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聪生 《中国发展》2007,7(2):6-10,27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是巩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可以形象地概括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方向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驾驶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的参与是强大的“发动机”,作为载体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红旗车”,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两条“快车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安全运行的“交通规则”,目标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特点: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这条道路越走越活;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这条道路越走越稳。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人民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沿着这一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路"具有丰富而全面的内涵。这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中国道路"是一条理论之路。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支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保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神积淀;其次,"中国道路"是一条历史之路。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结果,更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互动选择;最后,"中国道路"是一条实践之路。这条道路不仅证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特别是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更使中国最终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复兴之路。因此,通过对"中国道路"内涵的不断挖掘和总结,属于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之路、历史创新之路和实践创新之路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残疾人事业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在邓朴方主席和几代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并且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帮助8500万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同步小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更深地思考残疾人事业的意义,思考残疾人联合会“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这些年残联的职能发挥得怎样?是否真正发挥了代表、服务、管理的作用?今后应该怎样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怎样更好地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我想讲三点认识,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4.
有人要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说"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把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概述变成一条死的公式,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到俄国,对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完善的历史。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改革开放40年后再出发的坚实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明确把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产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从这条道路的巨大成就、民族特色、实践  相似文献   

6.
郭大俊 《理论月刊》2000,(12):21-22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选择性观点。马克思认为,俄国社会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但是这种必然性并不意味着历史发展只有一条道路可供选择,由于事物发展的多向性和主体价值观的差异性,在历史走向上往往存在着诸种可能性。主体能动性是影响历史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合理地解释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采取了阶段递进和渐次推进的改革道路和改革方式。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中国唯一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顺应民心,根据国情作出的正确选择。党在开创道路中形成的一系列经验对改革开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总结了党的80年三条基本经验,第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第二条依靠人民群众,办好自己的事情;第三条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时俱进。把这三条历史基本经验,应用到国有企业的改制发展中来,我的理解就是要与“市”俱进,制度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企业自己个性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深刻总结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首先提出来的。但是,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则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期间出现过曲折和反复。回顾这条道路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步创立和形成的。纵览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探索,始终贯穿着坚忍不拔地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主线。抓住了这条主线,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共产党9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历史发展的本质、关键和要害,不仅能深化对60多年历史的认识,而且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认识,更加科学地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既光荣而又艰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妇女已经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我认为,概括地说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争取妇女解放的实践,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全面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组织起来,依靠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男性携手并肩,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自己的具体利益,逐步实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这条发展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认识这条道路的特征,对于我国妇女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杨嵘均 《思想战线》2023,49(1):31-4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由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情境决定的,是一条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又不同于前苏联模式的符合世情、党情和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既饱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也蕴藏着深刻的思维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现代化道路,既具有现代化道路的一般特征又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智慧;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是系统性和整体性相促进、全面性和协调性相统一、渐进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相协调、包容发展和共建共享相统筹的现代化道路。从思维创新角度来说,站在新时代这一历史的新起点,必须明确: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开辟未来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条件;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未来的制度保障;敢于打破路径锁定与勇于开拓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未来的根本途径和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只有从多重视角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全面认识这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源于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而产生的独特的问题域需要独特的解决方案。从适应性、别样性、"伟大斗争"和反贫困成就这四种不同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解读,既可以使我们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性,又可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从而更好地坚守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2,(5):4-4
中国革命的成功,在于中国共产党彻底地相信人民、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在全中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条发动和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代表和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道路,是一条不容置疑的真正追求和实行民主的道路。1945年,毛泽东答黄炎培先生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语言至今依然那么经典:“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相似文献   

15.
该书《译者前言》中说:“本书以极为简洁、精确的语言总结了五百年法律发展的恢弘历史,为人们描述了正当法律程序观念发展演变的清晰轨迹。而沿着这条轨迹,人们可以准确地了解正当法律程序这一重要概念所包含的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基本路线是对我国多年来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 ,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对中国的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深刻认识基础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条基本路线。然而 ,要真正地坚持这条基本路线 ,就必须辩证地、历史地 ,正确理解和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并不是教条地 ,形而上学地对待这条基本路线 ,而是要始终结合中国 ,结合历史发展的客观实践 ,以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坚持这条基本路线。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难…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种来自某些发达国家,“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另一种则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过独立自主、团结互助建设强国家,谋求广泛的平等与发展的实践探索。过去西方中心的发展观、现代化理论极大地遮蔽了这条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自主现代化历史脉络及其内部的思想资源。因此,本文希望将讨论视野拓展到与中国具有类似历史经验的“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历史、实践与理论资源中,理解“第三世界”对现代化“新路”的探索,并尝试建构性地讨论从这条脉络中浮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吕善勇 《前进论坛》2011,(7):25-26,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在这条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中,各民主党派按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民主监督,为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中国共产党人 8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 ,总结其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一、它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这一共同理想发展的逻辑结果。建立一个美好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执着追求 ,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和实践美好理想的历史 ,封建主义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 ,都把这种理想和追求推向了前进。但是 ,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 ,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提出一条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马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二十世纪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回首社会主义运动的百年历程,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展望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前景,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与信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