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雪蕊  施惠玲 《前沿》2009,(3):198-200
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对于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以不断拓展。学者们对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提出了一些有创意的观点,取得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文化场域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生态伦理思想只有与文化场域契合才能在现实中得到发展。西方生态伦理建设进程中成功地利用了以宗教为特质的文化场域,使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得到迅速传播,推动了西方民间环保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生态伦理建设因简单套用西方的话语体系,难以与中国文化场域对接,导致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在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受阻。中国文化场域的核心要素是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伦理建设必须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实现对接。  相似文献   

3.
论黑格尔伦理对道德的价值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形式法对意志的外部规定在道德领域被克服,意志自由在主体内心得以实现,但道德又有主观无限性的局限。而伦理因主观性与客观性、权利与义务的真正统一实现了对道德的价值超越。黑格尔的伦理实体性定在———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思维范式,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和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向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尝试将伦理行为引入到政府管理领域,基于伦理型领导的视角,探讨我国基层公务员伦理行为的提升策略,并详细分析公共服务动机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伦理氛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两阶段收集到的380名基层公务员样本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伦理型领导对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与伦理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共服务动机能够部分中介伦理型领导对基层公务员伦理行为的提升作用;基层公务员所感知到的组织伦理氛围能够正向调节伦理型领导与其公共服务动机的关系,进而作用于基层公务员伦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聂劲松  邹飞雁 《求索》2010,(1):152-154
教育研究制度具有教育制度、科学制度、管理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多重属性,蕴含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伦理规范,求真、正义、责任的伦理精神,追求公平公正、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等伦理诉求。然而,现实的教育研究制度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要紧的是伦理价值缺失、教育主体性缺失和教育研究主体权益被忽略。重视和加强教育研究制度伦理建设,需要理顺教育研究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强化制度自身修复功能和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蔡君 《湖湘论坛》2013,(6):86-90
现代科技的给人类带来的正大福社使它处于强势地位,但由此带来负面效应日益凸显。科技进步面临严峻的伦理挑战,尽管如此人们却停止不了科技前进步伐,因此必须加强伦理对科技的价值引导与规范,反对科技决定论与伦理霸权,保持科技和伦理之间的必要张力,真正实现科技与伦理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深入探讨了民族国家主权伦理的基本内涵、核心内容和经典类型,仔细剖析了全球化现象对民族国家主权伦理的巨大挑战,并指出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中国必须在民族历史思想基础、国家主权伦理理念、国内制度伦理建构、对外交往伦理策略、联合国政治伦理作用发挥等层面完成国家主权伦理的深度更新。  相似文献   

8.
缪斌 《求索》2007,(5):113-114
检察官职业道德表现为德性伦理与制度伦理两个方面。德性伦理是检察官对生命的道德意义的表达和张扬,制度伦理是检察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制度伦理和德性伦理入手。  相似文献   

9.
库珀行政责任伦理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琪  徐志胜 《求索》2013,(7):91-94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主导思想和灵魂。库珀是当今美国公共行政伦理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者,其行政伦理学理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责任行政理论。库珀以行政责任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提高行政人员伦理思考水平与伦理决策能力的基础上建构其完善的行政责任伦理,实现个体道德品质、组织制度、组织文化以及社会期待四要素之间的影响。库珀的行政伦理思想不仅完善了西方行政伦理制度的研究,同时对我国行政改革有着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近几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探究了中国商业伦理建设的现状与困境。研究发现中国大部分企业存在伦理缺失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普及商业伦理的困境,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企业经营者能够实际采纳,在经营活动的整个周期中融入商业伦理思想,获得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庄敏 《岭南学刊》2004,1(5):13-16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伦理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即把经济制度特别是所有制的设计同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伦理目标结合起来,又同个人的伦理价值目标结合起来。研究这两种结合,不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观,而且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史少博 《岭南学刊》2008,(5):117-119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福音,但是科技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也冲击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故而科技发展要坚持以和谐思想为导向的科学发展观,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抑制科技发展对人类伦理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路宁 《前沿》2004,5(9):10-13
管理伦理建设问题 ,是毛泽东管理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管理伦理建设思想主要包括管理者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管理伦理的制度化建设、管理伦理的教育和培训、管理伦理的社会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总结和研究毛泽东管理伦理建设思想 ,对于加强和促进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管理伦理建设、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伟 《求索》2008,(12):195-196
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源远流长,代有佳作,在社会伦理、宗教伦理、生态伦理三个维度上对人类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索。在社会伦理的维度上,它涵盖了西方的社会伦理探索的全部过程;在宗教伦理、生态伦理的维度上,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类的道德自我完善。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成为人类德性之路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5.
禹芳琴 《求索》2007,(5):145-147
货币伦理要研究和解决的是道德行为和货币交往活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对货币伦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科学的货币伦理思想:货币改变人际伦理关系的内在维度;货币成为“道德秩序的辅币”;人的价值和货币价值通约具有不公平性。这些思想也构成了货币伦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与荀子沿袭并发展了早期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内容,呈现出向外扩展的特性.孟子与荀子家庭伦理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在家庭伦理的成熟性和系统性上,荀子的家庭伦理确立了封建社会家庭伦常秩序的理论范型;在家庭伦理的人性论上,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思想基础;在家庭伦理与个体道德关系上,分别对德性与伦理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7.
李建华 《求索》2022,(1):5-14
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伦理的载体,但在人如何成为伦理文化形态的载体问题上,存在着发生学意义上的不同理解,这主要体现为生物学与文化学的差异。伦理载体不一定是伦理实体,伦理实体只能是某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具有客观现实性、关系秩序性、权利对等性、形式多样性等特点。在具体的伦理生活中,伦理主体是实体性的主体,而伦理实体又是主体性的实体,但伦理实体与伦理主体不能等同或者直接同一。随着人的主体性的高扬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的对象化往往被视为伦理载体(自然)。由人的想象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还可以虚拟出伦理实体(网络),甚至直接把人自身"延伸"(机器人),导致伦理载体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形态,甚至出现了"虚化"的趋势。要保持伦理实体的"纯正",必须充分认识到伦理载体的限度,这种限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伦理本身的局限,另一个是人(伦)作为伦理载体的限定。  相似文献   

18.
官僚制历史与理论的再思考——基于行政伦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的合理化过程主要就是公共行政体系构建和完善的过程,而作为公共行政体系主要承载体的官僚制,在充分彰显理性价值的同时,也不断陷入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困局。从官僚制生长的政治、社会、组织与管理背景出发揭示公共行政体制的变革逻辑,需要对官僚制历史与理论进行伦理定位和价值反思,从而避免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人,并突出制度设计在公共行政发展中的作用,为未来的行政改革辨明方向,即从政治路向出发通过对政府与公民间关系的重构,形成一种以社会公共事务为中心的多层次的复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国内外环境伦理与环境行为相关理论,以大连为案例地,着重对不同环境伦理观旅游者之间的环境行为差异进行了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旅游者普遍认识到旅游发展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环境伦理倾向,通过聚类将旅游者分为生态中心者、立场中立者和立场模糊者。研究发现,不同伦理观念旅游者的环境行为之间存在差异,并以生态中心者的环境关注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以伦理为主体、以实践哲学为特点,其伦理精神是一种以求善为目的德性伦理精神。概而言之,它主要有以下四大思想特征:道德理想主义,知行合一,利他主义家族情感主义。我们认为,这些思想的合理内核直到今天对大学生仍有其积极的道德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