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墨 《南风窗》2014,(14):76-78
<正>"没有哪个地方像中东那样能让人们强烈地认识到美国越来越胆小怯弱了。"这是对奥巴马政府中东外交的揶揄。事实上,奥巴马更倾向于多边主义,意在通过向盟友和伙伴"赋权"来打造"经济适用型"霸权,以此来重塑美国全球领导力。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国际形势和中东地区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国际格局和中东格局将呈中美两极态势,国际博弈将主要在中美之间展开。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在国际问题和中东问题上呈现出焦躁矛盾心态;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在参与国际和中东事务上表现出谨慎的犹豫心态;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态度复杂,总体上将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面对中东的持续动荡、美国霸权、"伊斯兰国"威胁、俄罗斯重新介入中东事务等问题,中国如何介入中东事务,如何应对"伊斯兰国"威胁,是否需要在中东建立支轴国家,中国的中东战略如何破题,均面临诸多选择难题。中国可以通过发布具体的中国中东战略报告,向世界明确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立场,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中国方案,以此实现中国的中东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中东是中国的大周边,是中国的原油主要供应地,也是中国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一直以来,对中国与中东国家能否共建"一带一路"都存在不同声音。2016年1月,《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的出台以及随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东三国,明确了中东地区就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关键节点。共建"一带一路"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国家和具体项目上,这就要求做到知己知彼,既要把握新时期中国中东政策,也要了解中东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商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伊始,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东,在沙特《利雅得报》、埃及《金字塔报》和伊朗《伊朗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在阿盟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在不同场合针对"中东之问"提出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这些主张和方案背后蕴藏的中国智慧,对解决中东问题及其他国际和地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导向。  相似文献   

5.
雷墨 《南风窗》2013,(13):22-25
在中美两国都开始新的执政周期的背景下,习近平与奥巴马的"庄园会晤",不仅开启了中美互动的新模式,也可能使两国关系进入新的阶段。让中美关系重回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内政和外交上看都是中国新领导层不得不直面的课题,加州"庄园会晤"是中国新领导人打开对美外交局面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奥巴马并未对其中东政策做出系统的阐述,但是从奥巴马执政100多天来其本人和美国政府高官的一系列讲话和对外宣示中的表态,我们仍可以厘清奥巴马中东政策和对伊朗政策。奥巴马对伊政策的确有别于布什,但实质仍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胡萝卜不多、也不新鲜,而大棒早已高高举起并随时都可能打下来。美伊开始了新的博弈。  相似文献   

7.
媒体     
《南风窗》2013,(13):16-16
01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英《经济学人》6月8日中国政策专家可能从希腊历史中得到启示:正是斯巴达对雅典实力不断增强的恐惧才让战争不可避免。因而他们一直强调中国要和平崛起,藉此安抚美国的担忧。但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恶化,习近平提出,中美关系到了"关键时刻",必须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惊世之举,他与毛泽东最终达成共识,搁置异见,发展互利。奥巴马和习近平有望继承先人的远见卓识,重塑本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今天,中美领导人开启了崭新的会晤—安纳伯格庄园会谈。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新领导人的自信加大了中美合作的困难,此次出访,习近平  相似文献   

8.
整体外交是大国以多边组织和多边机制为平台,推动与利益攸关群体进行整体合作的一种外交范式。中国对中东国家的整体外交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双边合作型("1+N")、主动接触型("N+1")、地区互动型("1+N+X")和全球磋商型("X+X")。中国对中东的整体外交成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群体开展全方位合作、运筹与大国关系、推动中东国家利益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体现出重进程轻制度、重官方轻民间、重经济轻安全、重微观轻宏观、重中央轻地方的特点。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推广的重要手段,新时期中国对中东国家的整体外交既要重视中国参与的多边组织,也要重视既有的双边伙伴关系网,同时还应发挥中国外交优势资源。在整体外交推进过程中,中国应增强话语权,多渠道推动中国与中东建立更加密切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美国选择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并逐步将其全球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然而,自2011年以来"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地区性持续动荡,特别是叙利亚内战、伊朗核问题、"伊斯兰国"问题都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东移构成了牵制和掣肘,这些问题对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而言,仍旧是难以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刘怡 《南风窗》2013,(5):36-39
中国若能制定一个总体上经济适用型的对外战略,在现行国际制度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要好过在中东单兵突进,更好过简单的"西进运动"、"经中亚深入中东"。201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10周年。曾几何时,不少国人津津乐道"美国借伊拉克战争控制中东石  相似文献   

11.
陶短房 《南风窗》2011,(13):86-88
伴随中东局势变化进入尾声,却有一波波"倒春寒"袭来,在不同国家登场的恐怖袭击、部落混战、民主恶斗等后患,将愈发困扰企望一夜间迎来美好民主的民众,且发人深省。奥巴马5月19日发表的"新中东政策"讲话,与其2009年6月4日"开罗讲话"遥相呼应。仅仅相隔两年,当年人们斥之为"天方夜谭"的"阿拉伯之春"居然已部分实现:突尼斯、埃及业已变天,也门、叙利亚积极跟进,利比亚的卡扎菲早已众叛亲离,成为  相似文献   

12.
向骏 《南风窗》2013,(4):84-85
拉美对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欧洲和亚洲。而如果中国出口保持目前增长趋势,到2017年拉美可能取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将支持从亚洲到非洲、从美洲到中东的民主政权,因为我们的利益和共识驱使我们以那些渴望自由者之名行之。"奥巴马连任就职演讲中,与拉美相关者仅此一句,用的还是"美洲"的泛化表达。讽刺的是,一周后,同样以促进民主为首要目标之一的"拉美暨加勒比海共同体",由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接任主席。该组织成立于2010年,拥有33个会员国,  相似文献   

13.
陈统奎 《南风窗》2011,(24):78-79
阿拉伯驻华大使们的焦虑,始自中国在中东外交战略不够明朗,而中国的平衡策略使得他们觉得被疏远了。中东现在是越来越走近中国,因此,中国也需要一个"新中东战略"。利比亚新老政权非正常交替,中国反对将此模式拷贝到叙利亚,这对中国在中东的形象是利是弊?中东各方力量又对中国有何期待?怀揣着上述疑问,本刊记者倾听刚从以色列参加完"中以战略安全研讨会"回国的刘康讲述他的中东见闻。  相似文献   

14.
<正>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将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中美关系一直动荡不定,双方在南海问题、网络安全、中国军事力量增长等问题上频繁出现争执,引发世人对双边关系走向的担忧。不过,在看到中美竞争一面确实有所强  相似文献   

15.
李北方 《南风窗》2014,(24):4-4
<正>许多年以后,回顾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史,那时的外交学者一定会想起2014年初冬的北京。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承办的这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足以被当作中国外交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在对外关系上终于超越了韬光养晦的层面,开始有所作为了。超越韬光养晦,不等同于否定韬光养晦,这个策略仍在起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对美国的关系上。借前来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便利,"跛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既和他在中南海里散步喝茶,轻松地闲谈,  相似文献   

16.
面对国内经济疲乏不振、两党政治斗争导致政治"失能"等现实,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大部分心思和精力不会倾注在外交问题上。但在挑战颇多的对外政策议程中,如何与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不能忽视的课题。美国对华政策仍将维持"防范+接触"这一延续多年的总体框架,但需应对两国关系竞争性和相互依存程度同时上升的复杂局面。随着2020年左右中国经济总规模有望赶上甚至超越美国,奥巴马第二任期将是中美两国寻求"竞争性共存"之道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高级别互动"。此次访问正值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布局2016年大选之际,在此背景下对美国大选及对华政策进行前瞻分析,有助于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塑造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方向。2016年大选将产生美国历史上第45位总统。民主和共和两党都将首先在初选中选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然后两位候选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角逐。目前,在共和党的众多参选人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小布什总统  相似文献   

18.
正四月的银川,春风和煦、马兰花开,柔和甘美的黄河水,滋润着绿色富饶的回乡大地。2016年4月21—22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在银川悦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016年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问中东三国。而此次对话会的召开,又恰逢中阿开启外交关系6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2013年11月初,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北京论坛"上,国际关系学院主持了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分论坛。本栏目刊登的四篇文章系与会者提交的论文。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期间提出中美要构建"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多次表示,正如美国的繁荣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色列利用中东乱局,趁机调整其中东战略,从战略相持转向战略突围。以色列中东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和东西两翼齐飞战略构想,构建东地中海经济圈和红海—海湾国际经济走廊,重塑中东地缘经济,争取从外围突破巴以、叙以和平进程僵局。以色列中东战略调整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通过发展促进和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上有共通之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以合作成果丰硕,但障碍犹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