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反腐败是个法律问题,并从腐败的特点和规律、我党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从我国国家和法的性质上阐明了法治是反腐倡廉之本。所以说:腐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反腐败的方法是否正确,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态度,用正确的方法,腐败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既然反腐败是个法律问题,我们就应当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也就是要依靠法治反腐败。因“法治”能从根本上预防、限止和杜绝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2.
反腐败斗争要取得彻底胜利,“法制是关键”,必须加强立法、司法和相关制度建设,筑起反腐败的铜墙铁壁。 一、加强经济立法,将经济运行纳入法治轨道,使权力受到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的限制,逐步减少行政权力和其他公共权力对经济领域的介人。 二、加强吏治立法,树立清廉政风,预防和减  相似文献   

3.
我国腐败的泛滥不在于缺少相关制度,而在于现有制度运行的失效,在于法治社会的缺失。对腐败的治理关键在于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本文从法治社会与防止腐败关系的角度,通过廉政法治文化建设、权力法治化、民主公开的立法、司法独立等几个方面促进廉政法治社会的形成,完善反腐败的法律机制,达到限制权力防止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艺 《法制与社会》2011,(20):153-154
腐败与公共权力相伴而生,已成为世界性公害。为制止、打击、消除腐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与腐败作斗争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有益的经验。域外的反腐败成功经验充分说明,依靠法治才是根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法治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完善军事法治反腐败的建设体系.目前,军队反腐败已经成为我国一项艰巨而又长久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军队反腐败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和坚持我国依法治国的原则、加强反腐败工作的机制建设、提高反腐败的工作效率.而其中的重要一项工作就是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反腐败刑事法治,实现反腐败斗争与刑事法制建设的良性互动,从而将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发展阶段.同时还要保证反腐败斗争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以及政治效果.军事法治反腐败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事关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军事法治反腐败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的军事法治建设入手,简要阐明了军事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在分析我国军事法治对军队反腐败问题的意义和军事法治反腐败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军事法治反腐败的未来趋势,以期为我国军事法治反腐败的建设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是各国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潮流与共识。我国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但我国的反腐败工作任重道远,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在当前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领域,高官腐败犯罪、腐败犯罪的刑事推定、腐败犯罪的异地审判、性贿赂应否犯罪化、腐败犯罪人员的境外追逃和腐败犯罪外移资产的追回等重大现实刑事法治问题值得特别关注,对其深入研究和正确解决可以成为促成反腐败刑事法治进步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7.
熊焱  苟红兵 《中国司法》2008,(12):43-47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对照国际社会反腐败成果,我国在反腐败刑事法治的构建中,是否应当设立专门的《反腐败法》,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我国应当设立专门的《反腐败法》,这部法律应当集实体法和程序法、预防功能与惩治功能于一体,在这部法律的刑事实体立法方面,反腐败罪名的设立应当是其中的重点。为确保反腐败刑事法治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现行《刑法》的罪名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要对部分反腐败罪名进行重构,二是要对部分罪名进行修订,在此基础上,确保《反腐败法》刑事实体内容的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确立了法德合治反腐败模式。其理论依据是:道德和法律在反腐败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 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反腐败的根本途径。其内容为:依法治国,营造反腐败的法治氛围,重点整治司法腐败;以德治国,营造反腐败的德治氛围,重点对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廉洁廉政教育。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的实质是反权力的滥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任  冯超 《行政与法》2004,(9):18-20
反腐败的重点应该放在制约权力的滥用上。要有效地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控制,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二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三是加强对权力掌握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反腐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腐败是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严重政治斗争,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反腐败严峻形势,认为,腐败最终会危机国家政权;腐败现象已经渗透到公共权力部门;腐败现象已经成为对国家政权现实的、直接的主要危险。认为对反腐败斗争政治性的认识偏差和不足,是反腐败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大力加强对其政治性的认识。指出,反腐败是一项社会工程,需全党、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反腐败犯罪的历程回顾中可以看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集中体现了国际反腐败犯罪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高度重视腐败犯罪问题;主张建立健全的腐败犯罪预防机制;设立严密的腐败犯罪刑事法网;针对腐败犯罪的特点设置特殊的诉讼规则和处罚措施;强调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合作;注重腐败犯罪中的资金追回等六个方面。中国应当顺应国际反腐败犯罪趋势,参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从立法与司法两个方面完善反腐败犯罪的刑事法治。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权力过分集中 ,法律不够完备 ,监督机制存在缺陷以及执法执纪不够严格。因此必须把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 ,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实质就是权力的滥用。腐败是特权惹的祸,反腐败必须反特权。本文立足于司法实践,从特权思想入手,分析目前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特权行为以及特权思想作祟,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推动过程中带来的危害。第二部分析坚决反对特权思想与反腐倡廉的紧密联系,并阐述通过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高发的窝案现象,启示我们在反腐倡廉的斗争中应该从特权思想的源头抓起。第三部分,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常""长"二字着手,总结本院办案经验,提出打击预防职务犯罪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务求做到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专门创制政府道德法具体规范政府官员的从政道德行为.是美国“水门事件”后反腐败的重要理念转向、制度创新和成效改进。这种反腐路径的法理源于基督教道德原罪假说基础上的对官员道德的不信任.进而导出由于官德自治的不能和官员德性的自私而须通过权力道德的法律强制和排解公私利益冲突来防惩腐败。对此我国在反腐败观念上应做到四项更新:第一.优选德治反腐向优选法治反腐的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5.
陈洁 《法制与社会》2012,(32):145-146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反腐败立法,我国反腐败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现行法律法规的立法层次偏低,没有统一的反腐败专项法律、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不强、权限过于分散、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监督等问题,对此,文章就如何完善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法律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实施与我国反贿赂犯罪法的完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国际社会专门预防和打击腐败的最新法律成果,反贿赂犯罪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应完善反贿赂犯罪立法以推动反腐败领域国际法治与中国法治的良性互动。我国应完善《刑法》的相关规定,为将来实施公约作好法律准备。  相似文献   

17.
国际社会在反腐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一公约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的进步,体现着国际法内容的拓展、印证着国际法界定方式的转变、昭示着国家主权观念的更新。但在国际法治的视角下,也存在着条文弱化、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努力予以强化。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60余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和刑事法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从反腐败的现实需要看,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仍存在诸多缺陷,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反腐败刑事政策日趋科学,更加注重对腐败犯罪的事前预防,更加注重反腐败政策的法律化;第二,反腐败刑事立法日益健全,罪名体系较为完备,刑罚设置较为科学;第三,反腐败刑事司法  相似文献   

19.
石生龙 《中国监察》2013,(24):10-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这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推进党风廉政建没和反腐败斗争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一定坚决贯彻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汪维才 《法制与社会》2012,(26):142-143
对县(区)“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是当下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为全球反腐败的法律基石,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脉络和努力方向.本文结合公约的相关规定,就如何加强对县(区)“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