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族性是影响多民族国家安全及其族际政治走向的关键变量。它既能促进族际政治整合、维护国家安全、有助于民族国家建构,也能导致族际政治冲突、危及国家安全、阻碍民族国家建构。以"族性"为分析视角,通过对尼日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建构历程的梳理及其族际政治问题的比较,其共性特征包括:族际政治问题的分析单位是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虽然发生在现实中的多民族国家,却往往带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政治与文化边界的重叠是族际政治问题产生的逻辑起点;国内不同民族群体无法得到平等公正对待是导致族际政治问题的核心因素;军事专政和腐败会增加族际政治问题的风险和国家安全的不确定性。解决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一个在历史上和观念中都不曾存在的国家民族能够超越族性分界而被成功建构。结合两国国情提出应对策略:寻找重叠共识,建构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国族共同体;借鉴差异政治和差别公民权利思想,探寻积极回应不同民族群体正当利益诉求、实现各族人民成果共享、利益均沾的政治制度、体制和机制;消除军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惩治腐败;探索包容促进多语言、多宗教和谐相处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联邦制的宪政冲突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全球化和民族自治的压力,世界民族国家逐渐向联邦制转型。兼容同一与多样长处的联邦制虽在宪政治理模型上与当代世界的复杂多样性最能贴近,但它不是医治人类政治疾病的万能良药。联邦政治体制内多元语言的隔阂、多元族群的歧视、多元宗教的疏离,已引发对联邦制协调多元文化能力的信任危机。只有在宪法上对多元文化予以承认,才能在宪政治理中发挥联邦制的长处。  相似文献   

3.
苏联民族联邦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联邦制是苏联的国家结构形式,它在社会基础、制度资源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并与联邦制的逻辑内涵存在抵触。由于苏联党政领导人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政策和行为,民族联邦制失去本来的合法化基础。苏联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成为民族联邦制和整个政治体制的合法化基础。民族联邦制的异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墨西哥和秘鲁民族整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西哥和秘鲁民族整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韩琦墨西哥和秘鲁是拉丁美洲印第安人最多的国家,前者有600万,后者约832万①。但是,这两个国家的民族整合(一体化)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墨西哥的民族整合胜于秘鲁。这首先表现在人口和地理政治方面。到1970年,墨西哥...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阿拉伯两大族类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犹太属性、内部殖民主义和分而治之是以色列处理与国内阿拉伯人民族关系的基本思想。以色列的民族政策造成阿拉伯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遭受挤压、歧视,成为经济落后、政治孤立的少数族类,与主流社会十分疏远。这一现实与以色列理应将全体国民纳入其民族国家构建范畴,以塑造统一的政治文化共同体和国族认同的民族构建产生了直接的悖论,并且从根本上制约着国家的稳定、健康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具有高度政治分离目标和主权诉求的民族分裂主义是导致国内、国际政治失序和政局动荡的重要因素。由于民族分裂主义不时出现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中,不时搅动或重组原有的政治格局,因而抑制和应对民族分裂主义是必要的多民族国家治理功能。实现有效的民族分裂主义治理应当从分析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和诱发机制起步。发生普遍、目标明确、诱因复杂、认同坚韧是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利用和强化族性认同、渲染政治主张、通过动员形成集体行动、获取外部支持等环节构成了民族分裂主义行动的诱发机制。因循民族分裂主义生成与发展的机理,从无条件捍卫主权的理路采取的严厉打击模式,从不同程度赋权的理路采取政治容留模式,从消减族性动员的理路采取认同调控模式,从抑制精英力量的理路采取柔性控制模式,从转化政治生态的理路采取外部干预模式,可成为多民族国家治理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独立以来,地方分离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严重困扰着国家。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实现政治整合构建真正制度化的联邦体制,已成为俄罗斯面临的极为重要的问题。俄罗斯联邦制改革和政治整合体现了联邦化的双向进路和两面运作。联邦主义理念的要求和俄罗斯国内的政治发展状况,使得俄罗斯政治整合的联邦化路径会由“人治”特点的权威主义转向宪治。  相似文献   

8.
内容提要南非和津巴布韦两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既有相同点,也存在较大差异。两国除历史条件等相同外,其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外部势力的干预程度不同导致政策制定过程不同;内部势力的分化与整合差异表明政策制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差异;两国对白人种族主义政权遗产处理方式不同;族际分野与政治分化的敏感性使两国面临的政局和政策导致的政治后果差异。概言之,民族问题处理得当与否对政治稳定起着极重要的作用。虽然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在下降,但激进的民族政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津巴布韦的教训为其他国家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9.
汪长明 《东南亚》2011,(3):33-39
在分而治之殖民政策作用下,英属印度教派矛盾加剧,导致穆斯林民族主义兴起,巴基斯坦立国运动正式形成。以阿赫默德汗的“穆斯林民族论”、伊克巴尔的“穆斯林国家论”和真纳的“两个民族、两个国家论”为思想基础和主要流派的“两个民族”理论是巴基斯坦立国运动的三大理论来源。作为英国落实“退出印度”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蒙巴顿方案》确立了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的政治原则。随着印巴分治和巴基斯坦建立,“两个民族”理论最终实现了从早期穆斯林思想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到建立穆斯林民族国家的现实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差距与苏联解体的关系,认为经济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这一分析,文章论述了发展中的多民族国家应吸取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防止民族分离主义.就经济差距与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关系而言,提出要防范民族分离主义,首先应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其次要充分利用政治资源谋求国家经济社会平衡发展,防止因经济差距拉大而造成中央权威消失,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坐大;最后要尽可能降低各民族独立的预期收益,实现各民族间经济的最优化发展和利益的最大化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