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件有关我弟弟的事让我走上了黑道 1966年1月24日,我出生在连云港郊区一个偏远村子里的军人家庭.父亲在我8岁那年因病去世了,撇下母亲一人拉扯着我们姐弟四人艰难度日.中学毕业后,我被照顾安排到镇政府工作.后来做过镇办企业的厂长,直到准备竞聘乡团委书记的那年,我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温暖的夕阳里,我遇见了小米考上研究生那年,我遇见小米。那年的秋天很反常,酷热难耐,我常借着查资料的机会在学院的资料室里吹上一天的空调。遇到小米的那天,她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夕阳映照得她双颊绯红,白色的棉布衬衫,干净得不带一点岁月的味道。当她的原珠笔掉在地上的时候,我们俩同时躬身,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爱情来了。  相似文献   

3.
一块白玉     
大学毕业那年,我到临县的公安局工作。临行前,父亲给了我一小块白玉,让我带在身上。我不迷信,不相信玉能够保人平安,也不懂玉,给我玉干什么?但怕拂父意,我还是收下了。我刚到公安局时被安排在刑警队工作。一次,要去执行围剿抓捕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团伙的行动,我第一次参加这样充满危险的行动,心里忐忑。父亲看了看我,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向玉学习。我觉得父亲故弄  相似文献   

4.
耿志刚 《江淮法治》2011,(11):60-60
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注意这孩子。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回家的路     
父亲宽阔而又有些佝偻的后背,是我整个童年里最为刻骨的记忆。学校离家很远,但有公车。可小学六年,我从没有坐过一次公车。父亲坚持要用他那辆笨重的凤凰牌自行车接我,一接便是好几年。  相似文献   

6.
我刚参加工作那年就入党了,那时打电话还不方便,我就写了一封激情澎湃的信给父亲。比我的信更富有激情的,是父亲的回信。父亲在信中说:"咱家光荣啊!三代都有党员!你爷爷!我!现在你也是党员了!党员就得有个党员样……"父亲的信里是一连串的感叹号,因为父亲不大懂标点符号的用法,只觉得感叹号是表达激动心情的,所以几乎每句话都有感叹号。爷爷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入的党。他年轻时在生产队当队长,从来都是把队里事放在第一位,奶奶总说  相似文献   

7.
我的童年是在省法院大院度过的。那时,父亲是省法院的一名法官。文革期间,43岁的父亲被划归"当权派",被强令退休,返回原籍。1969年国庆节前的一个阴霾天,我们全家乘坐一辆大卡车踏上了返乡的路途。那年,我还只有7岁,之后的9年我就不记得这片阴霾曾经散过。  相似文献   

8.
母亲这八年     
孩子突然被“抢走”王云家的对面就是北京市重点小学芳草地小学,当初买房子的时候,她决然没有想到,因为这所学校她会与儿子“咫尺天涯”。孩子五岁半的时候,我跟他父亲商量孩子上小学的事情,因为我不是北京户口,需要他父亲给孩子上。孩子的父亲突然提出要让孩子上芳草地小学,说这学校好,又离我家近。这些我当然知道,可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会加班或出差,所以我想让孩子上一所不错的寄宿学校。他口气强硬,说:“必须上芳草地!不然我自己教育。”我一听就火了,我自己独自带大孩子,他几乎不给抚养费,上学的钱我也没问他要,他凭什么做决定?!电话中…  相似文献   

9.
小学和初中一直在村里就读,直到上了高中我才离开家到几十里外的渔峡口中学。那天是父亲送的我,我背了吃食和学习用品,父亲背了被子和箱子。离家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我每长一岁时,父亲就会为我种一棵树,父亲说,树会伴着我成长,希望我长大后,像树一样挺立,不畏风雨,能够成材有出息。十八岁那年,我家的屋后有了一片树林,共有十八棵。我考上了大学,那时家里很穷,没有钱给我交学费,父亲最后狠了狠心,伐了十棵树,凑够了我的学费。我怀揣着大学通知书,临走时,在屋后的树林呆了整整一个上午,我  相似文献   

11.
小男孩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普通农家:6岁那年,他随父亲下地干活,累了便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蔚蓝的天空发愣。父亲问他想什么,小男孩说:“长大了,我要坐飞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父亲一巴掌打在他屁股上:“别想好事了,你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  相似文献   

12.
苏蓉是一个苦命女孩:6岁那年,母亲死了;高考前夕,父亲撒手人寰。但她又是一个幸运的女孩:即将辍学之时,她意外地得到了一个“企业家”的赞助,得以完成学业。大学毕业那年,苏蓉才意外地知道,那个默默资助了她4年的“企业家”原来就是她的高中班主任。而此时,老师已经病入膏肓。她感动于老师的善良,深深地爱上了老师,但老师拒绝了,并且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为她觅得了一份良缘……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党徽     
父亲今年60多岁了,他年轻时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坐到他的膝盖上,缠着他讲自卫战争的故事,那些战火纷飞的记忆,就在我的脑海里盘旋萦绕。我想当一名像父亲一样伟大的军人,这是一个梦,一个从听父亲讲故事就开始做的梦。大学,军分区正好到学校来征集新兵,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并顺利  相似文献   

14.
打官司     
打官司与我可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打官司c我的三叔从小就过继给一位族人做孙子,以延续香火。这位长辈去世后,留下了三间房子,而我的三叔又在外地工作。这位长辈的侄儿就霸占了房子。三叔委托我父亲替他打官司。于是,我就常常看见在田地里劳累了一天的父新坐到了昏暗的油灯下。在扫盲班里开始识字的父亲,为了给三叔写信和给法院写诉状;常常忙到深夜。看到父亲如此艰难,我恨不得自己一夜之间就长大,能帮上父亲一把。好不容易等到村子里有在省城武汉工作的人回家探亲,父亲就象遇…  相似文献   

15.
15岁那年,父亲让我到县城购麦种.他叮嘱我一定要到种子公司的门店去买那个农业教授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可当我看到种子公司的麦种时,我失望极了.那些麦种个头大小不一,并且瘪瘪的瘦瘦的,远不如那些个体种子店出售的麦种.我怀疑地问站在一旁的育种教授:"这真的是您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教授笑答:"是的.""怎么成色这么差呢?"教授解释说:"新一代杂交的品种都这样,种几茬成色就会越来越好了."我一点也不相信他的解释,断定他是打着教授的幌子想捞上一笔钱而已,于是,我果断地到个体种子店里买回几十斤颗粒饱满、通体金亮的麦种.  相似文献   

16.
人物点评     
奥巴马:总统也是一位父亲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校园枪击惨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这是2012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最血腥、死亡人数最多的枪击事件。奥巴马在枪击案后发表讲话数度落泪,他说":在过去的几年,我们经历了太多这样的悲剧。每次得知这样的消息,我的反应并不像一位总统,而是像其他所有人一样——如同一位父亲。"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没有什么比惨案更痛心。悲剧面前,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因为每个人都为人父母。"我也如同一位父亲",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显然比"我是一位总统"更能贴近公众的心。这一  相似文献   

17.
春联     
春节,徜徉在大街小巷,一副副大红春联看过来,带着春天的问候,带着节日的祝福,将我溶入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之中。记得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七八,父亲就忙着上街买回红纸、墨汁,然后请本家一位念过私塾、在小学当老师的远房四叔到家来写春联,父亲虽比四叔年长十多岁,却毕恭毕敬地为四叔牵纸,我趴在桌沿边睁大眼睛看着四叔一笔一画地走笔,却不敢出声。写完后就是贴春联,母亲忙里抽闲地用白面熬些浆糊,我站在板凳上,用一把刷子蘸上浆糊往门框上一刷,把春联贴上去,大门、内门都一一贴上,屋里屋外红红的一片,意味着红红的一年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我能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还是要从我跨入检察队伍说起,高中毕业的那年,父亲拿了一张印有检察机关公开招干简章的报纸来到我面前,随后我顺利地通过笔试,体检,政审,在那年底我由一个懵懂的高中学生成为了共和国检察战线的一名新兵。  相似文献   

19.
一元钱路费     
李春润 《中国监察》2010,(24):59-59
读高一那年春天,因要来菏泽参加空军招飞行员体检,父亲给了我一元钱路费。中午,我买了一碗胡辣汤,两个烧饼,共花去3毛钱。其余,又如数交还给父亲。 一元钱,现在看已不算什么,可是,在当时却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一元钱,成全了我童年的第一次梦想,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准普遍比较低。尽管父亲每月能领到40多元的工资,但由于家庭负担沉重,日子仍过得紧紧巴巴。所以,那次父亲能给我一元钱做路费,我就心满意足了,更没什么奢望。  相似文献   

20.
正两年前刚进入霍山检察队伍的时候,就被告知霍山县检察院有三"大"队伍:大公诉、大接访、大预防,每个青年检察干警都要为队伍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现在两年过去了,我在三"大"队伍里的"第一次",已于一起案件的开庭而完美结束。大预防是我最早加入的队伍,起因是我们检察长在霍山县"两会"上,向各位人大代表公开承诺:用两年的时间为全县的中小学生上一堂公开生动的法制课,所以这项工作就成为预防部门接下来两年工作的重点。很巧,轮到我上台为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已经是全县最后一所小学了。要是不能给检察院的法制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