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属东印度时期的承包制与华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税收和专卖承包制是荷兰殖民者统治经营印尼时期所实施的一项重大经济政策。这种政策最初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有的说承包制“在荷兰人到达以前,土著统治者就已经这样做了”。但尚无确切的史料加以证实。1602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印度尼西亚,组织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后,即逐步地积极地扩大推行了承包制。从十七世纪初至十九世纪中叶的二百多年间,荷兰殖民者通过推行税收及专卖承包制,剥削广大印尼人民及华侨,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它不仅弥补了进行殖民战争和维持殖民统治的经费,而且还为  相似文献   

2.
比特里战争,又称米南加保战争。这次战争在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仅次于爪哇战争(1825—1830)和亚齐战争(1873—1912)。进入二十世纪,随着印度尼西亚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米南加保地区与爪哇一样,涌现出不少民族民主运动的活动家和伊斯兰教改革家。印尼独立后,该地区出身的活动家、改革家继续成为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因此,探讨比特里战争有助于加深对印尼民族解放运动史的了解。我国史学界对比特里战争尚少试述,本文拟对这次战争的原因、进程及其性质与后果,试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13世纪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扎根,到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入侵前,印尼群岛基本上完成了伊斯兰化的过程,印度尼西亚等岛国的主体居民都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建国初期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有95%以上的居民是穆斯林。目前,在印尼2.3亿人口当中,87%的居民仍是穆斯林。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最多的国家。伊斯兰教不仅体现了印尼当代文化的特征,而且在政治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代表着一股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1511年前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尼西亚人口中穆斯林占88%,即1.6亿左右,她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伊斯兰教的传播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最重要的过程之一,荷兰学者施里克说:“很清楚,印尼群岛的伊斯兰化仅仅是在16世纪及其后才发生的”。其实不然,在1511年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伊斯兰教就早已传入印度尼西亚,对此范·洛伊尔曾作了概括:“在印尼港口的海上交通线上进行的穆斯林贸易已经存在几个世纪了,但是没有产生伊斯兰教的传教和改宗达到可以令人感觉到的程度的问题。到了13世纪末情况开始变化,这种变化在14世纪急剧发展,并在15、16世纪成为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5.
1825——1830年的爪哇人民大起义,(史称“爪哇战争”,因其领导人为蒂博尼哥罗,又称蒂博尼哥罗战争),不但在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史册上占有着重要地位,而且是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序幕。我国史学界对这个课题至今还很少研究。本文拟就这次大起义的原因、主要过程和有关大起义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一、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拿破仑帝国崩溃之后,荷兰恢复独立。凭借1814年英、荷条约的“恩赐”,荷兰于1816年8月9日“和平”地从英国手里接管了印度尼西亚的殖民统治。在以埃罗特为主  相似文献   

6.
印尼经济发展的地域差距与政府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全国由大小13,677个岛屿组成.在有人居住的3000多个岛屿中,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远在西方殖民者东来之前,爪哇岛便成为印尼农业最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中心.1602年,荷兰商人在印尼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殖民统治.从此,爪哇一直是荷兰的统治中心.荷  相似文献   

7.
简析印尼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的大国。由于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体制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多方面原因,其社会问题较多,也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失衡;贫富悬殊加剧;贫困人口增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失业和半失业人数激增;民族矛盾尖锐复杂;地方分裂活动不断;暴力犯罪案件陡增;生态平衡破坏严重。本文仅就上述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作一些简要分析。一.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印尼群岛以前,印尼是一个尚未形成统一的大国。16世纪以后,印尼逐渐沦为荷兰殖民地。荷兰殖民者的殖民统治是造成印尼社会贫困…  相似文献   

8.
政府和一般概况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包括原荷属东印度的领土,1963年以后还包括西伊里安(即原荷属新几内亚)。1945年8月17日,苏加诺法学士和哈达博士宣告印度尼西亚独立,但荷兰是在四年战争之后才承认印度尼西亚独立的。荷兰人同意建立一个以各种方式同荷兰  相似文献   

9.
序言目前,印度尼西亚有三百五十万华人,占印度尼西亚总人口的百分之三。然而,这些华人在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并不十分悠久。在荷兰人来到印度尼西亚(十六世纪后半叶)以前,印度尼西亚几乎没有华人。后来,荷兰总督才开始把中国人作为廉价的“苦力”  相似文献   

10.
浅论苏加诺     
苏加诺是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第一次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可是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迥然,例如有说他是“乌托邦”、“卖国贼”、“印尼奸”和“独裁者”等.我认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持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把他放到原来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全面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列宁曾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一、苏加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缔造了独立自主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26年,大学毕业的苏加诺,目睹荷兰殖民者的残暴,深知人民的疾苦,他挺身而出,抛弃工程师的职位,投身到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洪流中去.1927年他把在大学期间成立的“万隆总学习俱乐部”,改组成“印度尼西亚民族协会”,1928年改为“印度尼西亚民族党”(又译为“国民党”),其宗旨是争取民族独立,其途径是通过发动一场依靠自己力量和能力的自觉的群众运动.苏加诺从此逐渐成为印尼反对荷兰殖民主义侵略、为民族求解放的土著人的领袖.1929年在苏加诺领导的“民族党”推动下,10多个民族主义党派联合成立了“印度尼西亚民族政党协商会”(又译为“  相似文献   

11.
开普港口贸易与南非土地问题的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旗 《西亚非洲》2008,1(1):35-41
南非土地问题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追溯至历史上荷兰人开拓殖民地之时.造成殖民者逐步侵吞科伊桑人和班图黑人土地的根源在于日益扩大的世界贸易,以及开普港口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尽管布尔人到南非半个世纪后便中断了他们与祖国的联系,但他们从来没有中断与外部的联系,正是贸易把他们与欧洲和世界联系在一起.而他们经营贸易的过程又和他们在南非的土地扩张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殖民者纷纷东来,对东方人民进行侵略和掠夺,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之一。其中,“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尤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侵略东方各国的过程中起了急先锋的作用,对远东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荷兰是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探索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演变,对于我们研究东方各国历史和了解殖民制度发展的历史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印度尼西亚的军队并没有把它自己的作用局限于狭隘的“军事”概念之中。1945年以后,在抵抗荷兰卷土重来的战争期间,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军队更加关心的,与其说是在战役中击败敌人,毋宁说是动员民众的支持。纳苏蒂安将军于五十年代初期在他所写的有关游击战的见解中阐述过这样的观点:“游击战不能只是强调打仗,它必须同时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殖民者征服东南亚地区之前,东盟四个农业国基本上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有的地区已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殖民者陆续东来,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武装占领菲律宾,以后,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沦为英属殖民地,印尼亦被荷兰霸占。在这个过程中,泰国虽未丧失名义上的独立,但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15.
游击战士     
茉莉芬暴动虽然被忠诚的军队成功地镇压下去,但是它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削弱了共和国的力量。荷兰和印度尼西亚的代表就两国今后的关系进行的谈判破裂了。荷兰当局通过对印度尼西亚方面施加压力,希望共和国政府迅速崩溃。1948年12月19日,荷兰发动了第二次“警卫行动”。日惹以往都未受到过进攻,这次却成了攻击的重点。“警卫行动”的第一天清晨五点半,荷兰的轰炸机就飞临日惹上空。飞机场遭到了轰炸以及机关枪扫射和火箭的袭击;印度尼西亚机场的防卫力量被打哑了;九百名荷兰伞兵空降下来。在这个成功的闪  相似文献   

16.
帝汶岛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小巽他(LESSER SUNDAS)群岛的一部分,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约300英里处。葡萄牙修道士在16世纪将其东半部(大约7 500平方英里,接近全岛面积的一半)开拓成为殖民地并定居了下来。随着殖民地管辖界线在1913年的正式划定,除了小块飞地欧库西(OECUSSE)以外的该岛西半部便归属于荷兰殖民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一、序言关于印度尼西亚华侨问题的研究,战前是由荷兰人进行的,但战后荷兰人研究印度尼西亚华侨问题已经消声匿迹了,而代之以美国人的研究为中心.考察一下美国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就知道美国研究印度尼西亚问题的中心庚纳尔大学,同样也是研究印度尼西亚华侨问题的中心.以由于研究泰国华侨问题而享有很高评价的G.W.史纳(G.William Skinner)为中心,现在已经发展  相似文献   

18.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欧洲国家为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大肆进行海外扩张,疯狂掠夺世界财富并极力推销其思想文化理念。由希伯来文化传统与希腊—罗马哲学体系演衍而至、后来成为西方精神文化支柱的基督宗教,也作为殖民者征服和统治异质文化世界的精神武器,伴随着殖民者的脚步踏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东南亚作为世界历史的重要一环,作为欧洲殖民者以及后来的美洲新殖民者的重要海外扩张之地,毫无疑问地受到了基督宗教的精神洗涤。本文尝试对基督宗教在东南亚传播的缘起、过程及现状予…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印度尼西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人口分布极不均衡的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印尼资源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早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荷兰殖民者就开始有计划地将爪哇与马都拉人等地区的人口向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迁移。在独立后,印尼政府继续推行国内移民计划,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印尼的人口问题,但也给外岛地区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2000年印尼政府正式终止大规模的国内移民计划,以本地移民计划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20.
1999年8月东帝汶在联合国的主持下通过全民公决脱离印尼后,激发了印尼国内一直存在的分离情绪,亚齐和马鲁古等地的骚乱此起彼伏,严重的暴乱使印度尼西亚新政府面临严峻的考验。一、分裂活动和宗教骚乱的起源和现阶段情况目前,亚齐特区是最可能有分裂危险的地区,它要求就自治还是独立进行全民公决。另一方面,持续了一年的印尼马鲁古省宗教骚乱愈演愈烈。这些动乱,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1、亚齐情况。1999年11月8日,在印尼新政府成立不足两个星期的时候,印尼最西部的亚齐特区首府班达齐亚发生了据说有5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