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学了八年建筑设计的研究生,一毕业却走进了建筑企业,做起了收料员,两年后成功逆袭直升至项目总工.在向光明前途一路狂飙时又因为一个疏忽险些酿成大错,被艰苦的自然环境虐待过后,我却找到了成就感和幸福 2007年,我研究生一毕业就扎进了中建一局.我想,自己学了八年的建筑设计,还是项目部唯一的一个研究生,项目经理最起码也得让我在施工现场做个工长.谁知道,他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做项目“网管”,钢筋混凝土没摸着,天天跟网线打交道.好不容易憋到项目开工,眼看着大家都上了现场,我却依旧每天呆在办公室里,忙活的事只有三项:复印、打印、传真.  相似文献   

2.
电视作为一种集声像于一体的传媒手段,深受4岁儿子的喜爱。自搬上宿舍楼装上有线电视后,无处撒野的儿子便将电视作为终日合作伙伴了。他先是特别喜欢看“空中礼卡”节目,去年我们这儿流行“纤夫的爱”,看久了的儿子张口不是“妹妹你坐船头”,就是“让你亲个够”。有一次,送牛奶的阿姨来了,我让儿子谢谢阿姨,他竟开口就唱“谢谢你给我的爱”,幸亏他还是个孩子,这“爱”字扩大些内涵也算没完全犯规,要是送牛奶的阿姨多些心眼,还以为我这个做父亲的想通过孩子讨人家便宜呢。于是我决定用小画书来防止儿子小小年纪唱情歌的尴尬。  相似文献   

3.
编外“博士生” 1987年,当严冬还在徘徊的时候,南来的春风早已悄悄来到首都北京。在北大55号教职工宿舍里,人们常常看到一个清瘦颀长的青年人,和图书馆系的几个研究生一起,早出晚归地忙碌着。这个青年人西装革履,举止不俗,且出手阔绰,颇有“万元户”的气派;他谈吐流利,思维敏捷,对中国书市行销行情有不少见解。研究生们都戏谑地称他“个体户博士生”。他就是福州市闻名的树人个体书店老板郑忠贵。他这次进京,是应北京社会经济研究所的邀请,筹备成立一个图书贸易公司,他是筹备组负责人之一。小郑只有初中文化,研究生们  相似文献   

4.
“嘭!”两个大汉的自行车不小心在街头相碰,都忘了说声“对不起”,于是都怒目圆睁准备开打。其中一个捋起了衣袖,另一个觉得势头不对,立时转身蹬上自行车溜之大吉。这一个之所以胆怯的原因,是看到另一个的手臂上纹着一只鹰! 有人知道这则轶事后嗤之以鼻:“小儿科啦!”据  相似文献   

5.
2001年,一个28岁的青年人被任命为北京市公交保修分公司一厂技术含量最高的CNG(天然气)车间主任,他叫吴建军。由于他的努力奋斗,带动了一个青年团体“吴建军青年突击队”,并由于他的出色的工作,使一厂CNG车  相似文献   

6.
在深圳沙头角,有一条“中英街”,这已是闻名全国了,如今,在广州市区,却出现了一些尚鲜为人知的“中美街”、“中法街”、“中英街”……眼不见,心不烦近年来,一种称作“一厂两制”的企业在广州大量地出现。所谓“一厂两制”,实际上是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的一种办法:原来的老厂,拿出一部分厂房、地皮、设备作股份,与外商合资经营一个新企业,如资金还不够,中方还可向银行贷款。经营项目,一般  相似文献   

7.
1989年元月,台湾台北机场。一位面带慈祥笑容的七旬老人缓缓走下舷梯,他叫罗承权。作为广州市第一个被批准赴台探亲的退休职工,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不由得百感交集。 40年前,任职香港九龙海关的父亲因工作关系,迁往台湾基隆,母亲及7个年纪尚小的弟妹也一同前往,只留下新婚的大儿子承权照顾老祖母。一别40年,一水隔天涯,两地情牵……来了“市长特派员”在机场出口处,罗承权呆住了。接机的人群中,一幅不太大却很显眼的横额令他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抗战中入伍的老干部,三十多年来总不被正式任用,他很纳闷,但却无法知道原因。甚至还被动员转业。粉碎“四人帮”以后,参加一次会议,偶然发现人家在他的登记表上填了个“旧军人”出身。可是,他连一天也没有在旧军队干过呀!于是,他去追问干部部门,穷根究底,发现原来是几十年前一次偶然的疏忽,干部部门把他的档案搞错了。真相大白! 一字之错,背几十年黑锅。一个老干部尚且如此,一般干部呢?人们说,鸡毛蒜皮的事,塞进档案就能压死人。还有一个据说是国民党“CC”人员的,原来是“国民党司书(文书)”的语音之误。另一次是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清帝国叶赫那拉氏的后裔,100多年前,她的祖先面对一个东方帝国辉煌历史的终结,一个向西方屈辱历史的开始。100年后,造化弄人,作为一个“美国人”的她却努力成为一座沟通东西方的“桥梁”,用另一种方式为中国的崛起做事。这不免让人唏嘘历史的吊诡。  相似文献   

10.
百叶窗外是车来人往的广州东风东路。“对,就这样坐着,用英文念那首你写的诗。”年轻的德国姑娘调整着摄像机,用“德国英语”说。跪坐在牛皮沙发上的另一位德国少女则按动键盘,录音带缓缓转动,录下一段正儿八经的“外国声音”。音源来自一米开外、手捧诗稿正襟危坐的一位平头小子。他就是斯仁。这是德国独立制片人拍摄的一部介绍中国年轻艺术家的纪录片中的一个场面,当声音消失后,立于一旁的摄影师捕捉到这张照片。“换下”诗人面具,他又还原为“准”记者或“亚”编导,或“副”某、“次”某等等角色。反正他没当过主角,象巡逻兵一样在  相似文献   

11.
“杂牌军”办学 1979年初冬的一天,广州市第14中学校门前,六位进入花甲之年的老者神情肃穆。其中一位头戴礼帽,身穿笔挺西服,只见他双手微微颤抖着,揭开了盖在一块牌子上的红绸布。一行大字赫然在目:广州市私立岭南外语翻译补习学校。没有时下开张开幕时的喧嚣,一切,是静悄悄的。就在这静悄悄中,私立学校重新出现在广州城;就因为开了这个头,广州的青年人学文化、学手艺有了一个天地,一个单靠国家拨款是根本不可能提供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2.
“泡沫名人”是喜欢“乱世”的,因为“乱世出英雄”。美国小说《飘》里的主人公说“天下大乱时,是发财的好机会”,香港一位经济学家说“市场经济的精神就是以乱对乱”,这些话都是“泡沫名人”们所喜欢的。要是谁能论证出“市场经济就是泡沫经济、投机经济”的话,“泡沫名人”真恨不得立即为他申请诺贝尔经济学奖。“泡沫名人”是标榜自己很有钱其实却欠了银行很多钱的人。他喜欢说自己有多少亿资产,哪怕早已债主盈门资不抵债了,他仍然可以做到大言不惭,心跳而面不改色。“泡沫名人”是保证只要你把钱交给他就可以高枕无忧获得暴利的人。但实际上,他手里可能连一个像样的项目也没有。“泡沫名人”也钻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出名”,因为出了名就能  相似文献   

13.
据悉:深圳有一个青年人,给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先生写信,告诉他我们这里有一个“托夫勒热”。托夫勒很快回了信,似乎相当高兴。平心而论,托夫勒先生的确有值得高兴的理由。他的《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就翻译出版了:1984年,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又出了他的《预测与前提》,同时上海一家出版社还出了此书的另一个译本《预测与条件》;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又推出了设计精美的《未来的震荡》即使不包括缩写本以及广泛的介绍文章,称我们这里出了一  相似文献   

14.
何方神圣     
“地下”活动笔者某日路过中山×路,骑楼底守候着一个衣衫整齐的青年男子,操着潮汕口音,见我推着的自行车破旧,遂上前一步,在瞬间几乎贴耳言曰: “旧单车卖么?”如果说,随着这几年实行经济开放的政策,广州街头出现了数以万计的“无牌个体大军”、“明火执仗”地活跃在城市的东西南北,而他们好歹还是有户籍的本地本区人 (有许多还是正宗待业青年);那么还有另一种人更为浩荡,不但“无牌”,连暂住证也没有的“地下”大军,他们的存在就更是市民们所不容忽视的了。之所以说其进行“地下活动”,首先是因为他(她)们的“经营范  相似文献   

15.
巴西东南港口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在某种意义上对少年来说是一个充满“自由”的大城市。柯斯蒂诺现年16,6岁那年他不堪虐待,就从里约西郊贫民窟的家里逃到市区来。对于他来说,这座城市胜似天堂。 柯斯蒂诺在里约市的街头巷尾所找到的是充满残酷的“自由”。白天,他靠三种活儿聊以糊口:擦皮鞋,偷表、掏钱包。夜间,就同一伙小兄弟、小姐妹蜷缩成一堆,露宿在市中心希兰达广场的人行道上。有时候,另一伙少年会来揍他们;当然,挨警察挥动警棍驱打的机会更多。他能潇洒地偷人家的,却无法潇洒地自己活命。 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柯斯蒂诺还算走运。满了七年街龄之后,他搬进一家救济所办的收容所。他的房间很小,却很干净。在收容所里,他和其他少年一样,白天打杂,晚间上夜校。  相似文献   

16.
第一回接触接力跑时,他还是个小学生。脚下生风,只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自己:接好了这一棒,就给下一棒创造了一个赢的机会! 与刚刚获得广州市表彰的“模范镇党委书记”骆冬暄谈起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他倏地想起了儿时的那次接力跑。曾经,花都市炭步镇境内一回回上演了警匪片里所展现过的“镜  相似文献   

17.
一、脑外科来了个神秘的病人虎年春节,初四凌晨,广州大北立交桥附近,突然发出“轰”的一声巨响,一辆银灰色的“中发”小汽车撞在立交桥顶的花圈上,夜幕中传出了几声呼救,不久,一切又复于平静。过了好一会儿,一辆摩托车经过,骑车的青年人发现了这场车祸,就拦住了一辆过路的汽车。受伤的司机和两个轻伤的乘客下来了,司机座后面还有一个昏迷了的人,只见他左前额上的伤口血如泉涌。夜风一吹,他醒过来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北京现代公司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韩方总经理卢载万把支持北京现代发展的力量比作“两个轮子”,一个是“经营管理委员会”,另一个则是“工会委员会”。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现代公司工会主席李志立。他说:“‘两个轮子’的比喻肯定了工会工作的成绩,如何让工会组织更好地起到推动作用,我们一直在摸索、实践着。”  相似文献   

19.
“开堂收马”深圳市一所充满神秘气氛的平房里,演出了一出“开堂收马”的丑剧。房间正面墙上贴着一张写着“万云龙大佬”的红纸。红纸下的供桌中央放着一个香炉,两旁放着刀棍各一(称为“洪门刀”、“龙凤棍”)。一个二十三四岁的青年人高声呼叫:“恭请‘坛主’(主持人)。”“坛主”随着叫声走进房间,端坐在供桌前特设的座椅之上,瞪着一双野凶凶的眼睛大喝:“传新人!”扮演“天佑洪”把守门口左右的两名青年人高声答应,然后带领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青年进入室内的门(称为“洪门”,意即一进“洪门”,便终身成为“洪门人物”)。后,“坛主”指着放在供桌上的一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一位名叫小柳茂孝的商人,做生意时好象没有自己的主见,他认为:商店该经营什么项目,得由顾客的提议来决定,所销售的商品也可以由顾客直接提供。这样一来,便为许多业余发明家提供了展销他们发明创造的机会,特别是受到了富于幻想和开拓精神的青年人的欢迎。小柳茂孝所开的商店,被顾客亲热地称为“业余发明展销店”。目前,日本有34家这样的商店。光是东京就有13家,店里那些奇异的商品都是消费者自己发明的。在那里,一些意想不到却又很实用的商品可以使人大开眼界。如有一种驱蟑螂的器具,装上电池后就能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