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倡议的提出,海外投资法律风险已经成为海外投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背景的不同,所引发的法律风险类型主要有法律政策变动风险、政治因素法律风险、环境保护法律风险、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风险和劳工权益保障法律风险;面对这些法律风险我国企业也并非束手无策,本文从如何转变海外投资立法指导思想、健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三方面入手,对海外投资法律风险进行化解,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目前俄罗斯整体投资环境已经明显改善,但由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金融体系脆弱、税法繁杂、官员腐败、两国文化差异较大等原因,中国企业对俄投资仍面临较大的国家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社会风险以及文化风险。因此,企业对俄投资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语言,准确把握企业经营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并采取恰当的方法转移、降低或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俄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深入发展,对俄罗斯现行法律与政策进行体系化把握、实务性理解与追踪研判的需求日益迫切.20世纪中叶中苏法律研究与交流有值得借鉴之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法制改革成果突出,需要从研究借鉴和实务应用角度进行区别研究.实践中的研究重点应是合同法、投资法、法律风险防范,方向是尽力提高双边协议级别即条约化,实现途径是充分用好现有各级合作机制,适当集中俄语法律人才进行攻关,并加快对俄法律研究及企业应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柬埔寨良好的投资前景吸引着中国大量投资资金的进入.就中方投资者而言,了解柬埔寨国内企业法律制度,对于其灵活选择投资形式和规避法律风险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柬埔寨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以把握柬埔寨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作为基础之一,面对多样投资渠道的投资者将能把握更多的投资契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家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承包工程、进行海外投资,既是贯彻中央“走出去”的大战略,也是企业自身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开展多样化经营、贴近资源和客户、分散风险等的需要。但无论是进行国际贸易,还是走出国门承包工程、进行劳务合作、开展海外投资,都要面对国际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通过分析、评估、监控国家风险,可以防范和化解这一独特风险,避免因此导致的财产和人身损失。  相似文献   

6.
拉美投资、贸易的法律环境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地区投资、贸易的法律环境尚不乐观,法律风险客观存在。从全球视野看,拉美整体法治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与西欧、北美相差甚远;从地区视角看,拉美各国的法治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机构层面,投资、贸易相关立法日益完善,但缺乏稳定性;执法监管机构比较健全,透明度加强,但有法不依情况普遍存在,执法效率不高;司法系统相对独立,但存在司法腐败、行政干预和久拖不决等问题。为防范在拉美投资、贸易的法律风险,中资企业在"走出去"前应认真评估当地的法律环境,组建国际化的法律专家团队,严格遵守当地法律,优先选择国际仲裁等手段解决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 邪教已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 它的发展与蔓延, 给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及公民 利益造成了危害, 引起国际社会的注目。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及公众整体利益和国家安全, 各国都 在根据本国的法律和国情, 依法治理邪教。在国际反邪教斗争缺乏专项法律武器的情况下, 我国颁 布的《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和《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 邪教已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 它的发展与蔓延, 给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及公民 利益造成了危害, 引起国际社会的注目。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及公众整体利益和国家安全, 各国都 在根据本国的法律和国情, 依法治理邪教。在国际反邪教斗争缺乏专项法律武器的情况下, 我国颁 布的《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和《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赴缅甸投资面临严峻的政治社会风险,主要表现为缅甸国内民族、宗教冲突此起彼伏;军队依然在缅政治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缅甸政府腐败、行政效率低下;2015年大选的“不确定性”以及民主化进程加剧等因素导致投资存在潜在风险。中国企业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文化沟通、本地化战略以及多元融资等形式规避和化解风险,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全球网络环境中的社会风险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化重要表征的互联网为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然而 ,与此同时 ,它也加速了现代性所固有的风险特征的凸显。本文探讨了全球网络环境中社会风险的外部表征 :信息伤害的潜在危险、文化冲突的概率俱增、虚拟经济的泡沫内化、赛博时空的人格抽离 ;其内在特性 :开放性、系统性、创造性 ;以及网络防范和控制网络社会风险的对策 :建立网络风险预警系统、建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依托的经济模式、建构网络反思与批评的公共空间、牢牢掌握网上的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1.
杨勉  宋菲 《亚非纵横》2012,(2):12-17,59,61
龙年伊始,非洲接连发生三起中国海外员工被劫持事件和一起爆炸伤亡事件。一方面,中国已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另一方面,非洲也是中国员工遇袭遇劫遇害的多发大洲。目前,中国海外企业与员工的安全仍然存在许多隐患,必须未雨绸缪,亡羊补牢,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和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评估水平、应对意识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及欧盟正式撤销“除武器外全部免税”优惠的影响,柬埔寨国内经济和社会受到较大冲击,政府财政赤字问题凸显。随着柬埔寨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不断加深,其主权外债风险也亟须得到重视及有效防范。当前,柬埔寨政府双边外债的前四大债权国依次是中国、日本、韩国和法国,多边外债的五大来源依次是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欧洲投资银行和欧佩克国际发展基金。柬埔寨财政外债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存在内债偿债风险;对中国的主权债务较大,容易造成舆情风险;柬埔寨债务率较高,经济抗压能力较弱;国别信用评级较低,需注意防范信用风险。中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当加强对柬埔寨宏观经济的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国别风险预警;审慎追加新增涉柬埔寨信贷项目,重视管控中国涉柬埔寨债务风险;建立“舆情监测—研判—应对”体系,防范涉华舆情风险;健全中柬经济联合防控机制,积极与柬埔寨共建风险防控制度,增强偿债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驻外使馆发布的安全提醒信息是探查有关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2017~2018年,中国驻外使馆发布了一千多条安全提醒信息,其中所包含的安全风险可分为九大类,相关提醒信息数量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社会治安类风险,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违法违规及行为不当导致的安全风险以及恐怖袭击、武装冲突和政局动荡类风险。全球电信诈骗犯罪猖獗、恐怖袭击风险不减、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等因素是影响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的客观因素;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行为不当和违法违规等不仅给当事人和涉事企业带来安全威胁,还直接影响当地民众对中国国家和中国公民整体形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安全困境。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海外安全风险预防宣传,明确相关海外安全提醒信息的法律效力,让罔顾者承担相应责任;建立更多类似于“不文明旅游行为黑名单”的警示惩戒机制;根据风险分布的地域特点强化针对性;对于那些根源在国内的安全风险,在预防和处置上,可“内外并举”,在国内展开专项打击行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外执法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驻外使馆发布的安全提醒信息是探查有关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2017~2018年,中国驻外使馆发布了一千多条安全提醒信息,其中所包含的安全风险可分为九大类,相关提醒信息数量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社会治安类风险,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违法违规及行为不当导致的安全风险以及恐怖袭击、武装冲突和政局动荡类风险。全球电信诈骗犯罪猖獗、恐怖袭击风险不减、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等因素是影响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的客观因素;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行为不当和违法违规等不仅给当事人和涉事企业带来安全威胁,还直接影响当地民众对中国国家和中国公民整体形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安全困境。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海外安全风险预防宣传,明确相关海外安全提醒信息的法律效力,让罔顾者承担相应责任;建立更多类似于"不文明旅游行为黑名单"的警示惩戒机制;根据风险分布的地域特点强化针对性;对于那些根源在国内的安全风险,在预防和处置上,可"内外并举",在国内展开专项打击行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外执法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国家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重心,也是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热点地区,铁路、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是中国与东盟产能合作较为集中的领域,钢铁、水泥、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的合作逐步深入,跨境电商与信息技术有望成为合作的新行业,产业园区则成为投资新高地。中国与东盟进行产能合作存在较大的风险与挑战,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须注意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为尽可能防范贸易纠纷的发生,贸易合同内容的严谨、详实是一项必要保证;作为贸易合同内容的载体,贸易合同形式对合同效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以一宗实际发生的理赔案件为切人点,从事实和法律角度全面分析梳理了事实履行与合同形式缺失的争议问题,希望对广大出口企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以及经济上的关联性,为中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但两国在文化、语言、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中俄企业合作存在跨文化风险。应通过收集文化信息,识别文化差异,实施文化整合,提高文化敏感度,创建多元文化融合等措施来防范跨文化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以来,日本系统地重建了金融监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和提高金融监管效能,事前金融监管制度重建与提高金融机构经营健全性,事后金融安全网建设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等三个方面。日本的经验表明,金融监管体制都具有时效性特征。将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对立关系对立起来缺乏合理性,金融监管的作用是评估和检查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程序,而不是代替金融机构决策和进行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投资环境履职问题及其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湄公河开发热"持续升温,投资潜力大,投资带来的环境影响甚至潜在环境风险需要防范。本文借鉴国际上经验做法,结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与问题,从法律法规、政府监管体系、金融监管、第三方参与、企业主体作用以及国际环境合作等六个方面提出规范中国企业投资环境履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东盟最大经济体的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吸引外商投资矿业的优惠政策,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等方面来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充分保障。当然,目前印度尼西亚也存在一些影响外商投资矿业的因素。因此,中国企业在投资印度尼西亚矿业之前,应当客观分析投资环境,科学评估投资风险,全面把握矿业投资的相关法律制度,理性作出投资选择,这样才能够实现和维护好自身的海外投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