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午生,祖籍河北任丘。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周午生画选》、《当代中国画坛十家精粹——周午生卷》,《当代名家工笔花鸟——周午生卷》、《中国当代画家——周午生专辑》、《中国画技法丛书——周午生》、《没骨花鸟画技法——周午生》。1999年《白头春浅》入选中国当代牡丹书画艺术大展《雪》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览2001年《幽谷先春》获天津市首届花鸟画大展银奖。2002年《满园清》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娇艳醉色》参加大陆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作品赴台展览。2003年《满园清二》参加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并获银奖。2004年《竹石图》参加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大展。2005年获天津青年艺术节十佳优秀青年艺术家称号。《晨露湿新装》参加’05全国当代名家邀请展。2006年《岁朝昌和》参加韩国青年双年展2007年《松鹰图》参加日本国际现代美术展广东东莞举办首届个展《暗香踪影》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览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国之一,美国问题研究对中国各界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经过长期筹备,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美国研究系列著作,有《美国蓝皮书》、《美国研究丛书》、《美国研究译丛》和《当代美国丛  相似文献   

3.
该书由我院陈峰君教授独自撰写,2000年6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当代亚太学》论丛中的又一部力作(论丛包括《当代亚太政治与经济析论》、《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亚太安全理论与实践》、《朝鲜半岛与大国关系》、《朝鲜半岛与中国》、《台湾对外关系》等)。该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东亚部分,其中主要内容有东亚特征、东亚崛起要因、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儒家文化作用及对西方文化的开放。中篇是印  相似文献   

4.
于文江,1963年生于山东牟平,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1988年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创作研究部副主任兼人物画室主任,院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画院于文江工作室导师。作品参加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术展并获奖,作品《秋暮》获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大展一等奖,《蒙山秋》获纪念《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美展银奖,《大红枣》获中国工笔画大展金奖,《家园》获首届中国画大展铜奖,《净湖》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作品《正午蝉鸣》、《山寨小溪》参加一、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出版有《当代中国画精品集——于文江》、《于文江作品集》、《走近画家——于文江》、《名家逸品——于文江》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且广为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  相似文献   

5.
姓 名    工作单位              论文名称程印学河南商丘师院《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探索》王 鑫深圳市委党校《“三个代表”与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董建萍浙江省委党校《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执政思路及执政意识》王 毅山西大学《全球化、当代民族主义与时代发展的新特点》郑 桥中国工运学院《试析经济全球化与集体合同制度的变迁》戴海东浙江温州师院《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僵化探源与体制创新的若干思考》王 卫中南大学《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孙兰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我国现阶段阶层…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先生的新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对东亚合作的研究、参与和思考》(以下简称为《之间》),与其之前诸多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之间》是中国社科院"中国战略家丛书"推出的第一部作品,也就是说,本书更突出作者作为中国当代战略家的身份特点,在学术权威性的基础上,更重视战略思想性、政策应用性和个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理论文萃》杂志主编。这篇论文是作者根据其新著《大变动的世界格局与中国》(国家社会科学中华基金资助项目)一书之跋改写的,本刊现予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张骥教授在近几年内相继推出《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等著作,2009年12月又领衔撰写和出版学术力作《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作为作者在以前几本著作的学术基础之上的登高之作,该著展现出作者在该学科领域的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力和难得的学术高度。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16-18日,全国第四次"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研讨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改革研究会、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委  相似文献   

10.
周雪光教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担任《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杂志》和《管理科学季刊》等期刊的编委,长期从事组织社会学研究,跟踪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等问题。周雪光教授的研究特点在于既注重理论概念的提炼和创新,又重视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其代表作主要有《组织社会学十讲》、《中国城市生活中的国家与生活机遇:再分配与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中国的外交学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也得到国际上外交学界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的外交学学科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当今外交学研究为何繁荣?中国外交学研究有哪些特点?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流派或学派?目前,中国的外交学研究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田田叶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清敏教授。张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对外政策分析理论与中国对外政策,近年来主要研究外交学理论与当代中国外交实践,著有《当代中国外交》《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研究:决策的视角》等。  相似文献   

12.
近期,首部中国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完成出版.该书对中国当代青年的状况做出了怎样的分析,对中国当代及未来发展有何意义?日前,该书作者廉思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中国拐点下"城市新移民"的诞生 记者:在当今社会,青年群体的力量不容忽视,而时代的多面性也让身处于这个时代的青年群体不断地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7年是《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研究和讨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对于批判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并用《资本论》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资本论》的创新思想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提供了科学指导;《资本论》对于我们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提供了依据;《资本论》的分析框架和体系结构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资本论》对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资本论》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理论,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的重要理论武器,同时为中国有效应对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应对策略;可以用《资本论》中的竞争价格决定理论指导中国价格改革实践,实现公平分配;等等。  相似文献   

14.
李兴耕,1936年生于江苏无锡。曾就读于无锡师范学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1960年回国后一直在中央编译局从事有关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和俄罗斯问题的翻译和研究工作。曾任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1999年12月退休。主要学术成果有:《拉法格传》(专著,1987),《拉法格文选》(上下两卷,合编,1985)、《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与实践》(编辑,1988),《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合著,1997),《第二国际研究》(合著,1998),《20世纪的历史巨变》(合著,2005),《当代俄罗斯政党》(合著,2006),《饶勒斯文选》(编辑,2008)等。上世纪50年代的留苏学生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成为新中国各个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中坚力量。那个年代已渐行渐远,但从那一代人的回忆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英刊《亚太商务评论》2007年第7期刊登了执教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的埃里克·巴尔克题为《中国的知识创新:历史遗产与制度变迁》的文章。该文分析了中国进行知识创新的社会结构,论述了中国的历史遗产与当代的价值观念对创新实践的影响。现将文章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引言胡锦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研究的新尝试。近年来,相关研究取得了成就与积极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项跨学科议程的发展脉络与基本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进展?目前主要存在哪些困难与不足?此项研究与学科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毅专访厦门大学法学院刘志云教授。刘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交叉研究及金融法研究,著有《现代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国际法》《当代国际法的发展:一种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的分析》《国家利益视角下的国际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原理研究》,以及《法律视角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原理研究与实证分析》等。  相似文献   

17.
美刊《当代中国》(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12年1月号刊登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徳里克·麦克道高尔(Derek McDougall)的论文,原文标题为《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各国的反应:软平衡与融合》。这里的东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整个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摘译自《发展的困境:中国的土地改革与制度变化》(Developmental Dilemmas:Land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hina,edited by Peter Ho,London:Routledge,2005)一书的第一章《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权和土地问题———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借鉴意义》。作者丹尼尔.W.布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相关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有必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如何看待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缘起与发展?如何评价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知识贡献?既有的理论研究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改进空间?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田野教授。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著有《国际关系中的制度选择: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国家的选择:国际制度、国内政治与国家自主性》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等。  相似文献   

20.
正本次对话的由来颇为有趣。俄罗斯《远东问题》杂志2013年第1期刊载了中国著名学者俞可平教授与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教授就当代世界全球化问题以及"中国发展模式"在当代世界中的地位问题进行的对话。《远东问题》杂志社编委会认为这一对话引人入胜,意蕴丰富,对当代历史和政治诸多突出问题给予了解答,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