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尹燕志 《学理论》2008,(9):53-54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凝结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密切结合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结合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特别是道德风尚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的民族性和历史继承性要求我们在当前的道德建设叶,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巾华民族传统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具有十分税极的意义.今天,我们如何立足时代,充分挖掘整理、创造性地转换这一传统道德,从中获得有益的因子,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我们要正视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加以继承、丰富和发展,构建起符合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道德体系和道德文化,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垒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本文从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与时代特征入手,深入剖析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关联性,分析了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中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4.
周树佴 《求知》2006,(12):20-2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为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积极探索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思想,当前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荣辱教育非常重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并使它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6.
张怀西 《民主》2006,(4):9-10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华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3日新华社发表了胡锦涛同志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胡锦涛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来我们小组讲话的一部分。著名的“八荣八耻”说就是在这一部分里提出来的。“八荣八耻”说提出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在举国上下引起巨大震动,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决不是偶然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胡锦涛的这段简短的讲话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道德结构。所谓道德结构,是指一种道德体系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活动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具体地说,道德结构是由道德价值导向、道德标准、道德规范、道德层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我们进一步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社会上还存在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大力倡…  相似文献   

9.
郭建民 《理论导刊》2006,(10):106-107
“八荣八耻”是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概括,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创新,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保持健全的道德人格,不断地净化社会风气有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艳慧 《求知》2006,(6):6-7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我们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确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赵绪生 《求知》2006,(10):8-9
一。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1.中国社会转型期需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加快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的发展进程。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快速发展的经济与相互激荡的文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荣辱观念遭到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双重影响和冲击,迫切需要反思和重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荣辱观。在当今中国转型社会.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依然是社会精神和社会风气的主流;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从政失德、人性沉沦、道德滑坡、虚假丑恶以及不辨荣辱的社会怪现象。比如,目前社会上少数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腐败,教育领域的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2.
陈友康 《民主》2006,(8):15-18
今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参加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并发表讲话,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说:八荣八耻“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胡锦涛同志的这一思想,继承我国优秀道德遗产,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精辟的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德治国。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长期占据正宗和主导地位的思想,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其他思想体系难以比拟的作用。而与其他思想体系相比,儒家尤其强调修身进德,强调德政…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要求,全面、准确、精辟地阐述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弘扬共产主义道德,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我们划出了评判是非、荣辱、美丑的界限,对坚持什么、反时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了鲜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叶素云 《学理论》2012,(22):13-14
在众多价值观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拥有着主要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思想积淀,也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练简洁,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圃。革命文物是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材。我们要认真做好新形势下革命文物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教育作用,弘扬光荣革命传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风气,对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会要在党委领导下,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和激励职工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一、加快轨道交道建设,需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轨道交通建设在上海“十一五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上海要在原有5条线路一期工程123公里的基础上,建成11条线路400公里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任何时代,人们都崇尚知书达理、彬彬有礼的言行。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刘苑 《求知》2007,(10):10-11
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几千年以前古代先哲们十分重视做人做事的荣辱是非标准。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苟子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宋代的王安石说:“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做人一定要有廉耻之心.他们十分痛恨丧失廉耻感的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认为没有羞耻之心是最大的羞耻.这样的人什么事情都会做得出来,“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20.
王报换 《民主》2006,(4):11-12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寓意深刻、旗帜鲜明、言简意赅、立意高远。为了使这一科学论断成为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指针、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和衡量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