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法国骚乱凸显了法国政府在移民问题上的治理危机,作为其移民政策的共和模式亦受到广泛质疑。本文以2005年法国骚乱为切入点,研究法国政府在2005年法国骚乱这一少数族裔群体性事件爆发后,做了哪些政策调整,以及这些调整能否有效地应对2005年骚乱凸显的问题。2005年法国骚乱后的法国移民政策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对外的入境与入籍政策上进一步收紧,在对内的移民社会融入政策上注重从移民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促进移民的社会融入。但总体而言,新政策虽有局部微调,但本质不变且还有加强,技术层面上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价值层面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2 0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追溯其从自由移民、“共和模式”到零移民、零非法移民的演变发展及内涵实质 ;最后 ,本文着重分析法国曾引以为豪的“共和模式”在当今社会遭遇的困境及原因 ,探讨当代法国移民政策的基本走向及社会效应 ,指出 :“共和模式”也好 ,自由民主也罢 ,归根结底 ,移民政策中最根本的原则是接纳国的国家利益。因此 ,对发达国家移民政策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法国的移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国在历史上属于对外来移民开放的国家。法国人从大革命起便树立起这样一种理想观念:在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中,所有人都享有平等地位,国家对公民一视同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法国把自己变成一个“大熔炉”,所有外来移民都应当放弃自己原来的语言、文化和宗教,接受共和国的同化,以便成为法国公民。这种“大一统”的共和同化政策在19世纪对来自欧洲诸国的移民颇为有效。但二战后的新移民多来自阿拉伯和非洲地区,且信仰穆斯林教,这便超越了法国“大熔炉”的同化能力。如今,移民问题已成为法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法国的社会文化结构正在由共和“大一统”模式向多元文化社会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法国移民政策共和同化模式的基本理念出发,梳理法国移民历史,探讨治理现状;同时基于现代族群理论,分析其局限性及原因;继而,进一步阐释新形势下马克龙政府对共和同化模式的两大基础“世俗化”与“平等”原则的重新解读;最后,文章将分析2018年至今法国《移民法》改革中共和同化模式的变化与发展趋势。通过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法国移民政策逐渐从原来的单向统一模式转变成带有倾向性的开放性模式,法国政府对共和同化模式的态度是坚持、加强、改革和完善,在秉承法兰西传统价值观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全面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移民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1870年9月4日,以工人为主体的巴黎人民群众,利用拿破仑三世军事冒险的失败发动革命,迫使第二帝国立法团中的资产阶级共和派宣布废除帝制、重建共和;这就是法国近代史上第四次资产阶级革命——“九·四”革命。这场革命摧毁了自1852年以来“俨如密网一般缠住法国社会全身并阻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机体①”——第二帝国,并宣告了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存在”文学与二十世纪文学中的“存在”问题学术讨论会在西安举行中国法国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西安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存在’文学与二十世纪文学中的‘存在’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5月6日至10日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召开。中国法国文学学会副会...  相似文献   

7.
马胜利 《欧洲研究》2012,(2):21-32,159
法兰西民族国家是长期历史演变的产物。大革命传统和共和主义理念奠定了当代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基石。在民族观念方面,法国与德国的分歧与历史文化差异有关,但也是欧洲大陆两大国政治博弈的产物。在法国,共和同化政策被视为进步和文明的表现。法国在社会文化模式和移民政策方面历来强调"大一统"和"共和原则",这主要是由于法国在世界上长期拥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国地位所决定的。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法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以及移民问题引发的社会危机,法国的民族国家观念、社会文化模式和民族认同受到了严重挑战。法国人不得不对法国的社会文化模式、法兰西民族认同,以及法兰西的前途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2015年以来,在一系列恐怖袭击之后,“伊斯兰恐惧症”在法国不断泛化、外溢,穆斯林群体和主流社会陷入双重困境。穆斯林群体生活更为艰难,对世俗社会的认同每况愈下;而法国政府在穆斯林问题上也面临两难境地。“恐伊症”或者说法国的穆斯林问题,反映和折射的是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整体性问题和挑战,亟须整体性的认知和解决思路。本文认为,法国穆斯林移民群体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社会后果、移民融入模式的困境以及所谓两个“平行世界”的不平等,尤其是政治资源上的不平等,构成了法国“恐伊症”的重要根源。而化解现实存在的社会群体间政治经济差异及不平等,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富有希望的法国社会,才是解决法国穆斯林问题的正道。法国的“恐伊症”是欧洲穆斯林问题的一个缩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学理价值,更呈现出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方兴 《法国研究》2011,(3):60-63
保罗·利科是二十世纪法国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利科在研究诠释学问题的同时也特别关注翻译问题。他在其学术生涯的晚期还特别推出了《论翻译》这部翻译哲学专著。本文拟对利科的“译‘不可译”’这一核心翻译思想进行探讨。利科认为,关于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这一翻译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的论争,其症结就在于把不可能实现的“对等”作为翻译的原则。在他看来,“对等”是由翻译产生的,而不是由翻译预设的。要实现“对等”,就必须“译‘不可译”’,通过“建构可比之物”增强“母语”与“异语”之间的相似性,化不可译性为可译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移民问题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一些老牌移民国家,这一客居的少数群体,由于自身的异质性与特殊性,越来越多地被接收国视为国家—民族建构的威胁与阻力。由此,"共和(同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以及"交融文化主义"等国家—民族整合理念也引发了学界的反思与讨论。移民政策何去何从?法国在移民方面的政策演变与历史经验无疑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从展现移民历史以及围绕"移民"产生的各种问题入手,总结和分析法国移民整合政策的变化,最终揭示政策变化背后所反映的思想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笔者为本院工程师阶段(cycleingénieur)学生开设的《巴黎社会一瞥》专题课(module thématique)的延展。鉴于该课程有部分涉及法国郊区及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的郊区骚乱(émeutes de banlieues),为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郊区”(banlieue)概念,笔者希望在此梳理三个问题:一,郊区的重要性;二,郊区的多样性;三,郊区的未来关乎法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孙新强 《美国研究》2004,18(1):135-137
李道揆先生的《探析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注释》(2 0 0 3年第 2期《美国研究》) ,是一篇专门讨论美国宪法修正案批准日期等细节问题的文章。在该文中 ,李先生认为 ,《美国法典》(U .S .Code)对个别宪法修正案的注释也有欠妥的地方 ,“它对第 15条修正案的注释就有这种情况。注释称 ,国务卿在1870年 3月 30日宣布此修正案‘已由 37个州的 2 9个州议会批准。批准日期是 :内华达州 ,186 9年 3月 1日……艾奥瓦州 ,1870年 2月 3日。’这注释有两点不当。第一 ,当时的联邦共有 37个州 ,37个州的 3/ 4应该是 2 8个州 ,不是注释说的 2 9个州。……”…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法国遭受的恐怖主义袭击和国内移民问题是极右翼民粹主义势力抬头的重要原因。法国主流社会同移民群体之间的裂痕不断加深,而背后深层次的是法国公民身份与移民多元身份诉求之间的矛盾。在传统的共和主义身份模式失效的背景下,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提出的身份纯粹化纲领有可能将进一步激化矛盾。只有在法律平等承认的前提下,提倡宪法爱国主义、加强社会内部的情感维系、增强信任与团结才能走出当前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4.
“韩剧热”现象指一种发生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文化高温现象,这一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以电视剧为主的韩国大众文化在中国的火爆。论文立足于当代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从“韩剧热”现象的观众接受心理机制入手,从“‘情感补偿心理’的满足”、“‘娱乐渴求心理’的满足”、“‘求新、求异心理’的满足”三个方面分析这种文化现象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进程     
1947年1月23日,苏联《真理报》发表了署名扎斯拉夫斯基(Zaslavski)的评论员文章《Les Smertchiakene en France》,《现代》杂志1947年5月第20期转载了此文。扎斯拉夫斯基认为“存在主义……认为,一切历史进程都是荒谬的,对它来说,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规律、准则。也没有历史,而只有‘历史化’;没有道德,而只有‘生活作风’,既没有人民,也没有社会,而只有……个人利益与好处。”萨特为回答这种看法写下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法国总统权力与共和制度的创立密切相关。从立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可将两百多年来法国政体权力架构的演变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不过第二共和总统制实践的失败,让总统由普选产生的方式在法国长期背负负面评价,直到1962年第五共和治下这种选举制度才重新被采纳。国家元首经由全民直选产生,赋予了总统职权高度的合法性。直接选举和广泛的总统权力,避免了第五共和重蹈第三和第四共和的覆辙。第五共和历届总统都是由传统的左右翼建制派政治人物出任,保障了自1958年至今法国政坛的稳定。不过2017年的总统选举和立法选举颠覆了法国既有的政治格局。在现今的法国社会情势下,法国选民的利益诉求在不断多元化,以左右划分的传统意识形态之争持续淡化。新兴政治势力崛起,极右和极左政治力量掌握政权的可能性与时俱增,关于法国总统权力的设定是否还能适应法国当代政局的演变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89年第4期的《求索》专栏已经有了反响。自毓麟同志来信说:“贵干1989年第4期刊载的《亦论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及其经验教训》一文,读后很有启发,颇有收益。我也非常赞赏贵刊编者按所说的‘不同观点之间的辩疑商榷、切磋交流’的精神。对作者所提的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当时有利或不利的‘国际经济背景’,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迄今仍认为,国际经济背景对一个国家(马来西亚也不例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但是,所谓决定性的或叫做主要的,一般而言,是短时期的,例如一二年或稍长些,而作为十年或二十年这么长的时期,则主要原因应从该国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所执行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及其他各种政策去寻找…… 现送上论马经济可能起飞的文章,这是年初在收到1989年第4期之前定稿的。因此,不想作什么改动。但从近三年来马经济恢复快速发展的事实看,证明国内因素仍是主要的(当然国际经济背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这一观点同我上次写的文章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法国广大农村民众对大革命存在相当负面的认知,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在大革命中诞生的共和国的政治基础,甚至导致共和制度两度为帝制所颠覆。为了扭转广大农村民众对大革命的负面认知,巩固共和制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大革命教育,树立大革命的正面形象,为共和思想在法国的根深蒂固提供了巨大的助力。第三共和国学校大革命教育凸显出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对稳固政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清“管理”和“领导”两个概念近年来,在一些学术文献中,对于分清“管理”和“领导”的概念问题愈益重视。然而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没有一致的观点。下面我们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向读者们介绍一下:“党的职能是领导,而不是管理,更不是指挥”;“‘管理’的概念比‘领导’的概念要广一些”;“在估计党在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时,可以得出结论:领导是管理的最高形式”;“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张国庆 《新民周刊》2022,(27):31-31
互联网上流传一句话,尽管很小众但却回答了大众的问题:“有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当西方说‘国际社会’时,他们指的西方。”近日,赵立坚在社交媒体上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西方主流媒体常说的“国际社会”指哪些国家?是他们自以为可以代表全世界意愿和声音的伪“国际社会”呢,还是真实存在的国际社会?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解释我们这个星球所发生的许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