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尊严     
沈福新 《学习导报》2010,(18):40-41
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里,尊严是神圣的,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底线,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尊严是一种自尊、自信,是一种自强、自立。尊严来自于自信和实力,来自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张之沧 《唯实》2004,(10):4-7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张建立合人性的社会,主张彻底的人道主义。它们要求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改善人类生存的社会关系,推翻一切不合理制度,根除极权主义,批判绝对一体化;抬高人的自由,突出人的尊严和权利,提倡个性解放;使人真正获得主体性地位,成为具有充分人性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不管是生存、温饱、还是尊严,人性中无不包含有血性。没有血性的人性,不是完整的人性,容易滑入放弃担当、仰人鼻息、逆来顺受的奴性。讲到血性的时候,我们很多人以为血性与人性是对立的两回事。其实从生命一开始,人性中就被注入了血性。人性代表着人的最基本要求:生存,温饱,尊严。这三个要素无不包含血性的支撑。当原始人在森林里寻食求生时,没有血性,就只有饿死、冻死。尊严更要靠血性支撑。如果只有温饱没有尊严,人类与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还能走出周口店的洞穴吗?一部社会发展史证明,不  相似文献   

4.
人权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尊严、价值和权利、自由,它包括生存权、发展权,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资产阶级人权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是当今世界两种主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3):50-51
1.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法律职业人员的权力和权利来自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法官、检察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律师必须忠实于宪法、  相似文献   

6.
析人格价值     
从伦理学上讲,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总和;从法律规范的观点来看,人格是指人的尊严和人身自由问题,是人能够作为一定权利和义务的主体资格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有的学者以价值学为视角,认为人格是指人们的基本稳定的立场、理想、信念及品德。本文综合上述各种看法,把人格理解为人的自由、尊严、立场、品德和能力。 人格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对于主体(个人、集体、社会等)的效应。人格价值是一种精神价值,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转化为物质价值、物质力量。从人的需求层次来看…  相似文献   

7.
人的尊严思想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一维。在唯物史观中,人是一种自然性和超自然性、生命性和超生命性的双重性存在,因而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人的价值是人的尊严的根本。实现人的尊严,实质上是实现人的价值。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异化劳动、商品拜物教等使人的尊严丧失。因此,克服异化劳动以及拜物教是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必然环节。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扬弃异化劳动的现实的运动,其目的是"人的解放与复原",即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复归。  相似文献   

8.
发挥主体作用 实施自我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潜在能力开发与未来发展的教育模式。主体教育就是要从人的内心和行为两方面造就一个独立自主,有个性、自信、热情、尊严、责任心的人。80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提倡实行学生自治,即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方法,重在培养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综观尊严概念的发展历程,我们将其概括为两种模式或两个阶段: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尊严概念是一种关系性的价值,表现为优越性,强调如何使自己配享尊严,尊严更多的与义务概念联系在一起;现代意义上的尊严概念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非关系性的价值,表现出绝对的平等性,强调如何尊重他人,尊严与权利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关注和肯定,是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简单地讲,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内在情感,是对人内在要求的指认,是一种社会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人文关怀的实质是要求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探索》2017,(2)
人类历史是一部抑恶扬善的历史,看不到自利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倾向,就等于没有看到人性的本质。任何崇高的党性都不可能超然于世,只有不脱离人性的党性才具有凝聚力、引导力与感召力。党内政治生态建构既要立足于人性缺陷的客观性,同时也不能忽视人类社会有着美好的人性追求。人性与党性的张力决定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任务的双重性,既要抑恶防守人性底线,又要扬善升华党性,要处理好利益与信念、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权力与权利、党纪与国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的尊严是人的生命形式所享有的、区别于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尊贵和庄严,指人的生命尊严、人性尊严、人格尊严等应受到最起码的尊重,是自尊与他尊、尊己与尊人的有机统一.尊严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和理论渊源.维护公民尊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志良  任引沁 《求实》2006,1(Z1):276-278
一、模式的特征、建构方法及其意义 模式是事物的标准样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形式."事物的标准样式",应该是事物本质和特性的集中体现,因此,模式具有客观性、深刻性、相对稳定性."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形式",应该是一种标准化的行动规则、程序、方法,具有主体性、理想性、规范性.模式使事物相互区别,具有独特性.模式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和演化,具有系统性、动态性.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5,(5)
尊严是指获得自我和他人的尊重,弘扬人的主体性和价值的一种范畴。邓小平关于提升人民尊严有三重维度:民族独立是实现人民尊严的基本前提;国家富强是提升人民尊严的必要条件;人民自主是彰显人民尊严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对于人民尊严实现的透彻理解。重新领会邓小平关于提升人民尊严的思想对于现阶段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尊严生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价值理念的生动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深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出深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理念以其显著的人民性、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党和国家如何在政治上对待人民生命及其相关事务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实践遵循,具有深刻的生命政治哲学意蕴。"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理念是习近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系统阐述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关系、国家治理与人民群众生命权利的关系、社会公正与人民群众生命解放的关系等一系列关系的重大时代命题。因此,这一理念所具有的生命政治哲学意蕴和深厚人民情怀就集中体现为在确保生命安全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在维护生命权利上坚持国家发展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相统一、在实现生命解放上坚持国家的制度完善和人民群众利益全面实现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  相似文献   

17.
社会权利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权主要是指公民个人为了有尊严的生活而要求国家向其提供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及其相关服务在内的一种权利,它主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权利内容的多样性,二是权利属性的积极性,三是价值取向上的社会正义性。  相似文献   

18.
石毓智在《人民论坛》发表文章说:"‘发达’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字,诸如经济的增长速度、人均收入多少,更主要是表现在人们的观感和感受上,人们常说的‘幸福指数’就是一种感觉。让我们撇开那些抽象的、枯燥的数据,从感受和观感上来看看什么是‘发达’。"在石毓智看来,发达往往会使人谈定;这种谈定来自于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成熟。石毓智说:"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拥有多少个’‘淡定’,就知道我们有没有享受到‘发达’的生活,以及我们是不是一个发达国家。"我们生活在世上,要活得淡定,不被人小看,就要不甘落后;落后了,就会被人瞧不起,就会挨欺负,甚至就要低人一头,就会没有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论修养党性     
<正>修养,即修掉坏的、养成好的,是一种修为,一种素养,一种境界。修养党性,指党员按照党性的要求锻炼自己,让党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铭刻在心灵深处的信条和律法、体现在日常行为的精神与气质中的一个过程。在人性的基础上修养党性,做一个合格的人。人性是修养党性的现实基础,立足人性修养党性,要基于人性,不能脱离人性;要尊  相似文献   

20.
梁家峰 《新视野》2003,(3):63-65
法律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就包含着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包含着司法和诉讼过程的程序化和合理性,而且充分保障社会中每个人正当的尊严、自由和权利。在这后一种意义上,法律不仅仅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最后戒律,它更多地表现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生存意识。因此可以说,法治是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