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敏 《学理论》2009,(27):100-101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位实践哲学家,他的哲学带有明显的伦理学色彩,突出的表现为快乐主义。但是人们往往误认为享乐主义。实际上,伊壁鸠鲁重视的是精神快乐,追求心灵的宁静。这种思想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晋名士与伊壁鸠鲁学派都重视追求个体快乐,但是,他们在产生背景、生活方式与哲学基础这三个方面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这两个群体能够被人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5)
庄子和伊壁鸠鲁是中西方大约同一时代的哲学家,他们在人生哲学方面颇有建树。而在对幸福的觉解上,他们二人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同时也有其差异。对庄子和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进行梳理和比较,认为这两位代表着中西古典幸福观的大师在阐述幸福的内涵、要素和途径时不谋而合,但也有其差异。庄子的幸福观与伊壁鸠鲁幸福观比较研究为评价他们二人的哲学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对比较中西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金长 《理论导刊》2006,(11):125-127
二十世纪“60年代人”完全指向自身的精神索求无法使他们建立一种对世界的新的观念,成为精神上的流浪汉。他们的兴趣在于抓住当代生活的外部形体,在同一个层面上与当代生活同流合污,真正以随波逐流的方式,逃脱文学由来已久的启蒙主义梦魇。  相似文献   

5.
蔡艳山 《学理论》2010,(9):67-68
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可以愉悦身心,培养人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在旅游审美过程中,人们的内心与外在景观交互作用所引发的体验,因不同旅游者主体通过旅游的"觉解"而构建的意义世界不同,形成不同的旅游境界。儒释道的旅游境界说虽然不同,但表现在审美上有着共同的山水意识、澄怀体道、天人合一以及死生意识等特征。现代人旅游也有不同的境界,从快乐主义视角出发,可以分为快乐之旅、愉悦之旅以及幸福之旅。  相似文献   

7.
蔡超 《学理论》2023,(6):34-38
在近代西方由神权政治转向世俗政治的过程中,启蒙思想家提出并完善了一种契约国家理论。柏克从惯习的角度对契约国家理论展开了批判,认为实际的国家形态是由不同世代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建立在一系列的传统惯习基础之上。在思考政治问题时必须给予惯习充分的尊重。黑格尔从伦理的角度对契约国家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真正的国家应该是承载着伦理精神的功能性实体,个人只有借助国家环节才能够安放现世的自由。伦理国家应该不断发展出国家理性。契约国家观表达着个体主义的进步主义立场,惯习国家观表达着社群主义的保守主义立场,伦理国家观则表达着社群主义的进步主义立场。三种国家观的分别,大体构成了现代政治思想谱系中的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的分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博士论文主要是通过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比较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但是在写作过程中,马克思在哲学与现实的问题上遭遇到自我意识哲学的内在逻辑矛盾.对这一矛盾的思考即寻求自我意识哲学出路的努力,离不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解;这一理解是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与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背景和理论实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幸福观与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期以来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看两种有代表性的幸福观,即快乐主义幸福观和完善论幸福观,它们沿着各自的脉络发展至今,成为西方社会人生价值观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并深刻地影响了自上世纪中期兴起的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神与人的关系问题上,索洛维约夫认为,人是有神性的,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与此同时,神也有人性,耶稣基督是神人。他坚信,人类的最终归宿就是精神上的人类,或者说是精神上复兴了的人类,即神人类。  相似文献   

11.
浅议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议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相互关系温建萍奖励是对某种思想、行为的肯定、赞扬和鼓励,是为了倡导和弘扬先进思想,激发进步向上,多做贡献的精神。其作用就在于使受奖者得到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和鼓舞,进一步激发出内在动力,同时也给于广大职工以至一定社会范围之内的...  相似文献   

12.
在神与人的关系问题上,索洛维约夫认为,人是有神性的,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与此同时,神也有人性,耶稣基督是神人.他坚信,人类的最终归宿就是精神上的人类,或者说是精神上复兴了的人类,即神人类.  相似文献   

13.
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范畴。这是因为: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来看,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之一。科学肚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摆脱剥削,政治上争得民主,精神上摆脱奴役;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任务起了重大变化。列宁说:“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  相似文献   

14.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登上德国思想论坛的“亮相之作”。奠基于扎实的学术训练和哲学史梳理,马克思质疑和推翻了以往原子论研究中贬抑伊壁鸠鲁贡献的流行见解“,用显微镜去发现”和辨析了他与作为其思想先驱的德谟克利特在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差异,借此表明伊壁鸠鲁代表的自我意识哲学“不是幻想,而是真理”,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凸显了人的自我意识,在对客体的认识、解释甚至改变中来发挥了作为主体的意志、功能、力量和特质“。幻想”“、真理”云云,不是认识论层面的,而是价值论和人性论意义上的;举凡在观照和理解世界的诸多思维方式中,只有Idealismus在与物的对立和纠结中把人的价值和意义彰显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快乐的感觉,幸福的诀窍就是让快乐系数大起来。“快乐系数”是人们将要满足的需求减去无法满足的需求的结果同现有需求的比值。幸福和痛苦是相对的,幸福在于地位、财富、物质享受程度,但更在于精神的丰富、道德的高尚、  相似文献   

16.
谢一玭 《学理论》2013,(17):42-44
在宗教问题上,多元主义一直占主导地位,多元主义强调不同宗教间的交流对话,促进彼此理解与沟通,这种立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多元主义作为一信念体系无法为反多元主义做出肯定的、积极的评价,这是多元主义的悖论。近年来排他主义对多元主义的攻击,侧面反映了这一悖论。分析多元主义和排他主义,揭示宗教对话的困境,引入理解的扩展性和收敛性这一对概念,以期更深刻地认识多元主义和排他主义。最后,从基督教拯救概念出发,揭示多元主义与排他主义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游供给是主导性因素,旅游供给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特征即价格因素不是影响旅游供给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细分市场的供给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农村市场的供给呈现明显的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特征,而城镇市场和入境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短期供给曲线特征。针对这种差异,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形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有效供给,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科学的知识图景发生了变化。它的标志是行为主义革命高潮渐渐消退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分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关于制度有效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制度自身、制度与环境,以及制度与制度相关人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9.
哲思睿语     
《求知》2010,(11):1-1
<正>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伊壁鸠鲁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贝蒂  相似文献   

20.
康岚 《青年研究》2012,(3):21-29,94
本文通过分析两代人在家庭主义认同的不同维度上的代差与代同后发现,青年人对于家庭主义的认同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导致青年人身上出现了以家庭价值的稳固和个体意识的崛起为双重特征的"新家庭主义",青年人更多地强调家庭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这有别于父辈认同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传统"家庭主义"。新家庭主义价值的兴起,是中国社会个体化进程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