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小宁 《求索》2012,(3):62-64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而言,一旦转入现代化的轨道,便面临着制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目标;第二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十四大"前,由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全面现代化目标;第三个阶段从"十四大"至"十六大"之前,确定以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为现代化目标。第四个阶段从"十六大"至今,确定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战略目标。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链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深入、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十讲     
《青年探索》2021,(2):F0003-F0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分两个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未来30年是中国进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现代化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涉及众多学科,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尽管目前国内关于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卷帙浩繁、汗牛充栋,但缺少一本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现代化大众理论读物。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问题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问题的核心 ,因而人的现代化问题倍受关注。在中国 ,由于二元社会结构的特殊性质 ,还由于中国乡村发展的相对落后 ,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 ,农村和农民问题显得尤其突出。中国的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现代化。笔者认为 ,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 ,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应分成两个阶段来考察 ,即社会化阶段和现代化阶段。农民的社会化是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经阶段。新中国建立后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 ,已经完成了由“家庭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化。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大通史》将中国历史大致做出如下划分:史前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这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等同于前文所说的人类化、文明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这一层级的划分依据以生产力形态为主要标准的社会类型,应该说是整个人类社会普遍经历的三个阶段。进入文明时代以前的史前社会,属于采集渔猎生产方式,后经新石器时代革命过渡到原始农业、畜牧业生产方式,呈现出文化多元发展的特点。所  相似文献   

5.
景泰 《传承》2008,(13):28-29
如果从清朝末年的晚清新政算起,中国社会领域的现代化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社会现代化起步、局部社会现代化和全面社会现代化三个阶段,其间也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社会动乱的摧残。贫弱的中国,本身现代化起步就比先行国家晚了150年,探索又花去数十年的时间,直到20世纪末才走上社会现代化的理性轨道。回眸历史,近代中国曾4度错失现代化良机,不能不使我们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现代化是个全面发展的概念。”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从这一视角看,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改革开放使武汉市本来具有的基础和优势得到发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78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治理的突出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变迁就是在党的引领和推动下展开的。这一过程以党政社关系的演变为扭结,历经党建国家、党改造整合社会、党领导社会管理、党领导社会治理四个阶段,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构筑了政治与社会前提,奠定了制度与物质基础,培育了多元治理主体,完善了治理体制机制,开启了社会治理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自身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其成功经验:一是以党的思想理论的守正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化;二是以党的组织机制与队伍优化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是以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四是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国际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美莲 《桂海论丛》2003,19(3):85-87
现代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的复杂系统 ,是一个具有时空约束和时代内涵的动态过程。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追求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 ,世界上研究现代化的各大流派都力求制订一个现代化的客观标准 ,以便衡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现代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当代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把握新发展阶段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未来走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命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即为:“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现代化?其内涵与标准又如何?这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有的认为现代化是作为工业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还有的把现代化作为一种发展结果存在方式。而一般认为,所谓现代化还是一个不太清晰的概念,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不同的解释和引伸。在时空区限上,有的认为现代化是个相对的无限概念,从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直到今天,还处在现代化进程之中,只有不同时期的现代化标准,而没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学的一个主流理论"现代化论"认为,传统的社会是一个正三角形的等级社会,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菱形的相对平等的社会。日本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战前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历史阶段里并没有形成菱形的现代化社会,反而延续了底层社会大量积压、社会阶层固定的正三角状态,只有  相似文献   

12.
正社区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如何深化"政社互动"机制,推动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各级组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苏州在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即"政社互动"方面率先做了一些探索,历经先行先试、扩大试点和全面推广三个阶段,形成了具有苏州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径。2014年,苏州市108个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社会事物等的一种评价,而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则是从现代化的视角来评价城市交通。因此,论及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应切入其三个基本层面,即:交通设施现代化、交通管理的现代化和交通行为意识的现代化。这三个层面所表现出来的相互联系、协调、转化和互补关系,都围绕着一个根本目标,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高效率地实现人和物的移动,从而创造和实现一个城市的功能和价值。纵观世界各国、各个城市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能引发我们长久深思和揣摩的往往不仅是交通工具的一时之功,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启动阶段,崛起与勃兴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在这一阶段会呈现出其特有的矛盾和问题。而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不仅全面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发展规律,而且为开辟唯物史观研究的新领域和推进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理解,对于现代社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效应。本文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视角,通过透析社会系统在现代化各个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旨在说明当代中国现代化正处在全面启动阶段,其本质是要建立现代化需要的一种能够容纳持续变迁要求的全面发展的制度结构,这一全面启动按照现代化一般规律与中国自身的特殊规律演进,呈现出构建性与自发性、决定性与选择性的有机辩证统一,令社会系统发展保持稳定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15.
徐康宁 《群众》2013,(6):13-14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作为国家战略的确定,标志着苏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是这一地区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新开端。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在各国的模式演进是有其规律可循的 ,这种规律构成了现代化进程中公共行政发展的逻辑走向。本项研究将现代化进程的公共行政发展解析出四个要素 ,即公共行政中的权威取向、权力运作形式、官僚体系在公共行政中的制度作用以及公共行政中的组织文化 ,这四项要素在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构成形式 ,与相应的社会结构互为调适。通过对此四项要素的分析可以发现 ,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行政发展有着清晰的指标与逻辑线索 ,这也就为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人民论坛》2021,(10):58-62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按其经济成熟程度,可以区分为不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持续上百年,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探索时期;从1979年到2020年,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从2021年到21世纪中叶,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到21世纪中叶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后,我国将进入社会主义更高发展阶段(或中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张勇 《人民论坛》2013,(1):13-15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这是现代化进程步入更高阶段的客观要求,若适时转变,则会加速现代化步伐,否则将会延缓现代化进程。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迄今已历经三个发展阶段,每种模式的选择都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必然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转变,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实质意义上的现代化道路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启的。7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现代化道路的初创期、曲折探索期、形成发展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四个发展阶段。现代化中国道路既不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苏联东欧现代化模式的照抄照搬,更不是对东亚现代化道路的简单复制。它的基本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强有力的国家制度;现代化目标、民族复兴目标和理想社会目标的相互叠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优势以及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现代化中国道路突破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二分法的理论,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关于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因的理论,也是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邓小平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至少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邓小平继承和丰富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的思想,他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