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贯彻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划、管理、法制等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问题,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创新资源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和完善生态教育制度等手段,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11)
系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传统文化和谐基因与其文化精髓,对当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为了十八大的最强音之一,十八大指出了未来生态文明将要做好十大制度建设,即:生态文明的评价及奖惩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制度,这十大制度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美丽中国,需要有良好的生态.围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生态补偿、生态赔偿、生态保护、生态宣传、生态治理和生态危机等,将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改变生态环境到实现生态文明,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推进建设、规范行为、落实目标、惩罚问责,使制度成为保障生态文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教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生态文明教育要依靠生态文明教育制度来促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尚存在诸多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与发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必须强化全民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制度的整体设计,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民主监督机制,加快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渗透了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解,具有丰富的思想精髓,集中体现为:生命共同体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地阐述了"两座山"论,健全的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绿色富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理论精髓,彰显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概括提炼其中最显著的四个亮点,其中亮点之一是首次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这些年浙江省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方面做出的开创性探索实践,就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剖析,并探求了当前加快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8.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确立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既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生态文明日益受到世人瞩目。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新农村建设要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以培育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打造生态村庄为突破口,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基本路径是:优化农村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生态意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2)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国家层面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在地方层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纳入地方发展格局。但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在一些具体的制度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梦,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越发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陈军 《团结》2013,(6):26-2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揭开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相似文献   

12.
范中健 《学理论》2013,(22):30-31
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人类对如何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的新结论。在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程中平衡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和建立既具有普遍指导性又考虑到区域特殊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在发展性与和谐性的本质特征将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本文从了解东北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难点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入手,挖掘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对东北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探索信息技术支撑东北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策略。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实现"互联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系统构筑生态经济体系,构建东北区域生态文化,加速东北四省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向标准化、制度化、系统化迈进,助力区域经济踏上高效率、高产能、低消耗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王云 《学理论》2014,(26):56-58
"文明生态人"与"生态人"相比,是对"生态人"人格的升华,是一种具有与时俱进性的现实人格,是一种具有整体世界观的思维方式和有限理性的行为方式"始终"统一的文明生态人格。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文明生态人",对其进行塑造,这不仅能够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也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现代化,更能够促进美丽中国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建设美丽西藏和生态西藏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民主改革后,西藏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与男子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西藏妇女在西藏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西藏妇女不仅是科学生态价值观的传播者,还是生态行为的实践者和生态制度的严格遵守者。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2)
西藏是我国和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西藏的生态安全事关全国的生态安全。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西藏人民不断增长的生态需要的正确把握和有效回应,是对达赖集团对西藏生态环境污蔑言论的有力批驳,是衡量西藏全面小康社会质量的重要指标。新时期,西藏在党中央关心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扎扎实实搞生态文明建设,在确立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初步形成具有西藏特点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施行生态文明行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依存关系,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认识上的误区、体制机制的滞后以及发展能力的不足都制约着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深度融合,为此,政府应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作用,促进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合、道路融合、制度融合和目标融合。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的本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面向生态文明,领导干部权力道德建设需要突出以人为本和关爱自然的精神理念,树立权力生态道德观。当前,生态文明视域下推进领导干部权力道德建设,需要从权力价值观、权力道德机制和权力道德领域等方面促进领导干部权力道德模式变革,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8,(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甘肃省是西部欠发达省份,自然环境差,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甘肃省在地方性法规、生态研究机构、自然保护区、环保组织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完善了环保法规体系,创新了环保制度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但甘肃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与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等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国范围内出现的雾霾、洪涝灾害以及频频发生的地震、自然资源的捉襟见肘,不得不让我们停下脚步,审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我们带来的伤痛。生态补偿制度的早日确定是解决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优途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为五位一体的地位,而如今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应贯彻执行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