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怎样理解“命案必破”?武汉市公安局认为:“命案必破”是一个工作目标,解决命案破案率不高的问题,发生的命案要努力做到全部破获;“命案必破”是一个工作要求,解决破案决心和信心不足的问题,侦破命案没有退路,不能留有余地;“命案必破”是一个工作过程,解决追求破案结果韧性不够的问题,集小胜为大胜,由局部胜利到全局胜利。  相似文献   

2.
在二○○四年的“侦破命案专项行动”中,公安部提出了“命案必破”的目标,既为公安机关树立了一面旗帜,也为公安工作进入更高境界开辟了道路。实现“命案必破”,决不能仅仅局限于侦破命案、获取成绩,而应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转变刑警理念、整合刑侦资源,提升刑警攻坚能力和克难水平,达到推进整个刑侦工作、公安工作的目的。就此,我谈一些看法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2002年初,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全市杀人案件现状和社会治安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以“命案必破”为主要目标的“八类案件”侦破攻坚年活动。全市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市局的要求迅速贯彻落实,深入进行思想发动,使广大民警树立起“命案必破”的责任意识和敢打必胜的信心,形成了“群众看公安,首先看破案;公安抓破案,关键抓命案”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全市各地公安机关进一步完善侦查命案五项工作机制,并实行有机联动,为实现“命案必破”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全靠前指挥的快速反应机制对发生的命案,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领导坚持靠前指挥,  相似文献   

4.
“命案必破”不等于命案全破,它是一种要求,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为之奋斗的目标宣城“命案必破”口号的提出提起宣城的“命案必破”,必须提及原宣城市公安局局长鲍仕魁。这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局长,在年复一年与犯罪分子较量的人生岁月中,见过太多的血腥与暴力,也见过无数的悲痛与伤心。每次面对命案中被害人亲属悲恸欲绝的场  相似文献   

5.
2004年,公安部在南京召开了全国侦破命案工作会议,拉开了“命案必破,一抓三年”的破案攻坚序幕。三年来,南京市公安局按照公安部和省厅的统一部署,紧盯“两降一升”目标,牢记“两个确保”要求,在高起点上构建适应形势和任务要求的侦破命案机制,不断挑战侦破命案的极限,实现了侦破命案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好”,南京市命案发案数连续三年下降,破案率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2007年命案破案率达到98.1%,并相继侦破了“2007·01·20”杀害警官学院教师案、“2000·07·11”大厂一次杀死4人积案等一批有影响的大要恶性案件,有力地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的稳定;“快”,随着命案侦破机制的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6.
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全局上下“命案必破”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河南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鹤壁市提出“命案发一破一和命案发案率大幅度下降”的目标,以提高威慑力,减少命案发生.,促进社会稳定。为确保目标的实现,我们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来抓。一是统一局领导班子的思想;二是鼓舞全局的士气;三是领导带头侦破案件。这些措施,打消了一些民警的畏难情绪和种种顾虑,振奋了全局上下的精神,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4年,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侦破命案专项行动,提出了“命案必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战果,涉命案件破案率迅速上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但是伴随着河北聂树斌、湖北京山佘祥林等冤案的浮出水面,许多人对“命案必破”提出了质疑。之所以出现冤假错案,之所以引起质疑,关键是对“命案必破”理解不当所致。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徐州市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了对杀人等大要恶性案件的强劲侦破攻势,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侦破命案专项行动”的契机,以命案必破为刑侦工作最高命题,以建设“平安徐州”为目标,以打造破案攻坚品牌为动力,坚持执法为民,践行命案必破,全力推进杀人案件侦破工作,打了一个翻身仗,走出了多年杀人案件破案率不高的低谷。2004年1—10月,全市发生现行杀人案件133起,破获124起,破案率为93.2%,比五年来的最高破案率提高8.2个百分点;全市有8个县(市、区)实现了命案全破;发生的5起一次杀死2人以上的案件全部破获。此外,还破获杀人积案18起,其中2000年以来的杀人积案13起;破获外省杀人案件10起,抓获本市网上杀人逃犯36名,抓获外省杀人逃犯8名。  相似文献   

9.
李辉 《时代法学》2008,6(5):62-66
公安部自2004年提出“命案必破”号召至今,期间几次重中其重要性与坚持的决心。地方公安机关也纷纷采取措施响应该号召,力求实现这一目标。实践表明,命案必破确在命案本身的侦破上;另一方面在带动其他案件的侦破以及提高打击刑事犯罪的整体能力上体现出了积极效果。命案的侦破不能逾越认识规律和正当法律程序这两个界限,否则“命案必破”号召的初衷将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黄印 《政法学刊》2005,22(2):98-101
2004年年初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侦破命案专项行动”使各地公安机关都将“命案必破”作为公安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对比以前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公安机关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更高的工作强度。在命案侦破中,警察将面对巨大的压力;警察在命案侦破中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以适应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周茜蓉 《政法学刊》2006,23(2):85-93
实现广东公安工作现代化必须研究广东公安工作的基本问题。广东公安工作现代化转型的基本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问题:第一问题是,广东公安工作开展所处的环境所是,即公安治理对象或公安客体问题。它确立社会治安治理的对象,使公安工作有的放矢。第二问题是,公安工作得以开展的主体条件,即公安主体问题。它确立社会治安治理主体的职能、结构、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和观念支持。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推进,共同促成公安工作现代化的达成。  相似文献   

12.
“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兆端 《政法学刊》2001,18(4):34-36
"警察"与"公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警察"概念,既可以作名词用,又可以作动词用,指国家或政府中负责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职能的专门机构、人员力量及其职务行为或实践活动过程."公安"概念是一个状态名词,指"公共安全"或"公共安宁",表示社会秩序安宁的状态."公安"概念如果不加"人员"、"队伍"、"机关"、"工作"等主语词,就很难说是指"警察".从现代社会治安实践与理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看,我们必须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使用"治安"概念.我们在使用"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时,必须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处理好科学规范与使用习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警察人性化执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玉功 《时代法学》2007,5(5):87-94
警察人性化执法,是指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在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改变执法观念和执法方式,以人为本,实现执法公正的一项专门活动。在警察人性化执法中,严格执法是前提,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警察自身的合法权益)是核心内容,人文关怀是方式,实现执法公正是终极目标。而"懦弱执法"、"人情执法"、"不平等执法"和"首次不罚"的执法都不是警察的人性化执法。警察人性化执法实现的途径主要有三:一是完善公安法律制度;二是提高人民警察自身的素质;三是加强监督,从严治警。  相似文献   

14.
出于对互联网的管控需求,我国通过技术手段屏蔽了部分境外网站。但是,网民对境外网站的访问需求是客观存在,人们会尝试通过技术手段突破封锁,这些行为俗称为"翻墙"。"翻墙"的实现需要技术及资金支持,所以互联网长期存在提供"翻墙"软件工具以谋取利润行为。司法实践一直将其提供"翻墙"工具的行为定性为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但是,"翻墙"工具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设立虚拟专用网的方式绕过我国网络监管部门的技术封锁,并未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破坏,不宜定为计算机犯罪。但是,该行为实际是违反国家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电信业务的行为,是对市场准入秩序的破坏,与非法经营罪所保护的法益与其构成要件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use the recently developed "routine activities" approach to help interpret patterns of homicide in a major metropolitan area—Manhattan, New York We argue that the routine activities perspective suggests several distinctive hypothes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victims, temporal features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being involved in different kinds of homicide. More specifically,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age, sex, race, marital status, and employment status, along with temporal factors such as time of day, day of week and time of year, will be related systematically to the location of homicide (that is, The geographical proximity to the victim's household) and to the victim-perpetrator relationship (that is, the social proximity of participants: family members, friends, strangers). Detailed data on all recorded homicides occurring in Manhattan during 1981 are examined to evaluate the hypotheses. The result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expectat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routine activities approach does indeed provide a useful framework for interpreting the social ecology of urban homicide.  相似文献   

16.
彭俊平 《政法学刊》2010,27(4):118-121
社区警务建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基石。在社会管理创新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形势下,社区警务建设需要承继公安工作优良传统,专群结合、亲民为民,切实履行好社区民警的职责;还需要变革,不断创新社区警务的内涵、工作方法、形象和服务等。只有这样,才能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巩固政权的第一层基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2012年针对地沟油加工、销售愈演愈烈的形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了《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但该《通知》的规定只作为一种参考提供给公检法部门,它本身不具备刑法的强制力。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对涉地沟油犯罪作出系统的规定,给今后办理地沟油类犯罪案件提供明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高空抛坠物侵权案件中侵权人查找难题,我国《民法典》第1254条第3款为公安机关增设了调查权。该调查权应当被定性为侵权调查权,不同于公安机关固有的治安调查权和刑事侦查权。作为我国《民法典》中的公法规范,调查权条款的正当性不仅源于理论层面的积极面向的辅助原则,更在于其对权利保障的现实意义。高空抛坠物致人损害行为的复合属性与公安机关兼具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双重定位导致侵权调查权与治安调查权和刑事侦查权难免竞合,这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新的要求。该调查权条款的适用主要产生两个法律效果:一是受害人的调查义务转移到了公安机关,前者的调查义务得以免除;二是“依法及时”和“查清责任人”的目标指向引发了调查不作为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衡  张成 《政法学刊》2008,25(5):126-128
警察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似乎是一个不需证明的论题,然而随着社区警务、治安承包等多元主体提供公共安全服务的实践产生以后,关于公共安全服务主体的探讨就不能回避.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来,治安秩序不是纯粹的公益物品,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力量也不能够单一由政府加以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