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腐败生成、腐败传染与腐败遏制:一种博弈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问题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力求用博弈论作为一种解释途径。文章认为 ,腐败实际上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单个权力拥有者的行为 ,而往往是公共权力的授予者 (以监督者为代表 )与权力执行者 (以官员为代表 )之间 ,以及权力执行者 (官员 )之间的一次或多次博弈的结果。要遏制腐败 ,一方面要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以免使监督者“打盹”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上加大对各博弈方的奖惩力度 ,改变官员策略选择的收益值 ,形成新的“纳什均衡”解 ,这样就从腐败生成与腐败传染两个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集体腐败比个人腐败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腐蚀更多的党政官员,更重要的是会产生更严重的政治腐蚀性。应充分警惕集体腐败这种危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据《广州日报》载,匿名人士发帖称,广州市佛山高明区委书记马亮照宿舍被盗,500多万元财物失窃。对此,中共佛山市纪委发表官方通报,就网帖所涉马亮照的问题作出回应,称不存在受贿和使用专用账户资金。  相似文献   

4.
李崇仁 《创造》2004,(5):35-35
在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和加强地厅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反复强调:"云南能否加快发展,实现既定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干部的思想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这些讲话鞭辟入里,切中要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文衍  王文生 《新东方》2002,11(4):69-72
古今中外,腐败周期率问题一直存在着,其支配力似是不可扭转。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五十多年,要实现毛泽东同志当年回答的“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我们找到了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这一论断,就必须全面认清现阶段腐败问题的基本特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不懈地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名为“囚徒困境”的例子,精辟地解析了有关合作的种种问题,社会科学和博弈理论在这个例子上找到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微腐败”是腐败的一种亚形态,是由小微权力蜕变为公权私用的寻租行为而来。“微腐败”的存在场景集中,大多发生于基层治理场域,涉及面广,民生领域是高危易发领域。“微腐败”是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同时,“微腐败”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的特点,不断侵蚀政治生态,易导致整个政治生态的腐化变质,其危害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8.
张彬 《人民公安》2006,(7):21-23
所谓非典型腐败,是相对于典型腐败,就是看起来不像是腐败,或不被认为是腐败的腐败。常表现为“潜规则”,或者叫“陋规”,其实际形态则复杂多样。有着两千多年专制传统的中国社会,实在是形形色色的“非典型腐败”生成的良好土壤,从古代的“陋规”一直绵延到当代的“红包”,“非典型腐败”非但没有绝迹,反而越来越呈现出各种花色品种。——易中天  相似文献   

9.
龙太江  盛欣 《求索》2010,(6):72-73
腐败"零容忍"倡导即使是轻微腐败也要严厉打击,它被证明为一种成功的反腐策略。为了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我们有必要实行腐败"零容忍"政策。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来实现腐败"零容忍"。腐败"零容忍"政策是实现廉洁政府和廉洁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人“理直气壮”为从众腐败辩护之“理”,从根上讲,正是反对礼制不公的“造反有理”的“理”。封建礼制造成的贵贱地位差别,本身就是不公的,否定这种差序制度当然有正义性。但是,此“正义”非法治正义,它不以“法”定是非,而是以“劫富济贫”为目此,弱势者永远“有理”。问题是,由于缺少法治社会基础,“造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云 《思想战线》2006,32(2):44-48
腐败行为的存在有着深刻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原因。以清廉收益和腐败收益为变量建立效用模型,通过效用最大化分析得出非正式制度影响清廉收益和腐败收益之间的替代率,从而进一步影响腐败行为;正式制度主要是通过影响腐败的期望收益,进而影响公职人员的预算线,最终影响到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取向来探讨政治行为形成的心理机制,认为政治行为的形成是由习惯强度和内驱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揭示政治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然而行为主义本身所遭受到的价值是否能够中立,以及还原主义倾向等的劫难,导致采用行为主义的范式来解释政治行为时也受到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石 《长白学刊》2007,(2):84-87
任何社会科学都有时代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迎接挑战,再铸辉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惟一出路与前途就是跟上时代步伐,实现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进程,即是其基本原理不断充实、完善,不断适应新社会实践要求的过程;同时也是其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被扬弃与否定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已成为21世纪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有五个创新点:(1)劳动总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各行业劳动量和价值量占社会相应总量的比例变化保持一致。(2)社会平均养育费决定复杂劳动力价值大小差异。(3)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一起转移给产品,劳动力使用形成新价值即为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力消耗劳动时间,使用劳动力提供劳动时间,这两部分劳动时间都是用劳动力生产其他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4)在两大部类基础上,把知识、劳动力和服务等非物质资料界定为第三部类,研究三大部类结构变化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5)不同部门劳动质量和效率有差异,生产资本专业化形成转移障碍,需求变化抵消供给变化对利润率的影响,各部门利润率变化具有非平均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杨兴华 《桂海论丛》2005,21(1):60-62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和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及其在"两课"的课程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应深入探讨其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解析GDP     
肖丹桂 《理论月刊》2005,(10):155-158
GDP作为衡量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常常用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用于国际之间的横向比较,用于计算经济增长率;它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对社会和市场起很强的导向作用。但GDP并没有真正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绿色GDP取代现行GDP已成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受文本学解读模式的推动,从政治经济学的思维视角探寻马克思的原生态哲学思想已成为一种被表述为"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的重要研究路径.但若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消灭哲学"或"哲学终结"的话语,"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的研究路径暗含着对马克思哲学话语的先验预设,而如果消解这种先验预设,就可以得出一种与上述研究路径,从而也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完全不同的结论,即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并非人本主义或历史观之类的哲学,而是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18.
秩序是人类政治生活的首要目标,良好的秩序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一定的秩序需要政治权力来建构和维持,但政治权力解决的是政治秩序何以可能的问题,政治秩序要持久存在,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合法性基础,即建立政治权威。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主要存在于三个层面:意识形态的训导性、政治过程的守法性和政治产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王亚新 《思想战线》2005,31(4):46-51
将"司法腐败"置于严格限定对象和语境之内,并引入"司法腐败发生于其中的小环境"作为辅助性的概念工具进行解读,它包含着因"个人利益"与"对审判的影响"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类型,被看作是特定主体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过程和展开的博弈,其中内在地包含着抑制其恶性增殖蔓延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同时,要高度关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化问题.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必须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揭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的规律;必须升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接受检验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