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国际移民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国际移民是跨国界的人口迁移,是国家形成并强化后的产物。中国的跨国移民是国际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国际移民及中国跨国移民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把握全球化浪潮下国际移民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跨国化的进程中,移民认同因之有了复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后苏哈托时期以来的印尼华人,在中国崛起、中印尼友好以及东盟区域一体化的综合因素推动下,跨国活动十分频繁。而作为透视印尼华社重要依据的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则是跨国活动的主要践行者。在跨国主义的趋势下,这些引领华社的跨国行为给印尼华人认同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凸显了当代印尼华社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马来西亚与中国、东盟国家之间关系日益紧密,马来西亚华人发生跨国婚姻的现象日益常见。玻璃口新村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广西籍华人新村。从第一批外国新娘——印尼华人嫁入新村开始至今已有20余年,第二批是泰国新娘,第三批是越南和中国新娘。作为跨国移民而来的外国新娘,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印尼新娘嫁入时间最早,较易获取公民身份证;泰国新娘保持原乡文化最浓;中国新娘多假结婚;越南新娘勤劳,婚后生活较为困难。玻璃口新村跨国婚姻是马来西亚华人跨国婚姻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旅意新华商的经营模式经历了从族裔经济向跨国经营的演变,以及不同跨国经营模式的调整和优化。意大利境内的华人族裔经济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建构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族裔网络向内的吸引力和粘聚力。在族裔经济的建构过程中,意大利的移民政策和经济环境,中国的移民工人和华商,以及意大利社会的其他成员都是重要的参与者。新华商的跨国经营的演变则需要结合中意两国的经济环境来考量,同时也不能忽略双边在移民和国家发展策略等方面的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5.
凭借增长的经济与文化影响力,崛起的中国对全球华人尤其是海外新移民产生了一种辐射源的作用。中国的壮大唤起了海外新移民的族群意识,促使该群体在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祖籍国中国的发展动态和国家形象。以留学生和技术移民为主要代表的华人新移民对中国国家形象总体上持一种积极的评价;同时,他们从跨国行为者的角度,借助现代媒体等渠道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表达了自身的观点,鞭策中国塑造大国形象和民族尊严以满足其成就"主流精英"的心理诉求。华人新移民对崛起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使之在维护和优化中国形象以及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勇 《八桂侨刊》2001,(2):41-44
跨国并购正日益成为东南亚华人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对东南亚华人企业的跨国并购现象及其原因、动机、形式、行业及区位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既往的跨国移民研究中,较少有学者关注到"跨国"带给移民的困扰及问题。本文以从事义乌小商品等中国商品贸易的海外华商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南非约翰内斯堡、义乌及青田三地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之基础上,从生活"两重天"、家庭碎片化、隔洋难尽孝三方面尝试勾勒出因跨国而带给他们的无奈,以期为既有的跨国移民研究增添另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8.
詹娜 《八桂侨刊》2021,(1):89-90
随着现代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的不断加深和密切,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范围上都呈现逐年递增与扩大的趋势,移民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引人注目的群体。近几年来,国内关于国际移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不断涌现出优秀成果。李其荣教授的《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就是该领域的重要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移民政策与治理、非法移民与难民研究、移民法、华商与和谐侨社研究、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华侨华人与中国梦、华侨华人与侨乡文化、中华文化传播、华侨华人投资创业与人才引进、海外华人研究的新视野与方法,共八个部分。该书具有以下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勇  吴昊 《八桂侨刊》2016,(1):45-55
侨乡是在某一地域内,由于一定时期内持续和较大规模地向国外移民,在移民网络、移民跨国实践和侨汇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导致移民输出地家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发生整体性变迁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闽浙等传统侨乡的非传统侨区,以及在东北、部分内陆省份和沿边出现了一系列的新侨乡,对于此类新侨乡现象,学术界尚缺乏一般性的理论分析框架。透过对延吉田野的多纬度理论解析,从侨乡形成过程而非以给定社会指标(比如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人口比率等)的方法来判认侨乡,阐释和解读前述定义下新侨乡的形塑。  相似文献   

10.
方芸 《八桂侨刊》2018,(2):58-65
随着中老两国友好合作的扩大和深化,前往老挝工作和生活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日趋增多,老挝华侨华人群体剧增,在老挝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与老挝关系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推进,以及老挝党和政府的积极响应,两国战略对接进程加快,为老挝华侨华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正视挑战,老挝华侨华人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进一步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跨国移民将原居国宗教文化带入移居地,带往世界各地。被视为中国传统宗教的汉传佛教亦随着华人向外迁移而流播海外。当前全球化时代,汉传佛教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新的特征。传统的会馆宗教模式犹存,新兴传播模式以华人移民社群与国际化僧团联盟为标志,移民社群被纳入佛教全球化战略。从中国文化入手,通过扎根当地,实现佛教全球化目标,即为组织化——中国化——本土化三面向的全球化过程,这也意味着汉传佛教试图摆脱移民族群宗教标签转向全球性宗教。  相似文献   

12.
1980年至2001年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与以往的加拿大华人移民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加拿大移民史上,华人新移民的特征变迁,不仅反映了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同时也被这些移民政策所塑造,华人新移民异质性与加拿大政府的依时性移民选择政策密切相关。另外,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特征,是华人移民史上的特殊推力因素所造就的。不同的华人移民次群体之间,在社会性和人力资本方面具有多样性差异,不同的华人新移民群体的阶段性流动导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本质。加拿大移民选择政策和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共同对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变迁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19世纪末青田商人赴意大利起,华商在意大利奋斗已历经百余年。一战后,未被遣返而辗转至意大利的华工与20世纪20—30年代赴意的华人一起构成早期旅意华侨华人群体。其中,贩卖石雕和生活用品的"行商"及少数开办餐馆和杂货店的"坐商"共同构成第一批意大利华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出国政策和意大利移民政策的宽松,以浙南农民为主体的新移民来到意大利,从事服装、皮革、餐饮和外贸等行业。意大利华商迅速壮大,成为欧洲各国华商中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自身特色的群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民心相通"为核心的"五通"建构,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合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使跨国民族之间的文化共享将更为便捷,文化的跨国共享现象也日渐显现。但这并不是因跨国民族的同源性,习俗艺术上的先赋性等而必然导致的结果。中越边境布傣天琴文化跨国共享案例表明,必须依靠多方的共同努力,从政府到民间,从艺术到生活,不断传承创新,营造出合作和谐的边疆边境环境,文化上的跨国共享才得以维系、扩展。  相似文献   

15.
华人文艺团体在美国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移民在美国构筑和维系族群文化生活及娱乐天地的集中体现。早期来自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华人移民自踏上美国国土,就搭起具有广府乡土特色的粤剧戏台,并组建起粤剧社自娱自乐。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粤剧社都是美国华人社区的主要文艺团体,有不少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196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美国新移民法的通过实施,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及中美建交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赴美华人移民数量迅猛增长,其中有不少是文艺人才。以他们为主导,更具现代气息的各类华人文艺团体纷纷成立,其中具有大众普及特色的就是数量众多的合唱团。这些华人文艺团体发挥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筑族群文化空间,凝聚美国华社群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们与祖籍国同行密切往来,构建起跨国界的文化共同体。它们不仅在美国土生华裔青少年中间传延文化星星之火,而且积极向当地社会展现中华音乐,搭建起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王卫平 《公安教育》2008,(6):27-28,29
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人员和货物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跨国有组织犯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偷渡,即跨国贩运人口犯罪,越来越成为投资少、风险更小、利润更大、受到的法律制裁更轻的更具有诱惑力的犯罪。在国际非法移民日益猖獗的大趋势下,中国公民非法移民活动在近几年也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一直注重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地区的移民、警察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情报信息交流合作、加强执法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傅尔基 《中国发展》2012,12(2):74-84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经济、全球首位型城市经济,是"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外华侨华人推动下,尤其是海外华侨华人新一代、由海外留学人员和投资移民等构成的新华侨华人推动下,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已经转型投资高新产业、扩展跨国经营和依靠人才创新,并正在加速转型。海外华侨华人将是推动上海改革开放30年后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先锋队和重要力量。创新引导、鼓励和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促进上海向创新型、全球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力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华人移民巴西200年来,已经成为巴西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巴西华侨华人人数迅速增长,各种类型的社团陆续产生,社团活动蓬勃发展,"本土化"与"中华化"和谐并存,并与巴西政府高层官员保持密切关系,文化宗教社团活跃,孔子学院发展较快,台湾侨民社团根深叶茂,与大陆社团互动良好。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华人社团类型及其特点,探讨巴西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欧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移民研究是当前华侨华人研究的热点,已进入更广阔的国际移民研究视野。多学科的交叉性综合研究成为当代国际移民研究的重要趋势。当前,欧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是国际移民潮中引人注目的一支。从欧洲华侨华人研究到欧洲的大陆新移民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所建树,但还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这一客观的历史进程中,国际移民呈现的新特征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移民成为一把"双刃剑"。同时,国际移民问题不再仅属于一国国内问题,已成为一个跨国性、全球性问题,对国际社会的治理与应对提出一定挑战。因而,全球移民治理提上国际议程。研究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移民的新特征、新挑战以及全球移民治理的现状对华侨华人研究、中国国内外来移民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