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深受古典混合政体理论、现代精英理论和韦伯领袖民主理论的影响,同时立足西方政治实践,将民主重新解读为领导者的"竞争性选举",从而实现精英政治与民主制度紧密结合。从理论层面,熊彼特分别对之前的民主和精英理论做出了批判和修正,并提出了四个民主成功的条件;从政治实践层面,解决了传统精英理论无法解决的代表性问题。因而它得到了许多西方政治学家的认同。但必须指出,精英民主的实质是一套固定的制度安排,它抹杀了民主实践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坚持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实现对资本主义民主竞争性选举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竞争性民主一般指特定的政治主体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选举、竞选、投票、公决等竞争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协商性民主一般指在一定的政治共同体中的特定主体通过对话、讨论、商谈、妥协、交易等协商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我国政治的制度特征与实践发展,决定了以协商性民主为主、竞争性民主为辅,逐步以竞争性民主弥补传统政治体制的某些缺失,来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应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第一种意见认为,政治制度决定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我国的政体不仅是实现民主的形式保障,更是民主内涵的实际载体,因此,民主建设不能离开这个载体,另外去寻求其他国家的政体民主,应当主要是通过改革,完善我们的政体来逐步实现政治制度、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第二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也应当从两方面去认识,除了政治角度外,还应讲民主自身意义上的共性面,所谓社会主义民主,只能说享受  相似文献   

4.
斯宾诺莎是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先驱。在《神学政治论》一书中斯宾诺莎明确表达了他对民主政治的信念:民主政体是与理性相结合的最自然的政体。民主观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斯宾诺莎的民主政治观念是马克思民主观较早的理论来源。斯宾诺莎对犹太教与自由主义内在关联的揭示启发了马克思,自由状态的局限性和人类以何种方式来克服自由状态的局限性是马克思与斯宾诺莎根本分歧之所在,马克思民主概念是对斯宾诺莎民主政治观念的继承并最终实现了超越。  相似文献   

5.
韩国威权政体转型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的威权政体是对李朝专制主义的发展和扬弃,在威权政府的主导下,韩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然而,经济的发展促发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奠定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孕育了民主政治文化,奠定了民主政治的文化和心理基础;威权政体本身内在价值缺失;其合法性日渐衰退;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威权政体丧失了外部支持。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韩国的威权政体开始向民主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6.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而农民政治参与是实现农村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民政治参与还存在诸如受封建文化影响大、村民选举秩序混乱以及民主监督不力等问题,本文拟从发展农村经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扩大农民政治参与途径和做好宣传等方面,对解决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有些学者认为,只有竞争性的政党制度才是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和发展趋势。本文从政党制度的形成根源、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涵两个方面说明了合作性政党制度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并指出,合作性政党制度和竞争性政党制度各有其优劣,并非是民主政治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的区别,因此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但是,在合作性政党制度下,对于执政党的监督就成为民主政治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些西方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进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党内民主建设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尤其突出的是把公共政治生活中的竞争性民主和协商性民主引入到党内,进一步拓展了党内民主发展路径;一方面加强党内竞争性民主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注重党内协商性民主制度建设.以协商性民主弥补竞争性民主制度的某些缺失,坚持走竞争性与协商性兼容之路,延伸和更新党内民主的传统功能,以提高政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萧公权的政治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法治政体问题。对这一问题,他主要展开了三个方面的讨论:根据法治的标准对政体进行分类,归纳出法治与专制两种不同且对立的政体类型;认为法治政体包含贵族政体和民主立宪政体,重点从历史与理论两个方面论证民主立宪政体所具有的法治政体的性质;专制政体则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政体为标本。以这些讨论为基础,肃公权思考了中国的政治病及其救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西方古代政体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但其内涵和诸要素却一再变异和重组,直至19世纪在某种意义上宣告终结。从马基雅维利开始,以统治者的人数作为依据的政体分类越来越只具有形式意义,政治体善恶优劣的标准被置于他处:在博丹和霍布斯那里,是它能否更好地维护主权;在马基雅维利、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那里,则是它的统治方式是否合乎法治与分权制衡等规范。古代政体学说所坚持的德性原则逐渐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原则。古代政体学说中的贵族政体、混合政体等要素逐渐融入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形态即代表制民主和立宪民主当中,代表制民主和立宪民主成为西方现代唯一正当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菲律宾是一个典型的较早实现民主转型的东南亚国家。威权政体合法性的丧失、教会的推动、军队的倒戈、美国的操纵以及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这五个方面的原因的共同作用促使了菲律宾民主转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徐振光 《民主》2005,(3):14-1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学习邓小平的政治参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战略目标。现代化包含着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而政治民主是通过人民或公民的政治参与实现的,人民或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重要标志。今天,当我们处在全面推进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政治参与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邓小平的政治参与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他对政治参与的实质、形式以及参与和服从的关系都作了深刻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一、政治参与的实…  相似文献   

14.
地方干部群体的民主价值观是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多重元素的复杂性组合,形成包括新传统主义民主、民粹民主、参与民主、民本民主、代议民主与威权民主等类型在内的复杂观念系统,存在内在的冲突。地方干部对民主的理解是在"民本民主""选举民主"或"直接民主"的大范畴内。多数地方干部从功能与情感上对民主价值给予积极评价,认为民主既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多个方面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内多个政治主体;多数地方干部既从一般原则上支持民主,认为民主"应该"或"可行",也从民主的核心价值与程序如竞争性选举、公民治理参与、公民权利等方面,深度支持民主。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属于民主政治范畴.世界上不同政体的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治理模式,中国采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解决民族问题,是由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国情决定的,也是符合各民族人民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的.本文从民族区域自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广西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经验与启示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民主发展状况的天然尺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一、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最重要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梁军峰 《学理论》2009,(11):56-57
无论是在价值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参与武民主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存在很高的契合性。参与武民主理论在对民主实质的理解、民主的范围以及民主的实现形式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都有共同之处。发展参与武民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协商性民主是与竞争性民主、非竞争性民主相对应的一种民主形式,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现阶段我国也具备发展协商性民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基础和条件。发展协商性民主的关键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建设,引领和创设和谐的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概念取决于民主概念,不同的民主理论有不同的政治参与观.20世纪以来,在反思古典民主理想和现代民主现实差距的基础上,西方学术界先后形成了精英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参与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等四种当代民主理论流派.由于各自的理论视角、价值取向和对公民特征认识的不同,这四种民主理论的政治参与观也存在明显差异,其所赞成和支持的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分别是参与投票、影响决策、参与决策和政治讨论.四种政治参与观逐步转变的过程既是对西方社会20世纪以来所面临的不同现实问题的理论回应,也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政治参与是政治过程的重要内容,对治理的质量、公众对政体的合法性的感知等具有重要意义。政治参与的种类很多,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也很复杂。本文利用涵盖东亚11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地区)调查数据,对选举类和联系类政治参与行为进行系统分析。本文比较了不同的政体环境内政治参与行为的差异,并对影响政治参与的经济社会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等进行回归模型分析,试图进一步推动形成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制度环境、政治文化如何影响政治参与和一般意义上的政治行为的一些实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