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也谈法律经济决定论——兼与周永坤同志商榷●周世中《法学》月刊1996年第2期发表了周永坤同志的《法律经济决定论评析》(以下简称《评析》),该文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纠正了“经济决定论”,现行的法律经济决定论和马恩晚年的思想有根本的区别,提出要走出法律...  相似文献   

2.
发刊词     
<正> 为了开创我国法学研究的新局面,促进法学的繁荣和发展,《中国法学》现在创刊了。《中国法学》是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理论刊物。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九年就提出:法学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我们要学会使用和用好法律武器。同时还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  相似文献   

3.
《法学》1991,(9)
曹漫之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法学》编辑部全体同志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无论五十年代任《法学》主编,还是八十年代初兼任《法学》主编,曹老为《法学》杂志的创办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即使在患病住院期间,曹老时时刻刻关心《法学》杂志,可以这么说,《法学》在司法机关和社会上享有一定声誉和做出一些成绩,是与曹老的关心和领导分不开的。今天,我们特刊登《法学》原主编张传桢同志的文章“缅怀尊敬的曹漫之同志”,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相似文献   

4.
《法学》编辑部:看到你们的来信和《关于加强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倡议》,很高兴.《法学》复刊以来,已发行了多期,无论在法制宣传方面,还是在法学理论的探索方面,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记得前年冬天我到上海会见法学界的同志时,谈起过法学的理论研究问题.那时《法学》的复刊尚在计议中.在谈到法律刊物的方针问题时,我们一致认为,一方  相似文献   

5.
《法学杂志》一九八○年第二期发表了肖永清同志的《必须重视法学》(下称《肖文》)的文章,提出了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第三期又发表了刘升平同志的《谈谈法学的研究对象》(下称《刘文》)和谷安梁同志的《也谈法学的研究对象》(下称《谷文》),对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开展了不同意见的争论和讨论。与此同时,《法学研究》一九八○年第五期发表的余先予、夏吉先同志的《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下称《余文》)中也涉及到这个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一对三种不同看法的三点认识从上述论文中可以看出,存在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法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包括国家与法”。理由主要是“法律与国家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法是从属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研究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编辑部全体同志特向广大作者、读者以及关心、支持《法学》的同志们致以新春问候,祝同志们新年愉快。当我们站在辞旧迎新的历史门槛上,回顾《法学》走过的历程,感慨万千。社会变革为《法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法制建设协调发展、法的本质、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商品经济与更新法学理论等重大课题讨论,同时还组织了对科技人员是否可以业余兼职、承包和专业户中发生的典型案例罪与非罪的争鸣,对繁荣法学作出  相似文献   

7.
读编往来     
《法学》1991,(4)
前不久,我们从留美研修法律的学者那里获悉“《法学》杂志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法律(现代)期刊中收藏量最大、最齐的,而且许多美国法律专家(尤其是搞中国法的)都认为《法学》信息量大……”。这一信息对我们编辑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慰籍。因为我们不曾奢想去发表惊世骇俗之作以一鸣惊人,而是将编辑旨趣始终定位在法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运作过程中,默默地耕耘。《法学》的任何收获,既是意料之外的,又是意料之中。尽管《法学》研究的是当代中国法制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但是《法学》仍然因之而走向域外。中国的法学研究应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和《法学评论》三家期刊联合发起的全国11家法学期刊主编(或副主编)参加的“中国法学期刊主编联谊座谈会”,于1992年5月3日至5日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本次座谈会代表的单位有:《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现代法学》、《当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律学习与研究》、《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南政法学院学报》、《河北法学》和《法治时代》。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精神,进  相似文献   

9.
谢邦宇同志告诉我,他和法学界十多位朋友正在编著一本《大众法学》,并要我写一篇序言。我觉得编著《大众法学》有益于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普及法学知识也会产生社会影响,作为法学界的一名老兵,写序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对于本书的作者,我大都是熟悉的。他们是学法律、教法律、运用法律的法学专业人员。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们编写这样一本《大众法学》呢?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对于长期从事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人来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一个群众性的学法律用法律的热潮正在掀起。原先的冷门货——法学书刊,如今已成了热门货,可谓法学形势大好。但是,由于法学界对一些应该用定义形式加以确定的法学理论概念,没有确定,给人们特别是给自学法学的同志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困难。因此,对一些条件成熟的理论概念,应逐步加以确定和统一是有必要的。比如,一些重要的法学理论概念,虽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讨,在概念特征的主要方面已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但由于未加确定和统一,以致在语词方式,表现形式上出现差异。以“法律的基本特征”为例,在北京大学试用教材《法学基础理论》和《光明日报》主办的《自修大学》(政法专业),以及上海的《法学》中的阐述都不一致。三种说法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点,究竟哪个完整正确?  相似文献   

11.
《法学》2006,(12)
说明:1·本年第十二期目录见本期卷首,故未列入;2·最后一个括号中,圆点前面表示期数,圆点后面表示页数。特稿缅怀道涵同志对《法学》的关注与支持陈鹏生(1·3)………………………………………………………专稿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苏力(2·3)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宪法…………………许崇德(9·3)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法官职业…………侯欣一(10·3)专题研究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引渡机制王虎华(1·111)……………………………………………………《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国内法的腐败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12.
法律体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它,对于法制建设、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山:“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法学》1988,(3)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小城镇的行政法律管理》一书,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程干远同志,长期对江苏、上海、安徽等地小城镇深入调查后,写成的一本法学专著.全书共十四万字,作者以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进行科学研究,提出政府怎么应用法律手段对小城镇的区划、规划、土地、人口、社会、经济建设实行  相似文献   

14.
《河北法学》1992年第1期刊发了张淳同志《浅谈我国法律关于无权代理合同效力规定的冲突、取舍和完善》(下称《浅谈》)一文,文中指出了《经济合同法》与《民法通则》关于无权代理合同效力规定的冲突所在,并对完善无权代理合同法律调整作了有益探讨,其中不乏合理之处。但《浅谈》对《民法通则》第66条第1款之规定所作的解释,恐有所误。笔者拟就此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92,(4)
张友渔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孜孜不倦地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特别是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张老最近在京逝去,噩耗传来,我们华东政法学院广大教职员工和《法学》月刊社全体同志沉浸在无限的悲痛和深切的怀念之中。张老和我们华政以及《法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法学》的良师益友,那要追溯到一九八一年秋。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同意《法学》复刊,当时,曾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徐盼秋、副院长曹漫之委托张传桢同志筹办和组稿,张传桢和陈鹏生二同志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张老获知他们的来意,在全国人大他的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两位来访者,语重心长地说:《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昌隆盛世,传承法律文明,开启法律智慧,培育市民社会,任重而道远。编辑刊物亦是学问之道。《人民检察》作为高检院的机关刊物,亦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将法学理论的创新者、法律制度的执行者等一切法律从业人员聚合在一起,一道致力于法学思想的传播、规则体系的建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对法律体系传统概念的质疑“法律体系”一词,见于《法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词典1980年6月第1版与1984年12月增订版对“法律体系”的解释有所不同,本文引用时一律以增订版为据。《法学词典》增订版对“法律体系”概念界定为“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法律部门而形成的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未列“法律体系”词条,但它所列的“法的体系”词条在概念表述上却与《法学词典》对  相似文献   

18.
法哲学是不是资产阶级法学的“独占品”?要不要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这些都是当前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继文正邦同志《应当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研究》(载于《四川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一文之后,傅季重同志又发表了《法律哲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载于《法学》1982年第3期)。这两位同志都明确否定法哲学为资产阶级法学所“独有”之说,阐发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建立这门学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国法哲学研究和其他法学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1985年第1期《法学研究》上发表的尹田同志《我国经济合同仲裁机关的性质及其法律地位》一文,读后得益不浅。它阐述了仲裁机关具有行政和司法两种属性。仲裁机关既不是一般行政机关,也不同于司法机关,而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机构,称为“准司法机关”;并谈到这种特殊组织机构的法律地位,应该由共性质决定,等等,这些论点我们完全同意。  相似文献   

20.
《法学》编辑部: 我们俩是中学的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是法学爱好者,为了增强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懂得法律,中学开设了《法律常识》课。作为这门新开学科的教师,最感到困难的是法律基本知识的缺乏和一系列思想问题难以解答。贵刊为我们上好《法律常识》课提供了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