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成因错综复杂,既有宏观的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微观的医生素质;既有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因素,又有医疗体制的因素;而最主要的是国家宏观政策的定位。鉴于世界卫生保健体制的基本类型和经验,寻找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性质与目标定位的偏差,尤其是医疗服务性质直接决定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具体改革政策措施的选择。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必须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性质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布莱尔政府的国民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莱尔政府执政以来,推行了一系列公共服务改革。本文通过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内容之一的国民医疗服务体制(NHS)改革的实践,分析了其医疗体制改革的得与失。同时,在分析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现状基础上,指出了英国NHS改革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跨入21世纪.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了热点问题.中国也到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一个争论不休的世界性难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医疗卫生体制,全面而合理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使医疗卫生体制更符合公平、可及和高效原则.而医疗支出费用又在政府、社会、个人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这就十分需要我们从理论高度以及发达国家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中.重新审视我们当前面临的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4.
范仲文 《求实》2006,(Z4):201-202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从1985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二十余年.二十年的改革,使我国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公民获得了较好的医疗健康服务.但20年的改革也由于医疗体制过度市场化、过度分权化,使医疗资源分布结构失衡,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加重了公民医疗负担,削弱了公共卫生体系的病疾防疫能力.  相似文献   

5.
税费改革以来,一个令人担忧但又难以找到答案的老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绝大多数乡镇政府的合法财政收入尚不足以供养吃财政饭的干部,就更谈不上什么公共品服务了.如是,乡镇行政体制的改革走向成为时下农村改革的焦点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诸多研究观点中,见仁见智,各有所长,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中国地域之大,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有哪一个模式是普遍适用的.本文只想从乡镇行政体制的性质入手,试图寻找到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是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认识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又一次重大突破。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  相似文献   

7.
吴根平 《探索》2008,(2):44-4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机构整合要积极探索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并经过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已经按照大部门体制的要求全面启动,大部门体制改革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大部门体制,现阶段我国探索推行大部门体制具有历史必然性.我国的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科学部署,通盘考虑,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项涉及利益调整的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医疗体制改革也不例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医疗改革不成功”的研究结论告诉我们:我国迄今已进行多年的医疗体制改革“跌了跤”。在肯定政府敢于承认改革挫败的勇气与坦诚之时,我们不能不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为什么说医改“不成功”?旨在治理“看病难、看病贵”的改革使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愈加严重,这种与目标相违背的改革异化原因何在?之后又当如何? 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知错即改。好的医疗体制可能有多种模式或版本,但最终的衡量标准,少不了让病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得到最大实惠,让医院与医生得到最大肯定,让社会利益得到最大体现。这也应该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所应恪守的根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关于改革模式的国际比较,有两个同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并需要在实践中慎重对待的:一是经济转型能否脱离政治转型,或者说经济体制改革是否能够长期独立于政治体制改革?二是中国的渐进改革从长期经济绩效看是否比"华盛顿共识"更为成功?由于体制深层矛盾和利益深层冲突的显现,使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而又微妙的时期,对这两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清醒认识我国改革的艰巨性,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合理时序,对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攻坚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任务,1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在探索中勇于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理论创新不断推进改革实践的发展,日益深化的改革实践又深切呼唤理论上创新这样一个互动过程。这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改革沿着既定的目标不断深化,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一、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在中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机构改革带着国人前所未有的关注向我们走来,在我国改革的宏图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必将推动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结构的建立。 一、选择牵引全局的关节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切入点的新突破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主义自身的革命,它必然会引发从  相似文献   

12.
医疗体制改革是关系全国每一个公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与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相联。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逐步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都空前活跃。为此,笔者谈一些想法与同道们商榷。一、我国医疗体制能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这个问题在医疗卫生系统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将医院推入市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我认为,马克思从未具体预言过社会主义长期存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迄今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1984年。  相似文献   

14.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后,我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行政区划体制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方机构改革密切相关,必须从战略上进行认真研究。从宏观上看,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总的要求是调整幅度、减少层次、增强活力,具体措施是立法改制、缩省扩县、设市废地,最终实现省直接管县、县直接管乡的体制。这是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长远规划,有些工作难度很大,目前条件还不很充分,如缩小省区问题,取消地州管理层、改四级制为三级制的问题,风险较大,应从长计议。但有些工作比较具体、单一,应与地方机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尽早提上议事日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5,(2):12-14
湖南出台了《湖南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到文化运行机制,从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政府职能转变到市场主体重组,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抓住"理顺关系"这个大前提,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为了进一步理顺关系,湖南着力在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上下功夫,迈出了"三大步"。——着眼"转职能",在推进文化机构改革上迈出新步伐。首先,  相似文献   

16.
继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后,李鹏总理又在八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并强调要抓住今后五年的关键时间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这一问题谈点学习体会。一、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和保障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主要手段的经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政府机构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政府机构改革从属于政治体制改革,此外,政党领导体制改革、宏观政治制度变革、与体制变革相对应的政治文化的变革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已进行过多次,而政治体制改革的系...  相似文献   

18.
苗遂奇 《党建》2010,(10):48-49
出版体制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出版体制改革成效如何对整个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销售码洋从2004年的5.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2亿元,短短5年,增长130.77%。  相似文献   

19.
正35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历史先河。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历次"三中全会"均聚焦改革。十二届三中全会主题是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主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农村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从回顾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六次"三中全会"的特点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的改革,而且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为推进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20.
35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历史先河.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历次“三中全会”均聚焦改革。十二届三中全会主题是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主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农村改革.十六屑三中全会主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从回顾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六次“三中全会”的特点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的改革.而且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为推进中国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