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四军是根据1月4日至6日前委召集的边界联席会议决定行动的。这次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会议号召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坚持内部的团结,领导群众根除不积极的态度,防止放弃边界避免斗争的倾向,具体计划是“五军及四军一部守山,四军向赣南发展或冲赣州或吉安”。红四军挺进赣南。迂回敌后打击敌人,目的是减轻敌人对井冈山的压力,然后与守山部队内外夹攻,粉碎“会剿”,恢复根据地,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红四军下山后,蒋介  相似文献   

2.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初,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3万多兵力的第三次“会剿”,实现“围魏救赵”的目的,同时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扩大军事上的回旋余地,除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一部分红军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陈毅则率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第三十团和军直特务营、独立营约3600人向赣南出击。 1929年2月初,红四军主力进抵江西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时,遭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两个团的袭击,整个队伍只剩2500余人。鉴于当时严峻的形势,红四军前委在罗福嶂举行会议,决定改变原红军队伍的建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红四军入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古田会议五十周年,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辑了《红四军入闽和古田会议文献资料》一书,作为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的资料。全书收集了33篇历史文件,计十四万余字,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在各地新华书店内部发行。该书目录如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进军赣南闽西  相似文献   

4.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辑的《红四军入闽和古田会议文献资料(续编)》,最近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各地新华书店内部发行。全书收集了35篇历史文件,计十九万余字。现将该书目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0年第十一期《党史月刊》刊载的《彭德怀》一文,有几点史实失误,请予更正。1、该文说,彭德怀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上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不对。彭德怀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2、该文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罢免了他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职务”。不确。1959年9月  相似文献   

6.
对《1959年庐山会议是纠“左”的吗?》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府新论》1994年第5期发表了任全才同志的《1959年庐山会议是纠“左”的吗?》一文(以下简称任文),对庐山会议前期是纠“左”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从四个方面说明庐山会议前期不是反‘左’,而是反右”。任先生在《1959年庐山会议纠‘左’问题刍议》一文中提出了同样的观点。笔者拜读后受益非浅,但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任文的标题缺乏针对性,并与他所要论证的问题不符。 庐山会议是对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的统称。学术界一般把它分为前期(7月2日至15日)、中期(7月16日至8月1日)、后期  相似文献   

7.
蒋光宇 《奋斗》2002,(7):55-55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是挂在一些干部嘴边上的一句最为常见的话;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自然也是一些干部、特别是县乡两级干部最为常见的工作方式。有的地方,还把干部每年深入基层的天数作为考核他们政绩的内容之一。可见,上上下下都十分重视干部深入基层这件事。  相似文献   

8.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刊登的《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以下简称《战线》)一文,是一篇颇有新意的探索之作。遗憾的是,该文将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称之为“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对此,笔者发表一些浅见,同张春英同志商榷。第一,《战线》错误理解了朱德一段话的原意。《战线》引用了朱德1946年10月30日在《祝高树勋将军起义一周年》文中  相似文献   

9.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追溯中国共产党艰辛培育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的历史,对更好理解并贯彻这一优良作风有积极意义。1929年红四军第三纵队政治部编印了《党员训练大纲——支部工作》,比较系统的论述了党内批评思想,为之后延安时期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正式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爽平 《学习月刊》2012,(14):25-26
莫贤梁先生在《观察剥削问题的新视角》^⑴(简称莫文,载于《理论界》2011年第3期,以下凡引用此文只注页码)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进行了“新阐释”,企图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全盘否定,本文针对莫文中的一些观点提出几点不同意见,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1.
<正>194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抗日战场战略反攻态势明显。中国人民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抗日战争必定胜利,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却成了新悬念。为了搞清楚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于这年4月到6月在延安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的《愚公移山》一文就是在七大上诞生的。这篇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雄健的气度,鼓舞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奋斗不息。直到今天,这篇文章仍然是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2.
王农 《党员文摘》2006,(12):45-45
《党员文摘》今年第八期“社会缩影”刊登的小说缩写《老范》,是一篇反映现实生活、针砭时弊的力作。小说紧贴生活.反映现实。作品所讲的故事真实.人物形象鲜明,思想性强。文中的那些人和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所折射出的道理,令人信服.发人深思,读后让人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5,(5)
俞良早教授认为,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没有提出"一国首先胜利"论,一战期间列宁也没有单独一国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更否定落后国家(特别是俄国)会先于西方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可能。而且,俞教授还认为,列宁提到的两种革命战争的"汇合"不可能导致单独一国胜利,而列宁认为恩格斯所说的"完全正确"则是指他完全认同恩格斯关于革命进程的构想,不存在列宁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实际上,列宁不仅重申而且进一步发展了"一国首先胜利"论,并倾向于认为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可以首先胜利,而两种战争相"汇合"也可以导致单独一国首先胜利,"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列宁立足于新时代提出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0年第五期发表的《抗战时期中国新闻界的一次庆典——〈大公报〉荣获米苏里奖章》一文,读了以后,感到该文只是单就此事为“《大公报》的表现”吹嘘一番。并未客观地说明《大公报》何以能在当时获得这枚奖章以及它所产生的政治效  相似文献   

15.
最近,武平县城厢乡园丁村捷坑里自然村村民李志尧在拆除房屋时。从旧墙头的竹筒里发现一张淡红色八开毛边纸铅印的1930年历史文物《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军党部宣言》;同时还发现一个用毛笔书写的《武平县园丁乡苏维埃政府秘书——李建勋》红袖章。经查阅《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和《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均未收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军党部宣言》这一重要历史文献资料。据史料记载,1930年6月1日至8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再次进入武平县,印发  相似文献   

16.
1931年8月,红四军军长徐向前、政委曾中生率红四军攻克英山后,根据实际情况,转兵蕲春、黄梅、广济地区作战,1个月内以5个多团的兵力,取得了歼敌6个多团的辉煌胜利.但这违背了张国焘要红四军东出太湖、潜山,攻打安庆,威胁南京的冒险计划.张国焘四次给徐向前、曾中生去信,要红四军"迅速回来".第四封信是1931年8月27日发出的,信中严厉指责红四军南下蕲黄广的行动,"不是为中央分局的个别策略路线问题的分歧,而是原则上路线上的分歧",并要红四军"接信后火速回来,不能有丝毫的停留".本文所说的<红四军给鄂豫皖中央分局的信>,就是指红四军领导人在这种情况下,给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回信.本文试图对该信存在的两个问题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7.
对《关于道德的本质问题》一文的质疑华寿考阅读了《理论学刊》1995年第6期载《关于道德的本质问题》(该文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1996年第1期转载)一文后,觉得该文的观点有加以辨析、商榷之必要。该文认为,人类社会关系就是道德关系,道德是社会意...  相似文献   

18.
古田会议后,红四军前委曾给中央写了一份报告——《四军报告》。关于《四军报告》成文地点,黄少群同志在《关于古田会议的两则史实考证》(载《福建党史月刊》1990年第一期)一文中说,“据有关部门查证,《前委报告》(即本文所指的《四军报告》下同)是朱德率军转移到闽赣交界的大田地方时代前委写的”。笔者认为,《四军报告》不是朱德代前委写的,报告成文地点也不在大田,而是红四军前委于1930年1月6日在  相似文献   

19.
熊轶欣 《世纪桥》2011,(11):16-17
红四军《党代表工作大纲》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大纲。本文对《党代表工作大纲》规定的党代表的职责、任务、工作方法等内容和现实启示进行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编辑先生: 贵刊2001年第二期封二“红岩老人谱”刊发的《罗清》一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革命老人罗清同志的生平,但文中称罗清同志“1947年到哈尔滨任东北广播电台总台台长,与东北军区联络部合作劝导国民军队将领潘朔端、郑洞国起义,使廖耀湘王牌军全部被歼。”似与有关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