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2年底至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地处川陕交界的万源,首当其冲,全境解放,先后建立三个县苏维埃,15个区(市)苏维埃,500多个村苏维埃。万源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万源是川陕境内唯一在苏区建立之前,就曾建立过类似苏维埃政权组织的县。早在1927年~1930年间,李家俊、王维舟等共产党人,就在万源的固军、白羊、井溪、旧院、蜂桶、铁矿、石塘等地及城口、宣汉边境,建立了1个县农会,4个区农会,23个乡(场)农会,爆发了震惊全川的万源固军坝起义,建立过…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5日,深秋的晴空,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四川省巴中市城郊山麓上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原中共川陕省委书记、红军总卫生部政委、湖北省人民检察院首任检察长周光坦的雕像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周光坦石像高4.8米,与李先念、徐向前、王树声、陈昌浩等10位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石像.一起矗立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内;他们的伟大红军精神,被永远铭记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卢振国 《党史博览》2006,(10):47-51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共2万余人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当时随军西征转战的女红军在30名以上。她们是:张琴秋、曾广澜、汪荣华、郑先如、黄新兰、林月琴、刘百兴、廖国清(彭素)、陈英民、王泽南、刘桂兰、周起义、陶万荣(苏风)、廖赤见、陈保青、何福祥、张茶清、陈槐  相似文献   

4.
正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缅怀革命传统、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004年以来,随着两个《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中国红色旅游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呈现迅猛发展之势,在政治教育、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极大地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城口县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一块红色土地,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旅游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正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为打破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从鄂豫皖入川,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有县级苏维埃政权40多个,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政权。  相似文献   

6.
川陕苏区妇女:不爱红装爱武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芝兰 《党史博览》2008,(12):52-54
红四方面军的到来,对广大川陕地区的妇女来说,犹如黑暗中划破长空的闪电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苏区西征入川,开辟川陕苏区。川陕苏区在发动工农群众参军参战的同时,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的川陕苏区,妇女有200多万,而参加苏维埃革命斗争的青壮年妇女,多达30万人。  相似文献   

7.
<正>193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四方面军在敌人的第四次围剿中,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告别了鄂豫皖苏区,由陕南进抵川北的通南巴地区,进行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川陕苏区建设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的第二大苏区。从川陕苏区历史过程看,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川陕  相似文献   

8.
红军文化就是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的过程及其成果的总和。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愈益坚定的信念、愈益顽强的斗志、愈益牢固的决心,使红军文化演化为“苦干不苦熬,叩开幸福门”的老区精神,进一步得以弘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时期,城口曾一度被红四方面军解放,并建立了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城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民间文学——红色歌谣。  相似文献   

10.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开辟的第二个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采取镌刻石质革命标语和文献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动员群众,打击消灭敌人。因此,大巴山区的红军石刻文献、标语、对联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宏伟,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肖延  刘聚波 《党史纵览》2006,(10):34-37
当红军要"三个条件" 1921年1月,我出生在四川巴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我只有靠给地主放牛为生.不幸的是,1933年8月的一天,牛犊掉下了山坡,我怕地主找我赔钱,就在灌木丛中躲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川陕苏区存续时期党群关系的研究,其实就是川陕苏区存续时期党政军与民众关系的研究。川陕苏区存续时间较短,战争残酷而频繁,适宜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川陕苏区存续时期的党群关系,可概括为总体向好、问题不少。尤其是前后两个时期,对影响党群关系主要因素的区别,以及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党与群众的关系,纠正肃反、征发、没收工作扩大化错误,这些影响党群关系主要因素的探讨,更能给人们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二大根据地——川陕苏区,有一位威风凛凛、足智多谋、令敌闻风丧胆的红军女将——张琴秋。  相似文献   

14.
董保存 《湘潮》2014,(3):28-31
第十三集团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到了川陕苏区编为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的原因,川陕妇女在经济上的作用远大于男子,但在政治和社会上无权,这使得川陕苏区妇女解放运动在深度和广度上成为当时全国苏区中的翘楚。但是,川陕妇女的解放在实践中却走向以男性化为参照和目标追求,并逐渐弱化了两性的性别差异,女性的解放与男女绝对的平等汇为一流。川陕妇女的革命意愿与女性性别意识之间处于一种微妙的紧张关系,革命激发了妇女的主体意识,但又在另一方面消解了妇女自我的性别意识。但消解不同于抹除,妇女的性别意识通过一种隐含的途径传达和表达着。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时期,城口曾一度被红四方面军解放,并建立了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城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民间文学—红色歌谣。  相似文献   

17.
赖晨 《党史文苑》2012,(9):19-23
徐向前元帅(1901—1990)曾长期担任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蔡威(1907—1936)是红四方面军电信与情侦工作创始人之一,是优秀的红军电信情报专家。在1931年至1936年期间,由于革命和战斗,将两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8.
在1933年2月至1935年4月川陕苏区存在的两年多时间里,党在川陕苏区创造了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及为民执政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提供了借鉴,给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川陕苏区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零四个月,但苏维埃政府制订与实施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各种苛捐杂税;禁种、禁食鸦片;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普及教育等.这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好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为川陕苏区的扩展与红军队伍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川陕苏区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零四个月,但苏维埃政府制订与实施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各种苛捐杂税;禁种、禁食鸦片;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普及教育等。这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好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为川陕苏区的扩展与红军队伍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