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民事制裁的适用问题蔡明清一、民享制裁与民事责任及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差异问题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民事制裁就是民事责任。笔者认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精神,用责令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还不足以制止或制裁侵权人时,则可以训...  相似文献   

2.
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了十种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同时还规定了五种民事制裁措施(即: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激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罚款、拘留)。当前在审判实践中,对于如何适用民事制裁措施,在认识和做法上都不尽一致,迫切需要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并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下面,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和体会。一、民事责任和民事制裁的联系和区别。民事责任是民事制裁的前提和基础,民事制裁是民事责任人违法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人,当然也就谈不上对其进行民事制裁了。正因为民事制裁和民事责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民法通则把民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在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十种方式的同时,还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显然,这一规定不是一般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而是一种民事制裁。所谓民事制裁,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对严重违反民事法津规范,应负民事责任的  相似文献   

4.
行政主体责令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大量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了大量的行政主体责令承担民事责任的内容。由于该内容往往设置在"法律责任"部分,并与行政处罚揉杂在一起,理论上和实践中,人们往往将其认定为行政处罚、行政制裁或者行政法律责任,从而只看到了其行政性而忽略了其司法性。行政主体责令承担民事责任本质上就是行政主体以中间人的身份对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作出的类似司法判决的裁决,具有民事性、中间性和司法性特征,应当属于行政裁决。它与责令改正及作为责令改正形式之一的责令赔偿国家损失也不相同。认定该种行为的行政裁决属性,有利于妥善处理行政权与民事主体意思自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保障处理结果的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5.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 数额原则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首次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所谓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姓名权等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人民法院以调解或裁判的方式,责令侵权人承担非财产性民事责任并支付一定数额赔偿金的制度。由于目前民法通则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只作了原则规定,因此  相似文献   

6.
赔礼道歉作为我国法定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之一,在侵权人拒不履行判决所确定的赔礼道歉义务时,对其强制执行是保证法律权威的必然要求。但是强制侵权人进行赔礼道歉违背了其良心自由、侵犯了侵权人的人格权,无法实现强制执行的效果。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必须谨慎地适用赔礼道歉这一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构成要件、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民事责任的方式与本质、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区别、民事责任与民事制裁的区别等一系列内容加以阐述和讨论,以使我们在处理具体案件时能够正确的适用民事责任,切实贯彻民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严肃并恰如其分的制裁各种民事违法行为,从而维护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使民事责任制度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民法发展的需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赔偿损失是承担民事责任适用最广、最普遍的责任方式。专利侵权诉讼也不例外。侵权人对专利权人或其利害关系人造成的损失能否得到充分的赔偿,直接关系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而赔偿损失的民事司法救济离不开对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合同法》赋予劳动行政部门要求用人单位履行支付报酬等义务的权力,而且用人单位逾期未履行的,行政机关可责令其承担惩罚性的民事责任。这种立法安排存在法理上的障碍,值得商榷。行政机关责令当事人承担惩罚性民事责任的行为具有行政裁决和行政制裁的双重属性。目前,我国应该适当调整劳动监察的事项范围,完善用人单位民事责任的实施机制,可以考虑建立行政机关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专利侵权纠纷中,侵权人如何承担民事责任,传统的做法是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和模具,赔礼道歉,并赔偿专利权人的经济损失等。而本文中介绍的案例以民事调解书确认了侵权人将侵权产品和模具交由专利权人处置这样一种承担侵权责任的新方式,这在专利侵权案件的审判实践中尚属首例。此后,海关部门在协助执行判决法院民事调解书时,就此问题专函咨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复函明确肯定判决法院民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和相关做法。因此,在专利侵权纠纷中,对于当事人就如何承担侵权责任所达成的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1.
苏阳 《法学研究》1984,(3):27-27
民事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公民或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民事责任是公民或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是民事违法行为必然引起的法律后果,这种后果可以表现为民事制裁。  相似文献   

12.
《民法通则》第六章第一节对民事责任作了一般规定。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权利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的权利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法院根据民事法律规范,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就是民事制裁。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民事责任可以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13.
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明确公证机构侵权赔偿责任过错判断标准,创新公证机构民事赔偿责任承担方式。笔者将从公证特性、民事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等角度分析公证机构承担而且仅能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问题一:公证机构能否不承担民事责任?答:否。首先,这是法律的要求。《公证法》第6条明确公证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公证机构的非营利性表明它不是企业、国家机关或一般的中介  相似文献   

14.
[本案要旨] 帮助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知道或有理由知道直接侵权行为的情况下,向直接侵权人提供了诱导、指使或其他实质性帮助的行为。帮助侵权行为成立,则帮助人与直接侵权人将承担帮助型共同侵权的民事责任。共同直接侵权是指两人以上共同直接实施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各行为人均是共同侵权人,均需承担共同侵权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我国《侵权责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均明确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致人严重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物质及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且侵权人民事责任的承担不因其已承担刑事或行政责任而免除。然而,程序立法关于不受理对刑事被告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规定,却将刑事被告人排除于侵权精神损害责任主体之外。侵权精神损害赔偿主体范围的实质性限缩,不仅导致现行法条之间的逻辑冲突,诱发了司法不公,更引发了民众对法律价值取向的认识混乱。推动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制度完善的根本在于民事与刑事、实体与程序立法的融合,而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明确刑事被告人的雇主、其他共同侵权人以及保险人独立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亦不失为实现个案公正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6.
恢复原状的各项具体功能在民法中可由绝对权请求权、不当得到返还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共同承载,将恢复原状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主张不能成立。民事责任归属于债的范畴,并以强制执行力为根本,区别于绝对权请求权;损害赔偿应成为民事责任体系的惟一方式,相应地,我国未来民法典只能保留恢复原状作为制度机能而不是手段来指导整个民事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7.
《侵权责任法》第4条规定:"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应当先承担侵权责任。"这是第一次在我国立法中确立了民事责任优先原则。而如果从部门法划分的角度考察,符合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民事侵权行为与由《刑法》予以规制的犯罪行  相似文献   

18.
日本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俊驹  罗丽 《现代法学》2003,25(1):151-158
公害是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破坏而产生的,目前,已成为侵权行为类型中最重要的一种。日本的判例与学说认为,在因环境公害纠纷而引起的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以以公害为理由请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和请求停止行为民事责任。这一见解,对完善与发展我国环境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立法和我国环境公害的司法救济制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试论惩罚性民事责任蒋维国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对自己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民事法律规范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制度作为我国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主要目的是恢复被侵犯的民事权益,故其补偿功能(救济权利、补偿损失)巳早有定论,但其惩罚功能却没...  相似文献   

20.
论责任保险与侵权行为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对他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当被保险人侵犯他人合法民事权利时,保险人便承担了本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侵权行为的后果表现为对受害人财产或人身的不利益,法律为填补受害人的损害,便责令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共同承担着损害填补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