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只将食粥致神仙刘映芬一般上广年纪的人都喜欢喝粥,一是容易消化,二是富有营养。常食粥能强身健内延年益寿。所以大诗人陆游在他的一首诗中说:“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粥能治病,粥能延年益寿,在古籍中有不少记载,汉代...  相似文献   

2.
沐沐 《台声》2008,(1):94-95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冬季食粥,在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热呼呼、香美可口的粥,是下班回家的大人们、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以及在家休养的老人们的美餐。煮粥通常用大米,大米性味甘平,而其它米如小米、糜子米、薏仁米都是性味甘、微寒,因之,冬日食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之功效。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3.
下乡时不幸落崖受伤致残,伤得不轻,残得很重,颈椎骨折,中枢神经损伤伴高位截瘫。那个时候没有慈善救助,加之家庭经济拮据,买不起轮椅,所以出院以后,只能整天躺在病床上,  相似文献   

4.
张荣仁  唐崧 《政协天地》2009,(10):60-61
诗意里的传说 “瑶池梅瓣落人烟,化作方圆铸大千。满地黄金何足道,田螺坑里住神仙。”这是一位诗人于金秋时节初见田螺坑方圆土楼和四周梯田上黄灿灿的稻浪时,有感而发的一首诗。诗中的“瑶池梅瓣”,相传是王母娘娘在天上瑶池畔种的神梅的花瓣。有一天,王母娘娘赏梅,不小心把一朵神梅花碰落。那神梅花飘降凡尘,化作田螺坑的梅花宝地,后人就在这方风水神奇的土地上建筑了一方四圆的梅花土楼。  相似文献   

5.
那个时候,实习的职位是见习三副,其实是水手,甚至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水手也算不上。我是这样,我那些在别的船上实习的同学也一样。我们名义上由大副指导,事实上师傅是老水手们。没见识过水手干活的人,是永远也想象不出老水手们那双粗糙得跟扳手一样的手是怎样把一扎扎钢丝绳编织成锦缎般好看的。老水手们教导我们编织过各种缆绳以及教会我们各种缆绳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正>神仙,便不只属于邱道士,而属于我们心中的一份寄托和向往,甚至追求。谁的心里,没有藏着这样一位神仙呢?哪怕这位神仙只有豌豆公主一样微小。老北京庙会起始于辽代,鼎盛于清代,兴旺期延续到民国和新中国之初。在老北京,春节庙会最有名的有两家,即厂甸和白云观,被称为"上林盛举",是那时庙会的双子星座。在老北京,乃至在全中国,白云观很有名,号称为"天下第一观"。这不仅因为它的历史悠久,它的前身为唐朝的天长观,元朝改为太极宫,明朝改为白云观,历经战火几次烧毁,到清康熙时重修,于屡毁屡建的百折不挠中,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完成了  相似文献   

7.
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正缘于愚昧和无知的挑衅,缘于人们虚无缥缈的等待。 孙迎军,男,18岁,吉林省集安市太王乡二股流村农民,初中文化,在家排行第7。自小就擅长胡诌乱编,加之口齿伶俐,有时还佯装给人看病,还真叫他给蒙对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小有名气,被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称为“小神仙”。此人不务正业,经常走东村窜西村,名为到哥哥姐姐和朋友家串门,实为寻找机会达到骗  相似文献   

8.
李尚荣 《传承》2012,(24):76-77
仙之美并不在于仙能长生不死,从各朝著名仙真高道的生卒年岁,即可窥见一斑;仙之美亦非在无所不能,从死后才被拉入仙班的关羽一例,便是明证。其实,道教认为仙人乃是由凡人修真而来,既如此,便不难理解所谓仙格美,本质上其实还是人之美。  相似文献   

9.
正我与甘草的关联,源自"花山"。那是广西日报的副刊园地,我们一起共事了三年。后来我离开媒体专事文学,甘草则坚守报社,告别副刊,走新闻路线,现已身居管理层,是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在传媒界颇有建树。"花山"是一块文化园地,我的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恰是在"花山"工作时期的作品。而"花山"也是广西左江边上一  相似文献   

10.
神仙也渴望着外遇。 古希腊神话中说,众神首领宙斯率部驻扎在希腊最高峰奥林匹斯山上,众神各司其职,生活无忧无虑,只是没有人间烟火,让神仙们寂寞难耐。有聪明的男女神仙就偷偷溜下山与人间美貌男女偷情。尤其是头领宙斯最为多情,假借公事之名把妻子赫拉抛在山上,独自一人下山,变化形体专找人间美女。这事做得多了,传到赫拉耳中,打翻了醋坛子,使赫拉得了个嫉妒女神的美名。 婚外情,神仙都难免要犯的错误。 不过这是一项高难度的走钢丝运动,平衡能力不强的人不要轻易尝试。人毕竟比不上神仙、精力有限,马脚总会露出来,比如一向不重外表的老公或黄脸婆,突然之间香喷喷起来,换上西装或套装;比如你借口要工作得很晚,或突然间应酬多起来,常很晚回家,但又说不出  相似文献   

11.
闫红 《小康》2011,(3):109
在那么长的岁月里,我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漠然,与《西游记》擦肩而过,直到看了陈思呈这部《神仙太寂寞,妖怪很痴情》,我生出了一种抱愧的心情:原来,《西游记》是这样的,原来,我几乎都不曾了解过它。陈思呈写唐僧精明得内伤,写猪八戒中用不中看的爱情,写沙僧是个混单位的,但我最爱看的,还是她这本书的真正主题:妖怪很痴情,神仙太寂寞。陈思呈也在《西游记》千篇一律的妖怪身上,看出了原本属于人类的贪嗔痴怨。  相似文献   

12.
道教神仙观念 ,体现着世俗与理想的双重品格 ,既是对现实享乐生活的孜孜以求 ,也是对现实生活方式或秩序的否定与超越。神仙观念 ,是世俗的执著与浪漫。  相似文献   

13.
正滇金丝猴是社会群居型动物,它们喜欢凑在一起扎堆,一个滇金丝猴种群往往由好几个相对独立的家庭组成。它们的婚姻是一夫多妻制,一般来说一个家庭是由一个强壮的公猴和多个妻子还有它们的婴猴组成。一般公猴拥有家庭的时间通常只有4~5年。一只滇金丝猴的寿命,不过二三十年。而“保姆”却是响古箐的特殊存在,从“兴胜”成立家庭开始直到如今,“保姆”的眼睛里再也没有了其它公猴。“兴盛”没有“大个子”的强势,不如“断手”  相似文献   

14.
一个老人接着一个老人毫无先兆地死去一个传说接着一个传说毛骨悚然地从这里飘,。。  相似文献   

15.
正常下基层,听得较多的是"上头‘神仙打架’,下头‘左右挨骂’"。所谓"神仙打架",就是部分地方出台政策时"各自为政",一些地方"政策打架"产生种种变异,但板子往往打在基层干部身上,后果却让企业和群众承担。前不久,半月谈记者在一个农业大县看到,一家生态农庄占地数百亩却经营惨淡。农庄投资人道出其中原因:他是被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来的,地方政府和招商部门承诺了一系列优惠,但等项目落地办手续时,国土部门表示不符合土地政策,不许兴建。  相似文献   

16.
有的人误以为中小发展中国家的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我们去“解放”他们,那就闹大笑话了.  相似文献   

17.
《红搂梦》里的贾敬,专心炼丹修道,梦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实这是一条盘坐在蒲团上慢慢消化民脂民膏的毒蛇。王熙凤称颂他”已修炼成了,也算得神仙了。”既然是神仙,那么,神仙过生日,就非同小可了。君不见,采办忙下乡。鸡鸭全遭殃。费尽心机,方准备停当。但、儿孙们还是不放心,深怕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总觉得“心里不安”。果然贾敬来了一道紧急令:“那‘阴隲文’叫他们急急刻出来,印一万张散人。”这是经他注解、出版的“劝善书”,是为了“积累功德”的,据说刊印此书比叫他“无故受众人的头还强百倍”。在贾敬看  相似文献   

18.
只记得我     
公公和婆婆的婚姻是那种老式的,媒妁之言,结婚前两个人只见过一面。 他们四十多年的婚姻里,有争吵,但更多的是两人相扶相携的守护。公公是那种粗线条的,不够细心,家里的小事从来不挂在心上,两人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公公统领着一大家子,很有些威严。这些年,我发现公公只有对婆婆才有一份细心。婆婆年轻的时候唱过戏,很喜欢戏曲。VCD机刚出现的时候,价钱还很贵,节俭的公公就给婆婆买了一台。  相似文献   

19.
两只梨     
我出生于穷乡僻野,打从我记事起就有故事伴随。因为我的家乡没有繁华都市里那高贵奇幻的放影机,更何况电视,每天晚饭后听爷爷讲讲故事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乐趣。虽然听过的故事不计其数,但略有一二让我终身难忘,因为它一直激励着我,激励着一个农村打工仔在都市生活下去的勇气。故事讲的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位善良的母亲用卖稻谷的钱称了一斤梨。当她回到家中把梨摆在盘子里端给孩子们吃时才发现事情非常巧合,平均每个孩子正好一只梨。可望着盘子里大小不一的梨母亲发愁了,谁会愿意吃那只小得可怜且被害虫袭击得满身伤痕的梨呢?几经思索,母…  相似文献   

20.
一只蝉     
沈雪 《人民公安》2010,(15):59-59
<正>半夜,有一只蝉扯着嗓子,呜啦啦地歌唱它的生命。虽然我平时喜欢听它的歌声,但绝不是在这凉爽宜睡的夜晚,而且是在我熟睡的时候。它惊扰了我的梦!窗外,一阵猛烈的骤雨刚刚走过,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