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委就是县委书记,县委书记就等于县委。现在有人竟敢向上反映、举报县委书记,这实质就是对县委的不满。”河南卢氏县县委书记杜保乾认为自己就是组织,就是权力,因此肆意妄为,封官一人说了算,在短短的五年内,调整提拔干部650余人次,多次恃权打击报复举报人。他还不顾国家级贫困县的客观事实,耗资1396万元营造数十个“面子工程”,使得卢氏县怨声载道。老百姓喜欢的是为民办实事的领导,而不是为当官者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让为官者从中吸取惨痛的教训,正是本栏目刊登此文的用意所在。  相似文献   

2.
“面子”历来被中国人所看重。三国时期,袁绍统率十万大军伐曹,谋臣田丰陈述利害,劝他“不如以久待之”。袁绍认为田丰伤了他的“面子”,不但拒绝田丰劝告,还把田丰关进大牢。官渡之战果如田丰所料,袁绍大败而归。袁绍对此不但不深刻反省,反而又为顾其“面子”下令把田丰杀了。袁绍要“面子”不要真理,也就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说“面子”     
面子,也叫脸面。中国人对面子是看得很重的。“人活脸面树活皮”这句俗话,更把脸面看作生死攸关的大事。一个人,如果没了面子,便觉羞于见人,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甚至还有因失了面子而自杀的。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在被刘邦击败之后,据说就是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抽剑自刎于乌江,可见面子的重要。本来,爱面子,是中国人的一个好传统。对个人来说,这是一种自束力,有利于自省、自重、自爱、自尊,  相似文献   

4.
“面子”的本意是指附着于“里子”(事物的内质)之上的表皮和外壳。“面子”的引申义主要有两层:一指“情面”,二指“脸面”。情面乃“人情”也。人情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其在现形式多样与实际功能各异自不必细说;脸面与人之尊严有关。尊严,有人视其如同生命而倍加珍重,有人则视其如同草芥而不屑一顾。由此反映到人的脸面上,就有“薄脸皮”与“厚脸皮”、“要脸皮”与“不要脸皮”之分。只是,从“要脸皮”又引申出“假脸皮”,则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5.
世炜  木易 《党风建设》2003,(4):34-35
2001年6月19日,河南省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被逮捕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天,卢氏县十多名离退休老干部和群众,抬着一块“八大天地”的牌匾,来到县委门口。围观群众不解其意,一送匾者解释道:升任书记,欢天喜地;一日到晚,花天酒地;每次外出,惊天动地;索贿受贿,割天刮地;为捞政绩,欺天哄地;害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国两则和面子相关的新闻.引人注目。一是云南省富民县的一座秃山被喷上绿漆搞“绿化”。地方为此花销47万元人民币。二是耗资11.4亿元人民币兴建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使用率非常低,维修费又高,每年需要区财政补贴近900万元,被人戏称为“养蚊子中心”。  相似文献   

7.
明朝冯梦龙的《笑府》里辑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家里很穷。一天,他出门遇见一个朋友请他吃饭,但他充阔气地说:“我刚吃完狗肉,饭是吃不下了,喝杯酒还可以。”于是两人就去喝酒。不一会儿,他就喝醉了,把刚才在家里吃的糠吐了一地。事后,朋友问他“你吃的是狗肉,怎么吐出来的会是糠呢?”那人沉思了一会道:“估计这狗是吃糠的。”俗话说:“顾了面皮,饿了肚皮”、“死要面子活受罪”。在“面子”与“肚子”二者不能兼顾的时候,死要面子的人,免不了要“饿肚皮”、“活受罪”,这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今天,我们不少地方的官…  相似文献   

8.
正据10月20日出版的《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日前,四川省剑阁县纪委经研究决定,对该县某镇党委书记郭明、某乡党委书记田笑等人立案调查,对其他涉案领导谈话诫勉,对当事人——村官邱晓通报批评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这批基层干部之所以受到处分,都是为了面子违反了纪律。原来,在四川省剑阁县某乡镇当了9年大学生村官的邱晓,被调到另一个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成为事业干部。为显得风光,在新单位有面子,她软磨硬泡请求镇党委书记郭明等人送她到新工作单位"赴任"。第二天,镇党委书记郭明等8人组成送行队伍将邱晓送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建筑工程方兴未艾,毋庸置疑,其中不少是有实效的“民心工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成了不切实际、流于形式、乔装打扮、搞“花架子”的“面子工程”。“面子工程”的蔓延已严重阻碍“民心工程”的实施,成为基层和广大群众关注的又一热点问题。表现形式路边式。公...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2002年12月25日报道,拥有15万人口的安徽省六安市叶集镇,搞了个占地100多亩的广场.由于镇里财政紧张,被征土地的农民至今没有得到足额补偿,以致形成一道奇特的景观:一边是号称皖西最大的豪华城市广场,一边是农户透风露雨的低矮茅舍,而且失地者找不到新的就业岗位,陷入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过日子需要我去找工作那天下午,范政委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老墨,经组织上决定,你正式退休了……其实44岁的我还不到退休年龄,说下岗更为合适。我16岁入伍当兵,这一辈子虽没有显赫的战功,但也兢兢业业工作了35年呀!我先生原在国家某部工作,曾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年的不规律生活和重体力劳动,使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高血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多种疾病。病退后,每月仅有600元退休金。我们33岁时才有了女儿,现在虽说才上高一,但她每年的住宿费比上正牌大学的还贵,  相似文献   

12.
据新华社报道,拥有15万人口的某镇,搞了个占地100多亩的广场。由于镇里财政紧张,被征土地的农民至今没有得到足额补偿,以致形成一道奇特的景观:一边是号称皖西最大的豪华城市广场;一边是陷入种田无地、上班无岗困境的失地者。类似该镇的这种“面子工程”随处可见。这是一些领导干部当官的艺术。他们上任伊始,什么抢眼干什么,什么容易干什么,制造轰动效应,以图官场升迁。“面子工程”之所以大行其道,跟现行干部选拔标准的偏颇有一定的联系。有的地方选拔干部只看他会不会跟风,会不会按照领导的意图来事,因而冷落了那些求真务实、为老百姓谋福…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记者吴锦瑜在一篇文章里说,西安市街边一杆路灯被撞弯,损失竞达3万元!原来,这种路灯是从欧洲进口的,仅一个灯头就价值5000元(3月22日《深圳特区报》)。没想到连街灯都要用这样昂贵的“泊来品”,可真给我们的城市挣足了“面子”。当然,人们看到的“面子工程”,远不止路灯的超豪华“包装”。有消息披露,郑州拟建“中国景观第一路”,“设计要求为国际一流标准,超越上海浦东世纪大道,深圳深南大道”,目前已有国内外8家知名设计机构角运规划设计方案;重庆计划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专喜欢挖空心思地大做面子文章,欺下瞒上,沽名钓誉。报载,在河北省馆陶县县城一条颇具现代风格的大街上,两侧房屋整齐划一,外观十分雄壮、漂亮。但仔细观察,这些房子只是一堵堵门窗俱全的墙壁,表面门窗油亮,窗帘在风中摇曳。然而,谁会想到,这风格迥异的房屋,竟是馆陶县个别官员造假的杰作,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体现馆陶县县城繁华发展的面子”、“体现自己的政绩”。当然,县城的“面子”是一时撑起来了,也着实风光了好几天。然而,透过“面子”便不难发现,那一颗颗私欲膨胀而虚伪的心。他们吃着…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吉林大学启动《2004年定编设岗及聘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校4187名教师实行了聘任。越级聘任了6名年轻教师为教授、副教授;未聘、缓聘、解聘了272名教师,其中教授或副教授186名。被低聘的博士生导师明年停止招生。近200名教授、副教授在吉大“下岗”,算得上中国高校改革的“破冰之旅”了。前两年,北大的改革有始无终,实乃校方顶不住来自基层的压力。这一次,吉大义无反顾地实施自己的改革,动作如此之大,触及面如此之广,居然顶住了压力,算得上一个奇迹。诚如吉大一些被解聘教授所言,个人利益受点损失事小,撕破“面子”无颜  相似文献   

16.
众生皆有“面子”。每个人都希望维护自己的“面子”,甚至是从社会关系中增强自己的“面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子”是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的自我认同或他人认同。个人在社会环境下的自我认同,主要来自于社会关系网中的角色定位。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其在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面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余平 《党员文摘》2008,(8):24-24
我在美国打洋工的时候,认识了美国邻居彼特。 一天,我去超市购物,在街边看见了彼特.他正在为路人演奏小提琴,真没想到他居然存这里卖艺。为了顾及他的面子,我本能地想躲开他,没想到彼特热情地招呼我:“余先生.如果现存不耽误你的时间,欢迎你免费看我的表演。”我很惊讶。  相似文献   

18.
2001年6月19日,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被逮捕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天,卢氏县十多名离退休老干部和群众,抬着一块“八大天地”的牌匾,来到县委门口。围观群众不得其意,一送匾者解释道:升任书记,欢天喜地:一日到晚,花天酒地;每次外出,惊天动地;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中国人历来是很看重“面子”的。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也不过乌江,是为了面子;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上是出于对陈圆圆之情,实际上是因为戴了“绿帽子”,也是为了面子:韩信“乞食于漂母,受辱于胯下”,这丢尽面子的事,却激励他日后为自己挣回了天大的面子。“面子”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确实是很重要、很微妙的东西。因此,  相似文献   

20.
曾有这样一位党员干部,当他得知上级领导要来视察,便将当地老百姓贫苦度日的情景拍了录像片让上级领导偷偷看。上级领导问为什么?这位干部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上级领导很生气,说这是哪儿的话。这位干部拍摄真实反映当地老百姓贫困状况的录像,按说与他的“面子”也很不光彩。你这干部怎么当的呀!一些热衷于搞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人碰到这种情况,莫说会千方百计掩盖真实情况,说不定还会制造出假象来欺下瞒上。然而,这位干部却勇于把真实情况告诉上级领导,并没有考虑对自己“面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