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见到王蒙之前,记者对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部长作家充满好奇:只有高中毕业的他,没有受过文学专业的系统教育,却写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当年,未满14岁便投身革命的他,怀着"做一个职业革命家"的最高理想,却被打成右派,后来远赴新疆,被迫停笔20年;20世纪  相似文献   

2.
解读老子     
《群众》2015,(9)
王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原部长,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武汉大学讲座教授,南京大学名誉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享有世界声誉的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著作等身,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等20多种文字,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新近又获得我国文坛最高的奖项——茅盾文学奖。作为一位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学者型作家,王蒙先生的建树不仅仅是《蝴蝶》、《青狐》、《春之声》、《最宝贵的》、《青春万岁》、《相见时难》、《访苏心潮》、《这边风景》、《悠悠寸草心》等名篇佳作,还有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感悟和深刻认识,以及由此凝结而成的《八十自述》、《红楼启示录》、《庄子的享受》、《老子的帮助》等研究专著。本期讲坛选编一篇他在北大的讲稿,请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3.
“解思忠是一个思想者,也是一个实践者。” 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读过解思忠的《国民素质忧思录》和《观念枷锁》后,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实行者的勇敢思考》的书评,其中的这句话,可以用来概括解思忠作为一名人文学者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报上读到了这样一则报道:保安谭景伟。在工作之余潜心钻研《论语》,他不但登上了北大讲坛讲述他的《论语》心得,而且出版了他耗尽5年心血写成的相关书籍《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书的销量不错,家庭经济拮据的他却把出书获得的版税全数捐给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美育专项基金”。然而,谭景伟做了10年的保安工作却难以再保。因为公司领导一度认为“做论语心得之类和工作不相关”。因此,无奈的谭景伟只得选择辞职。让人庆幸的是,谭景伟所在公司的领导终究不愧目光远大,他们通过思考.用人的思维有了180度的转换.将“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扎扎实实地贯彻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故而,公司又把谭景伟请回来.让他担当保安的职业培训工作,让其将自己研读《论语》的最大心得.即将保安员工培训成“有责任心和博爱心”的愿景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正>7月3日,省政协举行第24期"名人名家讲座",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讲座。讲座中,当代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以"旧中国的挽歌——《红楼梦》"为题,对《红楼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评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6.
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20周年,从事两岸经贸交流工作近20年、亲身经历两岸经贸交流走过曲折历程的外经贸部部长助理安民不禁感慨万千。他认为,《告台湾同胞书》是一份高瞻远瞩的历史性、纲领性文件,这部文献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一系列基本主张,包括商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促进“三通”等重要主张,突破了两岸关系的坚冰,开创了近2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先河,具有现实的和长期的指导意义。安民表示,自(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三通”倡议以来,在“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7.
刘政 《辽宁人大》2007,(9):28-28
尽管第二届、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在朱德委员长主持下做了许多工作,但却没有阻止人大工作走下坡路。这一时期出现了民主倒退,法制虚置,人大沦为”橡皮图章”的严重局面,立法工作基本上停下来。从1959年4月到1966年7月的7年多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只通过了《商标管理条例》、《外国人入境出境过境居留旅游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修正)》等几个条例,批准了20个自治地方单行条例,没有制定一部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九三学社中央在郑召开办学工作会议1998年10月8日,九三学社中央在郑州召开办学工作研讨会。社中央副主席安振东、黄其兴,秘书长兼科教工作部部长刘荣汉及部分省市九三负责人、社办学校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上,黄其兴副主席作了《交流办学经验,开拓办学思路;做...  相似文献   

9.
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王蒙被党和国家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评语中称:王蒙作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文学创作者,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之路,其作品具有代表性和开拓性意义,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他发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作家,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感谢时代赐给我的幸运!"在北京,刚过85岁生日的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的同志都知道,汝阳有个兰永欣能写,我们曾刊发过不少他的佳作。 前几日,汝阳县委统战部的两位同志光临编辑部,谈话中才知道兰永欣是他们的部长。想不到一个事务繁忙的统战部长还经常亲自写文章。两位同志自豪地说:“兰部长不仅能写,还特别会做工作。 1999年以来,在洛阳市统战工作年终综合考核中,我县年年拿第一,项项都获奖,成了洛阳统战系统公认的获奖专业户。”我们当即决定去汝阳拜访兰永欣部长。 2001年 5月 27日,星期日。我们到了汝阳。兰永欣部长早已在办公室里等候了。他 40多岁,温文尔雅,语音不高却坚定有力,…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0日,我区召开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廉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主要讲了三点:  相似文献   

12.
他,50岁,却已在狱中渡过了长达32年;我国法定刑期最长为20年,他的刑期却累计长达40年;上海劳教所的铁门中.日本广岛刑务所的铁窗里、新疆塔里木监狱的高墙内,他渡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大部分时光……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有过激昂的青春。“青春万岁”道出了每个年轻的和曾经拥有青春的人的心声。曾以一部《青春万岁》成名的19岁青年,至今他的创作已历经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他的生活道路、他的文字创作之路与国家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连。 王蒙,当代文坛重要的作家、学者和文化活动家。他的作品《蝴蝶》、《相见时难》、《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分别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他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等作品备受读者欢迎。 如今的王蒙依然身影忙碌。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作协副主席的同时,他受聘于中国海洋大学担任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前不久在青岛举行的“王蒙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见到了他。淡定、从容且智慧且矍铄。听他讲话,就好像听一个在海边漫步的智慧老人在讲述一个稀松平常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像是金钱穿起的珍珠,一个个迸发出璀璨……  相似文献   

14.
两个寒来暑往,他在龙岩与长汀县宣成乡之间奔波20余趟;他踏遍了宣成的每一寸土地,写下了厚厚的一本“民情日记”;宣成乡的干群说他不像官员,更像自己的“亲戚”。他,就是福建省龙岩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阮开森。  相似文献   

15.
半月要闻     
半月要闻公安部召开禁毒工作座谈会公安部上月中旬召开了禁毒工作座谈会。全国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公女部部长陶驷驹在座谈会上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颁布5年来,我国的禁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禁毒方面要做的J:作还很多,形势不容乐观。各级党...  相似文献   

16.
王蒙的帮助     
亦杰 《公民导刊》2013,(7):55-55
<正>王蒙在《老子的帮助》一书中,用他的人生体验、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体验、文化体验等对老子的《道德经》加以解读,加深了我对老子思想的理解。老子的《道德经》我曾读过,但体悟不深,有些地方似懂非懂。读了王蒙的解读,觉得很有帮助,所以我说是"王蒙的帮助"。他用亲见、亲闻、亲历对老子的学说提供一个当代中国人的人证、事证,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经》中的哲学思辩、宗教情怀、逆向思维、无为命题、处世奇术、做人奇法等等。比如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王蒙解释道:"一切的有都来自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可能产生有,一切的  相似文献   

17.
李立 《两岸关系》2002,(6):40-43
我第一次采访杨斯德部长,写下了《我亲历“华航事件”谈判》一文,当我将写好的文章送请杨部长审阅时,杨部长又回忆了他亲身经历的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杨部长的回忆。 毛主席、周总理、小平同志、江总书记都非常重视对台工作,亲自抓对台工作,抓大方向,抓战  相似文献   

18.
叶芳 《台声》2003,(1):25-26
忽然收到《台声》杂志的一封约稿信,一时间有些惊诧,又有些茫然,惊诧的是:仿佛一晃之间,《台声》已走过了长长的20个年头;茫然的是:我一时竟不知道要对这封热情的邀约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正像《台声》的副主编汪舟先生所说,我父亲叶纪东和我与《台声》杂志有着父女两代人的情缘,总该有些要说的,要写的。把它写出来,做个回忆、做个怀念、做个感言,或是其他什么,都算是对《台声》办刊20周年的一种庆贺吧!20年前,台联刚刚成立之时,父亲被在京台胞推选为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由于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对台湾广播工作己有…  相似文献   

19.
正1956年9月,二十多岁的王蒙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是一篇抨击党内官僚主义现象的小说。小说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开始"对号入座",声明"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居然有这样的区委是不可信的""我们这儿并不是那样呀"等等。随后,在作协主办的《文艺学习》上,掀起了关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大讨论。讨论从1956年第12期开始,连续进行了四期,前后发表文章25篇,年轻的王蒙就这样出了大名。他在《半生多事》里回忆,那时"人们争说‘组织部’","看到行行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1,(18)
我认识云晓同志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了。那时我在北京军区任文化部长,他在沈阳军区任丈化部长,每逢总政开会就有相聚的机会。我们年龄差不多,我却特别敬重他,因为他是文化部长中唯一的老红军了。他出身很苦,年纪很小就参加了红军,在红四方面军中当过宣传员,做过各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斗争经历。我只听人说他会作曲,却不知道他还善诗。当年他把他的一大摞诗稿——就是《一个红军战士的诗》——捧给我,我颇有点惊讶,我把全诗细细地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