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跃满 《法制与社会》2014,(12):133-134
新形势新条件下,如何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新要求。腐败的发生是复杂的,具有多方面因素。反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必须惩防并举,采取综合措施,治标,更要治本,标本兼治。综合采取道德自律、制度设计、经济保障和法律保障,建立"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需腐败"的事前预防机制和"不敢腐败"的事后惩治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丰厚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正是我们重要独特的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教化、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当代廉洁价值观的重塑,提供丰厚的历史营养,必将促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前,腐败问题依然多发,腐败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既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一场对全党全社会价值理念的较量。如何弘扬清风正气,鞭挞贪婪腐恶,以廉洁价值观领跑社会价值观重塑,是我们必须赢的一场战斗。价值观领  相似文献   

3.
当代的启迪     
腐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执政的安危。各国的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一直没有止息过。腐败现象为人类社会深恶痛绝。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反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反贪风暴。 席卷全球的风暴 自从产生国家以来,腐败与廉政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社会现象,一直此消彼长地斗争着,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各国内部政治斗争加剧,人民反金钱政治、要求民主、建立廉洁政府的呼声高涨,在世界范围内,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贪  相似文献   

4.
李秋芳 《中国监察》2012,(23):34-35
党的十八大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鲜明政治立场,提出了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反腐倡廉建设目标。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为"建设廉洁政治"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广播影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建设廉政文化有效的传播平台。多年来,广播影视系统  相似文献   

5.
树立克己自律、崇尚勤廉的价值观是廉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广大党员干部乃至全体市民,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为行动指向,外化为行为方式,整个城市的运行才能实现"党政清廉、干部勤廉、社会崇廉"的目标。实践经验表明,要促进廉洁,防治腐败,需要做到"制度管得紧,不敢贪;价值观正确,不愿贪;防控技术可靠,不能贪;利益分配合理,不必贪"。制度虽然重要,但制度是人制定的,也是人执行的。人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制度及其运行总会  相似文献   

6.
宋伟 《中国监察》2012,(24):42-43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建设廉洁政治提出的明确目标,是衡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准绳。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是我们党又一次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的庄严政治承  相似文献   

7.
媒体     
正人民日报:反腐,一场必须赢的价值观较量正风反腐进行到今天的地步,不仅事关政治生态的净化,更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惟有建构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文化,廉洁政治、清正风气才会成为社会常态。这是我们输不起的价值观较量,更是我们必须赢得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廉政文化引领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必英 《法制与社会》2011,(26):163-167
廉政文化是先进的政治文化,承载着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大预防腐败力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措施;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旨在用廉政文化引领人民群众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奉献等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着力引领领导干部解决好权力观、利益观问题,使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从"不敢腐败"、"不能腐败"到"不愿腐败"转变,从根本上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察》2014,(6):26-28
正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导致亡党亡国。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断加大办案工作力度,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必须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必须严明审查纪律,不断加强办案安全工作: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不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正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像是对全球腐败现象的一个隐喻。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彻底摆脱腐败的困扰。然而,基于政治经济体制、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腐败程度和形式又有所区别。正是这种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存在,为我们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腐败现象,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实现廉洁政治的目标。西方发达国家:体制性腐败现象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对腐败零容忍的主流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主流文化中对任何腐败现象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容忍。这样一种主流文化一旦形成,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在情感追求、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上就会自觉地崇尚廉洁,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在情感上认同廉洁,价值取向上选择廉洁,行为模式上趋同廉洁,并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历史事实证明,公众对腐败的容忍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反腐败的成效。在对腐败容忍度较  相似文献   

12.
正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的一贯鲜明立场,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本质要求。面对当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任务、新要求,作为基层的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履职尽责,明确任务要求,抓好重点任务的落实,就显得至关重要。明确任务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  相似文献   

13.
警惕"亚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一般的作风问题和严重的腐败行为之间,存在着一 些比作风问题严重,但还够不上腐败的"亚腐败"现象:在权力的 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 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亚腐败"作为腐败的 "边缘地带",是干部作风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的必然结果,是诱 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反腐败斗争遇到的新课题,必须引 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腐败与洗钱是国际社会的两大公害。以往,洗钱多与贩毒、走私、黑社会相关联,但近年来,腐败犯罪与洗钱犯罪日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又极具危害的新型犯罪,我们称之为"腐败洗钱"。以"加强对腐败洗钱的防控作为我国反腐败制度建设的突破口"为切入点,确立一条"把腐败与洗钱结合起来研究,通过控制腐败洗钱来预防和打击腐败犯罪"作为一种新思路,将会对我国的反洗钱斗争和反腐败制度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张学文 《法制与社会》2013,(22):150-151
人出生于家庭,家庭对家庭成员的影响非同寻常,检察干警也毫无例外。家庭建立在社会之中,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不可能不向家庭渗透。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通过开展家庭助廉活动,把廉洁防线前移到检察干警的家庭,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的有效举措。家庭助廉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作为一个历经百年的老国企,保定卷烟厂始终坚持以廉洁文化引领风尚,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共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在充分发挥国企优势中,保持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企业干部中深入开展"四个一"党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是河北卷烟厂推进廉洁文化的长效举措。厂纪检监察部每周向中层及以上干部发送一条廉政  相似文献   

17.
江国华 《法学研究》2014,36(1):56-73
对应于两次历史性社会转型以及第二次转型的三个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司法价值观发生了四次历史性变迁,即从为阶级斗争冲锋陷阵的政治司法价值观转变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经济司法价值观,而后再演变为为社会稳定排忧解难的社会司法价值观,并走向为法治文明注译导航的衡平司法价值观。鉴于前三种司法价值观本质上都是法律工具主义的产物,是人治的变种,故有必要对其做历史性反思。唯此,型塑以"公正、廉洁、为民"为基本内核的多元衡平司法价值观方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企业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良好的道德基础和文化支撑,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廉洁和谐的氛围,宝钢进行了以诚信体系建设为核心的廉洁文化建设,要求企业员工特别是领导人员必须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观念,遵纪守法,保持廉洁,远离腐败。  相似文献   

19.
黄奇帆 《中国监察》2010,(17):22-22
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定不移地防治腐败,坚持不懈地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廉洁重庆"。  相似文献   

20.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地重视保持党的廉洁,一以贯之的坚决反对腐败。历代领导集体无不把反对腐败提高到会“亡党、亡国”的高度,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纵观我国惩罚腐败的法律规范,在对腐败分子受贿的量与适用法条的情节上,笔者认为,我国刑事法律的部分规定有悖法理的主旨,其法意的严谨性和在操作上的合理性方面存在疏漏,并就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