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2001年年会于2001年11月2日至4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参加本次年会的代表共175人,分别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等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共提交论文105篇。无论从与会代表人数还是提交论文的数量看,都创下历次年会的最高水平。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中的国际经济法”,在上述主题的基础上,代表们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讨论: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法制建设的挑战;世贸组织体制下中国法制的新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法律问题。现将发言和讨论内容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邢五一 《中国律师》2001,(12):84-84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业务专业委员会 2001年会 10月 27日-28日在南京举 行。参加年会的律师围绕中国“入世”后面临的新的法律问题和律师实务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结束时,律师们均认为不虚此行。 国际专业委员会令年的年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前,专业委员会的活动,一般都由专业委员会自己或找几个律师事务所协办,本次年会,由国际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律师协会共同主办,13家江苏的律师事务所协办,不仅有更多的律师参加了活动,还大大增加了主办者的力量。本次年会不仅在内容上紧贴“入世”话题,在形式上也富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3.
谢青 《法学》2003,(11)
2003年国际经济法年会于9月26~30日在甘肃兰州召开,本次会议围绕我国入世承诺的履行与中国经贸法制建设这一大主题,分别从WTO与国际经济法理论,区域一体化与CEPA,WTO与西部开发中的地方法制建设以及入世后的具体经贸法律实务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而又热烈的讨论。本文对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00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 2 0 0 0年年会于 2 0 0 0年 9月 1 8日~ 2 2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南湖校区 )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高等学校从事国际私法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学者 ,还有来自司法实践部门的专家以及来自德国、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 ,共计 1 0 0余人 ,收到学术论文 6 0余篇。本次年会讨论的问题颇多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国际私法的回顾与展望 ;二是INTERNET与国际私法 ;三是国际私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下面就本次年会作一简要综述。一、中国国际私法的回顾与展望值此世纪之…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2,(11):81-81
“WTO背景下规模律师事务所发展与管理研讨会”于9月28日下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律师协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协办,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承办。本次研讨会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上海举办的一次深度研讨中国规模化律师事务所发展与管理的高级研讨会。目的在于讨论入世后,中国律师事务所在规模化进程中的一些热点问题。随着中国入世后的国际化进程和中国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中国企业的大重组,中国更需要“团队服务型”的律师事务所来提供与中国国际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相…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与华东政法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私法学会 2 0 0 2年年会于 9月 2 7日至 2 9日在上海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及各地方人民法院、司法部、外交部、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全国各大高校法律院系及研究机构等部门 1 8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考虑到国际私法理论在新世纪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司法和仲裁实践运用的现状及困境 ,国际私法教学方法和理念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学会决定本次年会的议题有三个 :一是国际条约在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的适用 ;二是国际私法在涉外审判与仲裁实践中的运用 ;三是国际私法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 2 0 0 2年学术研讨会于 8月 1 1日至 8月 1 6日在长春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主办 ,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延边大学法律系承办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人民检察院、长春市人民检察院、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吉林省司法厅、吉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人民检察院等协办。本次年会为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自 2 0 0 1年成立后的第二次年度会议 ,有国内大专院校、研究所、研究会、法院、检察院和律师等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会议 ,是全国商法学界最高规格的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200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5日至8日在厦门大 学召开。本届年会与会代表共205人,分别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及政 府有关部门,共提交论文168篇。本次年会主要围绕以下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 针对美国采用单边主义对抗WTO多边主义的做法,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长、厦门大 学陈安教授概述了2002年-2003年“201条款”争端案的内容、进程和结局,并回溯到1994 年的美国“主权大辩论”以及1998年-2000年的“301条款”争端案。他在进行宏观的综合 考察后指出…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4月 16日至 18日 ,中国国际法学会“展望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武汉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和海内外的专家学者 2 0 0多人。研讨会围绕“展望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这个主题 ,就世纪之交的 10个国际法焦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6 0余位学者进行了专题发言或评论。会议共收到论文 6 0多篇 ,许多论文涉及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的方向性和基本性问题。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校长助理黄进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在开幕式上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王厚立教授、武汉大学校长侯杰昌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名…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 保护中国律师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的蕴藏,春的播种,夏的耕耘……多少坎坷、多少踌躇、多少人们的呕心沥血,将秋天染得金黄。经过15年的努力与艰辛;经过15年的梦想与期盼,中国入世谈判历程终于定格在2001年9月17日22时19分,使得中国新世纪的第一个金秋显得更加绚目靓丽。中国入世谈判的圆满成功,势必再次引发国内各界专家、人士有关WTO的研讨与讨论。中国法律服务市场面对加入WTO后的对外开放,也给中国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主要是中国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增添了不可回避的思考与挑战。因为,将自己的法律服务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与国际规则相对照,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仍在管理体制、法律服务人员的素质及法律服务机构的组成设置等方面存在的急需改进、解决的问题。加入WTO后,我们的法律服务市场是否能适应国际“游戏规则”我们的律师业在世界性的竞争中是会得到长足发展,还是要亲身体会一下“印度入世后没人会打官司”的缺憾都将取决于中国律师对此所努力的程度。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更多的审时度势的思考。今年12月,“首届中国律师论坛”将在昆明举行,届时,我们将专项探讨和研究“WTO背景下的律师业管理与发展”问题。在此,祝愿WTO背景下的中国律师一路好走——编者  相似文献   

11.
12.
程燎原 《法学研究》2011,(5):143-163
法治政体理论在根本上把法治理解为,只有立宪政体才会要求并实现法律统治的一个政体问题。建立民主立宪的法治政体是辛亥政治革命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等法律初步构建了中华民国法治政体的雏形,但这一政体也陷入多重困厄之中。孙中山等人对这一政体及其困厄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与反思。从法治政体理论及民初缔造法治政体的实践出发,可以对治法型法治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性的检视。  相似文献   

13.
胡东海 《法律科学》2011,(4):121-127
民法教义学中,合同履行请求权至少应包括合同生效要件。其中,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学说及实践中已无异议;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并无"符合"与否的问题,而只有"违反"如何的问题。私法自治原则要求,证明责任分配在参与民法外部体系的构建时,将合同效力要件规定为"效力阻却要件",交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所以,应对《证据规定》第5条规定之"生效要件"作目的性限缩。此种以证明责任为解释目标的进路,表明证明责任分配也是法规范之关联脉络的一种,解释论亦应以证明责任分配为解释目标。  相似文献   

14.
15.
<左传>文辞古奥,义蕴深微.由于时代悬隔,虽经历代训释,疑义犹夥.本义湮没,通假不明,指代不清,诸般情形,在在多有.本文就襄公时期若干训诂问题予以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提单的管辖权是正确处理无单放货等提单纠纷的首要问题。提单的管辖权条款属于协议管辖,是国际私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物。无单放货案件存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所谓的“侵权纠纷一般不适用协议管辖条款”的规则并不能当然适用。根据现行法以及民事侵权的基本法理,分析中国法院用于否定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侵权诉因”及“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两个主要事由,认为以“侵权诉因”排除提单管辖权条款适用的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违背法理;而以“与争议没有实际联系”作为否定承运人总部或主营业地之管辖连接点的理由也过于极端。在上述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提单管辖权条款问题的三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是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在体系上不断完善,是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再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法把不当得利返还权定性为债权而归入债权编,然而这种定性定位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与我国物权变动的有因模式相冲突。通过对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考察和价值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它是一种概括的混合的救济权,既可以救济对人性的权利,也可以救济对物性的权利。不当得利、不当得利之债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不同范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中国大陆新《合同法》第402条、403条的规定,大胆借鉴英美法系代理法的做法,突破《民法通则》将代理仅限于显名代理的陈腐规定,建立了隐名代理制度和不披露本人的代理制度。本文就此分析了我国代理理念从区别论到等同论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民事活动即将发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