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3,(35)
检察机关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主要是公诉机关和监督机关的角色,主要代表国家提起刑事案件公诉以及对刑事案件进行监督,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领域,检察机关的作用一直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新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和提起公诉的角色,由此确定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由于制度设计、司法传统、刑事司法政策等原因,检察机关对被害人关注不够,使以保护被害人民事诉求为宗旨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实践中有许多缺憾.以域外法制和诉讼原理为视角,可对检察机关与被害人的关系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强化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民事诉讼证据的内容主要有民事证据的收集与保全;民事证据的审查与判断;民事诉讼证据的举证责任等.加强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夏友锋 《行政与法制》2002,(3):33-33,36
赵某之子在车祸中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驾驶员刘某因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而被检察机关以交通肇事罪提起公诉。法院审理期间,赵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刘某赔偿医疗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等损失。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处刘某有期徒刑,民事赔偿部分唯有死亡补偿费不予支持,理由是死亡补偿费是精神抚慰金的方式,根据有关规定,不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部分赔偿范围。该案判决生效后,赵某又另行提出民事诉讼,要求刘某赔偿其精神损失.即死亡补偿费。对此应如何处理,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强化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民事诉讼证据的内容主要有民事证据的收集与保全;民事证据的审查与判断;民事诉讼证据的举证责任等.加强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修订后,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为我国构建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机制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和规则。检察监督民事诉讼的范围、方式得到拓宽,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造或将发生转变。但受长期以来的诉讼传统和司法理念,民事诉讼格局中审判权、检察权、当事人诉权之间表现出一些不协调,进而影响检察监督的实际效果。这就需要清晰厘定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当事人三者承载的权力或者权利之间的作用和关系,构建科学规范的权力互动运行保障机制,以规范形成检察监督权、审判权以及当事人诉权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引导的诉讼关系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侦查权,但这种侦查权的具体设定世界各国却各不相同。通过对德、日、英、美等西方国家检察机关自侦权范围的介绍,并和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侦查权做出比较评析,提出完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权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4)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强人权保障是世界各国司法改革的总趋势。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愈来愈引起关注,在我们不断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的检察制度和俄罗斯的检察制度有着很深的法律渊源,我国的民事诉讼在多方面也深受苏联的影响,借鉴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思考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不足,对完善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现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定。当前,这一规定仍存在以下弊端:民法和刑法适用上的冲突造成被害人权利救济渠道狭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实际上等同于证人,对被害人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缺乏明确规定,被害人的民事赔偿难以实现。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的路径选择是:被害人的民事赔偿应当完全按照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定操作,完善起诉阶段被害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陈述意见权,确立刑事和解规定,建立刑事精神赔偿程序和被害人国家补偿程序。  相似文献   

10.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后出现的新课题。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应包括:不服行政处罚的行政诉讼当事人就民事侵权赔偿问题提起的诉讼;不服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权属确认并就民事侵权赔偿提起民事诉讼;不服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强制性补偿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同时就第三方的补偿纠纷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1.
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是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在多元化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民事简易程序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解决机制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概念和简易程序修改的法理基础出发,简要评析《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简易程序的修改,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简易程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予以回避,而相关司法解释又作出禁止性规定.现行司法解释排除精神损害赔偿,不仅超越了司法解释的权限,有违法理,也破坏了法律的统一性,导致了法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对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显失公正,违背了立法原意,与公正、效率理念背道而驰.更可怕的是,会强化刑事责任替代民事责任的错误观念.笔者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当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并对此进行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专家证据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广泛运用的证据形式。而在我国当前的医疗诉讼中专家证据仅有鉴定结论一种形式。尽管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正在日趋完善,但医疗诉讼中的现行证据规则仍不能满足现实司法实践的需求,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所确定的专家辅助人制度无疑为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然而,理论界和实务界却更多地关注于对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和性质的认定,而忽视了专家证据在民事诉讼(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民事案件)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菜花 《学理论》2012,(17):295-296
民事诉讼调解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任何领域的实践活动都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民事诉讼调解是法院在诉讼中的实践活动,其实践范围比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窄,但二者在目的、理论、运用方法、构成要素、工作过程和工作原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联系,使得民事诉讼调解中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好地解决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构建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各国民事诉讼法制的改革与发展实际来看,无论是采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还是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国家,其民事诉讼都呈现出一种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院之间协同诉讼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要遵循世界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敏 《团结》2008,(5):42-44
随着对人权保障的重视,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宪法对民事诉讼的导向作用、规范作用越来越突出,因侵害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程序基本权利而获得宪法救济被许多国家所认可。与此同时,民事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15,(11)
<正>检察官:擦亮眼睛加强法律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在履行  相似文献   

18.
马加爵案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其中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集中暴露了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 ,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国家补偿制度的空白、附带民事被告人的缺位、程序选择权的不足等问题。为更有力地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应当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已影响到该项制度应有价值功能的实现.完善该项制度须以实现诉讼效率、诉讼经济和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为目标,应将完善和规范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为重点.着重分析当前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受理范围、附带民事诉讼的一并审理,以及刑事部分中止、撤诉后引发的附带民事部分后续审理中所存在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1)
目前,民事缺席制度广泛应用于民事诉讼中,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民事缺席制度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操作不规范的行为。因此,完善民事缺席审判制度,成为了司法机构和法律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