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瞭望》2013,(5):1-1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国民财富增长和人类生活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积累和科技创新,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正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2月5日,中央第二巡视组向自治区党委反馈了巡视情况,指出广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力。  相似文献   

3.
周一帆 《人民论坛》2022,(14):61-63
当前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中国要强盛、要复兴,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然而,我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创新高地方面仍面临着一定的法治困境,坚持依法治国,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政治引领、理论引领、行动引领的三重作用,是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毕朝国 《群众》2018,(12):36-38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江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更是鲜明提出"聚力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创新机制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区域战略和政策协同,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增强科技创新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江苏科技协同创新成效突出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5.
观点     
正2018年5月29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大势从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  相似文献   

6.
王秦 《群众》2022,(24):4-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支撑”作出系统部署。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四个面向”总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陶仪声 《中国发展》2013,13(4):78-81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引领与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意义重大.该文结合蚌埠市的情况,深刻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和作用,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这是中国共产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从2001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51.7%,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  相似文献   

9.
李魁 《政策瞭望》2013,(2):43-45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没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就难以真正迈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贾步云 《前进》2020,(5):16-1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我省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赢得战略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和潜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馨 《今日浙江》2013,(9):10-13
近年来,浙江谋划和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切实把创新贯穿到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之中,全省创新基础持续加强,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环境明显优化,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为现代化浙江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进入2013年,浙江科技创新的捷报不断传来。1月18日,在北  相似文献   

12.
刘波 《群众》2022,(21):63-6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独成章,进行一体化谋划、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推进。  相似文献   

13.
过去几十年亚洲国家经贸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在不断加深。外交学院的亚洲研究所成立10年来,成绩卓著。世界对亚洲的重视程度,大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亚洲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亚洲面临的发展机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中国专门从事美国、欧洲、日本的研究机构很多,这是必要的。但毋庸讳言,我们对亚洲的研究是滞后  相似文献   

14.
加快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关键是深入推进微观企业的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质量的根本变革,形成以企业创新为主导的创新驱动型经济。在发挥好企业家在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建立企业内生化创新机制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时,从增加单位企业的研发强度、切实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形成强大的链合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成为打造现代政府的必由之路,成为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方向;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司法机关孜孜以求的庄严目标;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国家治理的一切活动都将并入法治的轨道运行,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成为所有社会成员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寿远景 《公安教育》2013,(10):58-61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水平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7.
推进公安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是牵动公安工作全局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公安机关在推进公安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强警战略中,必须以加快推进信息综合应用、深度应用、应急应用、社会应用为主线,全面提升公安信息化对公安工作的支撑和牵引作用;以优先发展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和对社会面的管控力、服务力为重点,切实增强科学技术对公安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以提高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扩大科技应用群体为支撑点,切实增强公安科技工作的发展后劲。同时要不断完善公安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公安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政策瞭望》2013,(10):1-1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推动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把教育工作、科技工作和人才工作安排在一起集中表述、统筹部署,除总论外,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四个专题加以阐述。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教育、科技、人才和创新之间的逻辑,也更加凸显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报告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和一大亮点,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新的使命任务所作出的新的战略谋划和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20.
一,德育课考试方法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休戚相关。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劳动者,无疑是我们职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德育课教学仍存在“注入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