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红 《学理论》2012,(30):158-159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从"五四"时期开始被启蒙者引进以来,先后得到文学研究会的提倡,到40年代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并影响着现实主义的发展,同时现实主义也为《讲话》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应思考如何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看待现实主义和《讲话》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日,《光明日报》发表中央党史研究室黄如军的文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及启示》。文章回顾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历史过程,认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主要为四方面:一是确立了解放区文艺工作的方针,推动了解放区文艺工作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也难免存在着消极性。从家国礼乐制度、人治思想等角度对《论语》政治思想进行批判,从"正统论"、"官本位"、"关系文化"等角度对《论语》时代文化观念进行批判,从君子标准、中庸弊端的角度对《论语》道德伦理思想进行批判。以《论语》思想批判为题,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侯文莉 《学理论》2014,(1):158-159
《吕氏春秋》是战国后期一部重要的思想巨著。"公"是《吕氏春秋》治国论中的重要范畴。体现在政治论、认识论以及音乐艺术思想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识。"公"贯穿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环节中,成为决定与指导国家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寇鹏飞 《学理论》2010,(10):150-151
物感说思想的出现为文学作品的发生说问题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中国式"的答案。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文赋》、《文心雕龙》和《诗品》三部杰出的文学理论作品也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谈到了物感说理论,这三部作品中有关物感说的部分相互继承又互相超越,向我们呈现了物感说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6.
1942年5月,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已历时五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在我国步入改革开放新历史阶段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人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两位党的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文艺问题的谈话,“集中体现着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文艺路线、文艺方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独特贡献,将长期对我们的文艺事业发挥指导作用。”①今天我们重温这两篇讲话,感触尤深的是,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紧紧把握改…  相似文献   

7.
在《荀子》的近代视界中,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最为接近。两个人对《荀子》的解读与对荀子的思想解读和态度评价一脉相承,受制于各自的荀子观、学术观和政治观。一方面,与同时代的其他近代思想家相比,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思想诠释和态度最为相似,无论对荀子的抨击还是聚焦《荀子》的政治思想都拉近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而与其他近代思想家渐行渐远;另一方面,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解读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这从宏观透视、主题归类和篇章取舍等各个方面展示出来。异同参半使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比较拥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助于深刻把握两个人思想的异同,又有助于直观感受《荀子》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8.
杨晨 《学理论》2011,(18):74-75,79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对现代管理有深刻的启示作用。《老子》的"修身之德""、自知谦逊""、无为而治"和"知足常乐"对企业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有力地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大德、讲谦逊、知无为、懂常乐,这是《老子》管理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求知》2021,(3):52-54
正马克思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历史人物,从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来看,当今世界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即人类仍然身处由马克思打开的历史时空中。早在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用英文发表对马克思逝世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指明了马克思"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为后人惋惜。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历史功绩、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基于《讲话》文本,从理论价值、政治价值、指导价值三个维度解析《讲话》的重要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近马克思与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经有权",既有理论性又有政策性。《讲话》关于艺术消费对艺术生产的制约关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传统等文艺理论基本问题的阐述具有普遍真理的性质,是长期管用、使人长久受益的东西。《讲话》中那些根据彼时彼地的现实需要、针对当年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客观条件提出来的具体政策,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必然会失效或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提出在出版物和党的文件中不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其主要考虑是因为斯大林、苏共对中共提出的"毛泽东思想"不认同,苏南冲突的压力,与以苏联为首的民主阵营保持一致以及争取苏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援助,还有毛泽东对这一提法不赞同.  相似文献   

12.
理性地看,"误读"是接受主体对作家及其文本的选择、补充、升华和创造。以"误读"理论观照学术界对毛泽东关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阐释历史,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鲁迅"横眉"一联的阐释,是在中国新旧文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在作者意思允许的‘特定期望和可能的体系’"中,从作品中采集出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论著.其中提出的以苏联经验为鉴戒、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搞管理体制改革等思想,以及正确处理国内外关系的一套办法,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春艳 《学理论》2010,(8):161-16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全面提高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讲授概论课的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努力实现的目标,也是积极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出发阐述了关于东方的观点,内容包括加强中国与苏联两个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加强中国同东方处于革命斗争之中的国家之间的团结。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他还从中国及东方的社会实际出发论述了东方观点,内容包括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但是中国的民主革命过程决不是短暂的;东方国家搞建设要学习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东方国家搞经济建设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多次在撰文、讲话或题词中提到教育方针,其基本内涵大都是从教育工作的总任务、培养目标、培养途径三个方面予以概括表述。本文就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毛泽东关于教育方针的题词和讲话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著作《矛盾论》,独创性地以对立统一规律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批判党内多年盛行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结合《矛盾论》产生背景和今日现实进行学习解析,对于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26)
九江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充分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开展"庐山红色之旅"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杜斌丞的交往,是中国共产党与爱国民主人士亲密友谊的典范,而这一友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成为历久弥新的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20.
吕慧萍 《理论导刊》2006,1(11):29-32
毛泽东的文化价值观是以人民为本位的,由文化价值的本体、文化价值的评判标准和文化价值的指归等构成。毛泽东的人民本位的文化价值观,是其人民观在文化价值问题上的体现。建国以后,毛泽东在文化实践中的重大失误,若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反思,根本原因不在文化价值本位的确定上,而在对文化价值主体及其需求的认识上存在严重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