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 《法人》2013,(3):92-94
作为蒋介石时代最著名的一宗反腐案例,傅斯年等反贪斗士扳倒权倾朝野的孔祥熙的曲折过程表明,正确的反腐败路径是首先打老虎,再打苍蝇民国时期,贪渎严重。撇开北洋军阀统治的十六年不说,仅在国民党执政的二十二年间,各级大小贪官即饕餮自肥,难以计数,而且还出了可说是那个时期最大的贪官和贪腐家族孔祥熙及其孔氏家族。然而令人回味的是,孔祥熙本来是和国民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各地掀起了蔚为壮观的反腐风暴,官方行动持续发力,网络公民不断"扒粪",多位贪腐官员先后见光、落马,此等新政开局之势,令民心鼓舞,社会振奋。但从以往经验看,反腐风暴虽逞一时之功,却难收根治之效。历次风暴来临之时,贪腐者固然惶恐不安,但风暴过后往往贼胆复萌。许多弊案甚至是出于"家产失窃、日记曝光、二奶翻脸"等偶发因素才被揭益,更是足见当下反腐模式之局限。  相似文献   

3.
郑文 《检察风云》2010,(15):22-25
白玉岭,毫州特警支队支队长。职务并不高的他,却大肆弄权,以罚款创收,贪腐程度之深、之烈,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4.
风雨飘摇之际,蒋介石于1949年退居台湾,宋美龄亦在隔月的1950年1月13日,翩然从美国假道菲律宾到台湾.稍早,蒋介石连襟孔祥熙、郎舅宋子文早已远走美国,不再过问国民党当局的政事.  相似文献   

5.
王丰 《政府法制》2010,(6):46-47
风雨飘摇之际,蒋介石于1949年退居台湾,宋美龄亦在隔月的1950年1月13日,翩然从美国假道菲律宾到台湾。稍早,蒋介石连襟孔祥熙、郎舅宋子文早已远走美国,不再过问国民党当局的政事。  相似文献   

6.
将皖南境内26栋徽派古建筑异地搬迁之举,让他赢得了“文物斗士”之美誉,但就是在这层光环下面,歙县原政协副主席徐普来却被爆出贪污国有财产4918万余元的丑闻。掩盖在功名之下的贪腐之路,作为贪腐案件的新生态样本,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高校领域也不例外。身披诸多光环,集经济学博士、正厅级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人大代表等于一身的孙陶生曾多次在大会上慷慨陈词":谁若贪污,定叫他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结果,这位满嘴廉政之词的河南安阳工学院前院长,自己却因贪腐而落马。  相似文献   

8.
身披诸多光环,集经济学博士、正厅级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人大代表等于一身的孙陶生,曾多次在大会上慷慨陈词:谁若贪污,定叫他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结果,这位满嘴廉政之词的河南安阳工学院原院长,自己却因贪腐而落马。2012年10月18日,贪污、受贿130多万元的孙陶生,被河南省濮阳市中级人  相似文献   

9.
阿计 《政府法制》2013,(5):15-15
十八大以来,各地掀起了蔚为壮观的反腐风暴,官方行动持续发力,网络公民不断“扒粪”,多位贪腐官员先后见光、落马,此等新政开局之势,令民心鼓舞,社会振奋。但从以往经验看,反腐风暴虽逞一时之功,却难收根治之效。,历次风暴来临之时,贪腐者固然惶恐不安,但风暴过后往往贼胆复萌。许多弊案甚至是出于“家产失窃、日记曝光、二奶翻脸”等偶发因素才被揭盖,更是足见当下反腐模式之局限。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老虎"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虽然"为祸甚烈",但"居庙堂之高"的贪腐"老虎"毕竟少之又少,而"处江湖之远"的农村基层干部,却与群众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一旦他们从"群众的主心骨"、"致富的领头人"腐化堕落成为"苍蝇",就难免导致"民怨沸腾",破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1.
郭松民先生是我的朋友,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于他在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现场辩论中表现的失望.在这场辩论中,他本来占据道德制高地,有更多人的支持,但是他却用这次道德制高地,在制造着话语霸权甚或是行为霸权,他多次将范美忠比喻成"兔子"、骂其为"畜生"、"杂种",多次说:"见过无耻的人,没有见过这么无耻的人",这的确有些人身攻击的嫌疑了;而且我最不舒服的是,他多次打断对方的话头,甚至打断范美忠所在学校的校长的话头,这是在不尊重对方的说话权利了.……  相似文献   

12.
从蒋介石日记揭示出,为了摆脱情网,蒋介石连佛家的"色空观念"都动用了。蒋介石从1915年开始记日记,直到1972年卧病不起才中断,除去其间丢失的4年,保存下来的共有53年的日记,几乎一天不落。历史学家杨天石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读到蒋介石日记的学者,他回忆说:"日记原件存放得极为严密,一般人不得靠近,档案馆馆长和另一位负责的馆藏人员各持一把钥匙,两个人一起才能打开库门;而即使进入档案库,哪怕是蒋家后人也不能接触原件,只能提取复制件。""曾有记者要我用几个字概括蒋介石的一生,我做不到,但我能总结他5大毛病: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恋。"杨天石如是说。  相似文献   

13.
最近10年来频发贪腐大案,越来越引起政治学者关注,他们开始运用理论工具,寻找贪腐官员的思想变迁、信仰扭曲的蛛丝马迹,求解在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防腐、反腐”之道。然而,对官员群体的思想状况研究,却受限于少得不能再少的科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高调反腐,低调捞钱,一边以清正廉洁的形象示人,一边又千方百计地满足着自己的无边贪欲;在台上大讲廉政,在台下却大搞腐败;在桌面上高呼着加强监督、反腐倡廉的口号,在背地里却堂而皇之地走着"潜规则"路线,并借此在官场上"游刃有余"……作为近年落马的众多贪官的代表人物之 ,湖南湘潭贪官朱少中的"双面人生"可以说就是一出处处透着"精彩"的非常表演——深谙官场运行机制的朱少中们,也十分了解我国当前反腐工作中难免存在的一些漏洞,尤其是在摸透了权力规范不足、内外监督缺失的吏治"软肋"以后,便肆无忌惮地玩弄起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开始大搞起钱权交易来,有时甚至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擅权越权、非法行政,为了一己贪欲而敢于泯灭高层党政干部所应有的正义与良知,甚至向一些官商贪腐联盟公然让渡人民赋予他们的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5.
谢涛 《检察风云》2013,(2):84-85
在大陆公众眼中,蒋经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大凡有点近代史常识的人,一般都知道,他是蒋介石的公子,是曾经统治台湾多年,对台湾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家。但是,或许也正是因为蒋介石公子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似乎永远处于其父的盛名之下,有关于他的很多细节,对于海峡对岸的人们来说,永远都隔着一层纱。  相似文献   

16.
他明里在网上高调撰文痛斥"崇拜金钱,权力至上",侃侃而谈其反腐经验,甚至于父亲过世时公然在灵堂上张贴"拒收礼金"的字条,并退回或上交部分礼金以示清白:由于在公共场所始终保持着清廉、干练、上进的正面形象,他在当地民间的口碑一直都很好,一些行为举止甚至在当地社会上被传为美谈,在出任县委书记期间,他还在全省首开先河地成立了县级巡视组,重点监督乡镇、县直单位领导班子,短短一年内就立案查处了88名贪腐党员和干部,因此被称为"反腐书记"、"反腐市长".  相似文献   

17.
鲁南 《中国监察》2008,(10):50-50
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领导千部廉洁自律意识,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重庆市涪陵区巴渝都市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刘群益身处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重要岗位上,本职工作就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抓好舆论导向,他对贪腐之害、党纪之严是非常清楚的。然而每天都在接受思想教育的他,却成了一个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人,完全忘记了党的宗旨,彻底背叛了自己的誓言,最终堕落为可悲的阶下囚。本应是党风廉政的宣传员,却成了腐败的“践行者”,刘群益的深刻教训再次说明,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领导干部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着力提高思想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谭洪安 《政府法制》2014,(33):47-47
1944年9月7日,适逢孔祥熙65岁寿辰,时任中央研究院总于事的傅斯年,却很不客气地在国民参政会上,以参议员身份“炮轰”(傅氏率直敢言,人称傅大炮)孔祥熙的“四大恶”:  相似文献   

19.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尊称.他官居内阁13年,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为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  相似文献   

20.
用今天的话说,阎锡山算得上19世纪80后的佼佼者.1905年,他才22岁,便加入了同盟会,登上政治舞台.28岁时,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用孙中山的话说:"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 阎锡山执掌山西军政大权40年,称"山西王"当之无愧,至今仍被论者称为山西现代转型以来最好的地方长官.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曾向他致意,蒋介石有一次在国民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过去,我们学苏联、学美国、学德国,都失败了,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我们今后要学阎锡山."毛泽东则在"西安事变"之际给阎锡山写信说:"共维大局之语,至理名言,曷胜钦佩……愿我公出以有力之调停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