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最近两三年来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情况:"稳定经济计划"的制订经过,对抗"马来西亚"对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影响,接管英国企业和美国企业的经过,"自力更生"政策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美帝国主义停止对印度尼西亚提供"援助"后,印度尼西亚接受外国经济援助结构的变化,"9月30日事件"发生后的经济状况.本文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印度尼西亚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情况,也可以看到这种恶化趋向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1961年7月间,美国派遣以汉弗莱(Don D.Humphrey)为首的经济考察团前往印度尼西亚,以帮助印尼实行"八年发展计划"为借口,寻求美"援"进一步渗入印尼的途径.该团1962年提出一项报告——《印度尼西亚:美国经济援助的远景与建议》.全书共八章,本文系其第六章,(原标题为"建议的新援助计划",本译文标题是我们改的)这一章是该团根据以上各章考察印尼各方面情况所得的资料而建议的"新援助计划",是该书的主题.艾地同志曾经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来干涉印尼经济事务,美国"稳定经济纲领"的目的可以从"汉弗莱报告书"等材料看得出来.因此美帝的这个"新援助计划",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对印尼"经济援助"的侵略性质.  相似文献   

3.
自从印度尼西亚独立以来,美国已直接赠款或贷款给印度尼西亚二十四亿美元,其中约十九亿美元是1966年以后提供的。1966年以来,美国的大部份援助是根据第480号公共法(PL480)第一项和援助计划提供给印度尼西亚的,用以支持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计划。这个计划成功地把苏加诺时期四处蔓延的通货膨胀有效地控制了起来。此外,1973年美国约提供了二亿三千六百万美元以恢复印度尼西亚的基础经济结构,特别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苏联的官方声明和新闻报导进行研究的结果,认为苏联对印度尼西亚在西伊里安问题和对抗"马来西亚"问题,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作者认为苏联在印度尼西亚对抗"马来西亚"问题上,表示了无可奈何和敷衍应付的态度,因为苏联不想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两个"新"国家的纠纷中,表明袒护任何一方.由此不难看出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者对待民族解放运动所谓"支持"的虚伪态度.  相似文献   

5.
这是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在印度尼西亚民族党建立三十周年纪念会上的一篇演说.苏加诺自己曾经说过:这是他近几年来最重要的一篇演说,是表明他的政治哲学观点的最重要文件之一.本文是从美国康纳尔大学的英译本转译的.苏加诺在这篇演说中叙述了1927年7月4日建立印度尼西亚民族党的动机,叙述了印度尼西亚民族党的目标是建立所谓"公正繁荣"的、"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苏加诺在这篇演说中着重叙述了他所主张的所谓"贫民主义"的内容和意义,并分析了他主张的用所谓"社会民主"来实现印度尼西亚式"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外交政策经历了一次重大调整,一些之前被忽视或重视不够的国家成为苏联外交关注的重点。同时,苏联调整了之前重军事而轻经济的对外援助思维与模式,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援助力度,其中,苏联就对亚洲大国印度开展了技术支持、贷款等多样的经济援助。苏联在印度的经济活动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觉。为应对苏联的"经济攻势",艾森豪威尔政府一改之前不积极的做法,对印度提供了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分析这一时期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活动及美国的回应,有助于我们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印度的博弈情况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政策中的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7.
较为详细地论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美经济关系的论文在国内并不多见,特别是关于这个时期苏美贸易规模和美国对苏联援助的准确数额及其原因的文章则更少,本文试图比较详细地论述这些问题。本文说明,1985-1991年苏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和美国对苏援助的数额,相对于两国的经济总量和苏联的需要来说,都相当小,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美苏贸易的限制,苏联在经济衰退时期硬通货短缺以及美国政府和国会不愿意给予苏联更多的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8.
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宣布独立。当时苏联由于全力以赴地与美国争夺欧洲,无暇顾及印支。至1950年1月,苏联才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建立外交关系。三十年来,苏联和越南的经济贸易以及苏联对越南的援助,是随着苏联的对外政策的调整、改变而有所不同,是根据有利于与美国争夺世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员,从1959年至1961年,曾经住居在印度尼西亚,研究印度尼西亚法律演变和政治问题.这篇文章主要是叙述美帝与1958年印度尼西亚地方叛乱事件的关系.作者供认美帝鼓励和援助这场叛乱,并且分析美帝当时为什么要支持叛乱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美帝是如何穷凶极恶地干涉印度亚西亚内政.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独联体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并没有一项完整的对独联体的政策.对不同的独联体国家,美国的政策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概述了美国对独联体各国的政策中一些主要的和带有普遍性的目标,并介绍了美国对独联体地区的援助情况.  相似文献   

11.
这篇文章论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外国"援助",民族民主主义,人民民主主义等四个问题,并且以此来说明印度尼西亚革命发展的动向,其中还分析了农民阶级分化的情况,以及农民在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下所展开的英勇斗争,说明了农民是印度尼西亚无产阶级的主要同盟军,同时也说明了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在印度尼西亚革命各个阶段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詹姆士·哥尔德:《在苏门答腊的美国人》(Americans in Sumatra),是一本介绍1874年至1961年间美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活动的专著.这里发表的,是该书第三章,其中很有系统地阐述美国在苏门答腊橡胶业方面的活动经过,对于研究美国如何掠夺印尼橡胶资源,为了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其他活动,以及对于当前印度尼西亚人民没收美帝国主义企业的重大意义,都有可供参考的一些资料.哥尔德曾任美国驻印度尼西亚棉兰领事馆付领事和领事多年,为美国对印尼经济、政治、文化等侵略政策的一个实际执行者,因此在本文中他极力吹嘘和宣扬美帝及其垄断集团对印尼橡胶业所作出的所谓的"成就"和"贡献",来掩盖它们的侵略实质.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对外军事教育培训援助的关键组成部分,国际军事教育与训练项目(Internat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由国务院主导,国防安全合作局和国防部共同管理,向盟友和友好国家提供美式军事培训与教育课程。该项目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具有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组织机构及运转模式,体现了美国在对外安全援助领域的创新。基于印度尼西亚的战略价值,美国对其开展的军事教育与训练项目主要围绕人权问题、民主化改革和反恐合作三大议题,以双方认同为基础密切军事联系,以核心人物和利益集团为重点深化美国影响,目光长远、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熏陶并建构"美式认同",推动了美国对印尼政治外交战略的实现,充分体现了对外军事教育培训援助对于实现援助国对外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冷战开始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从"拉拢"到"隐蔽行动"并适度"容忍",再到试图"迎合"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浪潮,以期利用民族主义来防范共产主义。但是,随着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高涨,苏加诺采取激进的路线,使得印度尼西亚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增多。美国也逐渐改变原有的政策,采取"遏制"政策。最终在"九三零事件"中,长期受到美国秘密支持的印度尼西亚军方迫使苏加诺下台。至此,美国防止印度尼西亚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影响美国印度尼西亚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中,美国对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认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成为美国政策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1994年下半年以来,非洲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90年代初,非洲国家爆发自独立以来最为激烈的社会、政治动荡逐渐过去。这场遍及全非洲的大动荡起因于受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巨大冲击。加之冷战结束,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非洲失去了过去是东西方争夺重点的地位,遭到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冷漠,被称为"边缘化"。随着外来"援助"的急剧减少,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依附型经济遭到沉重打击。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乘机以"援助"为诱饵,迫使这些国家推行西方的"多党民主制"。其结  相似文献   

16.
苏联对亞洲的新外交政策,其中包含着积极进行对某些特定国家扩大經济援助,这些国家就是那些不与美国联盟的,或是在某种意义上称为“中立主义”的国家。至目前为止,苏联等国已經在南亞和东南亞承担了对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亞、東埔寨和緬甸的总值5億美元以上的援助。这些援助全部是在最近兩年来达成协議的,尤以1956年初以来占大部分。下頁表格表明这些援助的数目及其具体內容  相似文献   

17.
欧盟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援助政策在欧拉关系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盟对拉美的援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是由欧拉关系的特殊性及美国因素的影响而决定的.欧盟对拉美的援助为欧拉政治、经济合作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加强欧拉之间的联系和改善拉美地区安全形势;同时,欧盟对拉美的援助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表现为援助规模较小、没有充分考虑拉美国家的特殊性、受美国因素影响、援助的机制化建设不足等问题.欧盟对拉美的援助政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短期内难有根本性转变;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援助将在欧拉双方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挝外援简析--老挝经济探析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回顾 20世纪50~60年代,老挝王国政府主要依靠西方援助.据1992年11月版<当代老挝>等资料载:美国,1995~1960年援助2.519亿美元,年均5000万美元;法国,1955~1959年援助750万美元,年均150万美元;日本,1958年援助280万美元;英国,1960年援助15.6万英镑.70年代,中国成为最大援助国,累计金额达95560万元人民币.80年代,主要求助于苏联和经互会成员国:苏联,1984~1989年援助3.3亿卢布;民主德国,1986~1989年援助930.01万美元及2513.15万马克;匈牙利,1986~1989年提供2360万卢布贷款及40万匈币;蒙古,1979~1990年无偿援助544万美元及450万蒙币.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在COVID-19疫情防控背景下,印度尼西亚的政治与社会形势总体稳定.下半年,总统佐科改组内阁,并经受了"伊斯兰捍卫者阵线"对政府权威的挑战.印度尼西亚经济经历1998年以来的最大幅度下滑,但随着"国家经济复苏计划"的实施走出了低谷,以"V字型"走势反转.外交上,印度尼西亚重视卫生合作和经济外交,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三十年概况联邦德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发援助始于五十年代中叶。当时,非殖民化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亚非万隆会议的推动下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美国出于同苏联争夺势力范围的考虑,要求联邦德国“分担责任”,向新独立的国家提供开发援助。而联邦德国也正想打入这些地区,以满足经济扩张的需要,欣然同意了美国的要求。最初几年,新独立的国家尚少,援助的规模有限。随着民族解放运动“非洲年”的到来,新独立国家与日俱增。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联邦德国于1960年5月制订了《开发援助法》,并于同年10月设立联邦经济合作部专司其事,从而把开发援助提高到开发政策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