文献   

6.
厦门的吴素真本来是一个正常人,因在厦门市第一医院住院期间和医务人员发生争执,怒骂护士为"婊子",被医生组织保安强行送到精神病院治疗22天,给她带来了巨大伤害.为证明自己并非是精神病患者,她四处奔走,历尽六年漫漫诉讼之路,终于等来了正义的判决.  相似文献   

7.
程亦斌 《中国司法鉴定》2006,(5):I0005-I0006
1案例简介张某,男性,13岁。2003年5月11日下午,张三和同学到某工地玩耍。张某诉称被工地上未拆除的旧房屋上的100多斤重的红石(近似长方体)砸中腰部。张某的损伤经医院诊断及手术治疗后,目前遗留双下肢截瘫。负责拆迁的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辩称是张某自己爬到1.4米的高处玩时摔下,摔到120-150斤重的红石(近似长方体)上所致。2003年6月18日,某县人民法院法医技术室伤情鉴定书结论为:张某被砖头砸伤后,损伤应定为(工伤)二级伤残。一审法院据此作出了判决。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判决不服,并申请重新鉴定。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委托…  相似文献   

8.
司法精神病鉴定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卫东  程雷 《法学研究》2012,(1):163-178
近年来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曝光的若干典型个案凸显精神病鉴定的混乱状况。实证调研发现,精神病鉴定自身的特征——对象的复杂性、过程的回溯性、知识背景的跨学科性、手段的有限性与结论的主观性,影响到其客观性与可信度。目前精神病鉴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启动难、鉴定过程中医学与法学学科错位、诉讼权利保障机制欠缺、强制医疗制度带有行政化特征以及鉴定体制改革引发的问题。应当在坚持职权主义启动模式的基础上,对部分死刑案件增设强制启动机制,增设申请启动鉴定的上诉途径,细化启动考量标准;司法精神病专家与法律职业群体之间应当重新分工;应当增设被鉴定人由于鉴定导致人身自由被剥夺的法定强制措施以及在专家辅助人的帮助下对鉴定意见的质证权;强制医疗程序应当进行司法化改造并通过社会化途径加强执行能力;在鉴定管理体制上,应当取消现有鉴定主体限于医院的规定,恢复等级化的体系设置并建立鉴定人准入与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4月14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四川成都姐姐捂死孪生精神病妹妹案在成都市中级法院二审开庭,成都市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抗诉。2007年8月22日凌晨,19岁少女廖婷婷因不堪孪生妹妹廖娟娟长期患精神病给家庭带来的拖累,将其捂死在精神病院后投案自首。后经鉴定,廖婷婷患有抑郁症。今年2月26日,被告人廖婷婷一审被四川省彭州市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3月7日,彭州市检察院认为法院的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量刑畸轻,对此案提出抗诉。在该案一审判决和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后,各地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天的庭审从上午9时许开始,直到  相似文献   

10.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例的智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 JM  Li Y  Huo KJ  Liu X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05-107
目的研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被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件者的智力水平。方法对88例被鉴定为无精神病的刑事案例及89例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的刑事案例的智力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精神病组与精神分裂症组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婚姻及案件类型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精神病组的智力测验成绩显著优于精神分裂症组但低于正常水平(常模);自称有精神病或否认有精神病案例间智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精神病案例的智力测验结果反映这类被鉴定人的智力有轻微受损。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诉法第120条规定:精神疾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因此,公、检、法机关的专职法医不再直接参与司法精神病鉴定,而只对其进行审查。具体而言:一是对提出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委托或要求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二是对已经作出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进行审查,确定其证据效力。一、对刑事案件提出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委托或要求的审查。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对提出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委托或要求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时需切实把握住精神病人实施危害行为的下述一般特征:1目的和动机不明显。精神病…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诉法第120条规定:精神疾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因此,公、检、法机关的专职法医不再直接参与司法精神病鉴定,而只对其进行审查.具体而言:一是对提出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委托或要求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二是对已经作出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进行审查,确定其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3.
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病.被鉴定为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者,受所患疾病的影响,案发时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严重受损,应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一、精神病鉴定中的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质证的法理分析精神病患者(insanity)由于在实施社会危害行为时因精神疾病或精神缺陷,而导致其不具有与正常人那样对事物性质的辨认能力或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从而影响到对其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将精神病归之为责任阻却事由,而英美法系国家则将精神病归为免责事由部分的合法辩护。[1]世界上首例因精神病而免责的案例源于英国年麦纳顿谋杀案基  相似文献   

15.
PEOPLE'SPROCURATORIALMONTHLY期编辑同志:罪犯王某某因投放危险物质罪于2003年5月11日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办案部门曾送王某某至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精神疾病鉴定,鉴定结论为:1.被鉴定者王某某罹患心因性精神障碍。2.具有限制责任能力。判决生效后,某县看守所为进一步证实王某某是否有服刑能力,派员将王某某再次送往医院进行有无服刑能力的鉴定。鉴定结论为:1.被鉴定者王某某罹患心因性精神障碍。2.目前无服刑能力。3.建议治疗。2003年7月7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医学鉴定结论为:王某某患心因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展司法精神病生前鉴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自1982年8月1日起至2016年7月31日止,22例司法精神病生前鉴定的过程和结论。分析指标主要包括:(1)实施鉴定的时间;(2)委托鉴定的事项;(3)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4)鉴定结论。结果(1)1982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鉴定7例,1999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鉴定15例。(2)1982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间主要鉴定事项为6例(85.7%,6/7)精神状态及刑事责任能力和1例(14.3%,1/7)精神状态及性自我防卫能力,1999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间15例鉴定事项全部为精神状态及民事行为能力。(3)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包括:既往鉴定意见、描述精神状态的病历、有效的证人证言和/或羁押期间表现、公安机关问讯纪录、视听资料。(4)大部分被鉴定人能够被鉴定出精神疾病临床诊断并判断法律能力,个别鉴定不能得出结论。结论生前鉴定数量少、难度大;针对民事行为能力的生前鉴定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重点应保证鉴定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性和合法性;"不能得出结论"也是一种鉴定结论,建议采用三分法进行生前鉴定的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相似文献   

17.
以徐武被精神病案为例,近些年媒体报道了许多不是精神疾病患者的公民被强制收治到精神病院的事例。"被精神病"体现医疗鉴定以及精神卫生立法中的问题。关于强制收治中央立法缺位,地方立法无法全面覆盖。一部完善的《精神卫生法》急需出台,避免继续出现"被精神病"。  相似文献   

18.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无精神病74例案例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 YH  Kang M 《法医学杂志》2006,22(2):135-136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无精神病案例的特点及转归。方法对74例无精神病案例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有关资料。结果无精神病案例占鉴定总数的5.7%。被鉴定人作案动机明确,自我保护良好,鉴定后“精神症状”消失。结论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无精神病案例的司法鉴定,应特别注意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识别,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9.
精神病患者与非精神病人凶杀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世民  李天保 《法医学杂志》1997,13(2):83-84,87
本文随机抽取1984-1995年徐州市鉴定过致人死亡的精神病患者47例,同期已判决的非精神病人凶杀案54例,就其凶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精神病患者凶杀案的被害对象多为配偶、至亲,突发犯意、病理性动机引发,方式奇特、手段凶残、过剩杀人、自我保护差等.而在杀人时间、地点及方式等与非精神病人凶杀案件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监管场所精神病患者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管场所是国家执行刑法的场所,目的是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精神病患者的出现,给监管改造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就监管场所精神病发病率、诊断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对监管改造的影响,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为监管场所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1监管场所罪犯的精神状况调查统计某辖区5个监管场所,共有26798个犯人,均属男性罪犯改造场所,鉴定医院系省政府指定的司法鉴定单位,鉴定时间为1998年11月12日至2004年5月25日,鉴定结论为有精神病的114人。发病率为0.43%。其中拘禁性精神病37人,精神分裂症48人,偏执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