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佳娣 《学理论》2014,(11):255-256
面对当下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现状的名实不符,宁夏回族地区学生公民教育更是一片空白,我国尚未具备完整的适合民族地区的现代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公民教育的部分要素也只被当作思政类课程附属的现状。通过对回族聚居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公民教育类课程分析及反思,寻求适应于回族地区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旨在培养回族聚居区师范生的公民意识,通过自身现代性公民角色扮演而指导义务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深化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2)
儒家伦理思想是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培养现代公民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儒家伦理思想在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立足儒家伦理学视角从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育理论三个层面探讨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策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为现代化公民。  相似文献   

3.
于小艳  鄢圣利  宁镭 《学理论》2010,(10):246-247
大学生公民意识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民主平等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存在人格依附强烈、民主平等意识肤浅、法律意识淡薄、参与意识缺乏等特点,这与现代性、传统文化及高校教育特点相关,需加大高校改革、重视德育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提高现代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叶雪美 《学理论》2012,(17):90-91
从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入手,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研究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影响,对管理与发展志愿服务以及加强青年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如下: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5.
何军峰 《学理论》2012,(6):118-119
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先进群体,其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大学生公民观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促进和谐社会需要的公民意识,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引领和谐社会建设。但是,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淡漠,公民教育缺乏全面系统性和实践体验。因此,应从增强公民教育的全面系统性、丰富公民教育内容、注重公民教育实践体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增强公民教育长效性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6)
本文以社会分层理论为研究视角,以Z县回族的职业分层现状为考察对象,关注散居回族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期中的社会地位。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在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对Z县回族的职业分层结构、职业获取途径和影响职业分层的因素进行调查,初步分析和讨论该地区回族社会分层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作为提升民族地区公众民意表达的有效性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公民素养的提升和积极公民的重现.目前,民族地区民众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公众民意表达技能不足,公民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公民民意表达的效果.所以,民族地区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关注人权、注重参与、强化理性和提升能力.应通过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推动民族地区民众文化水平的提升;通过法律教育提高民族地区公民的法律知识和意识,强化公民参与能力教育,提升民意表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明确教育的推进思路,确立实施教育战略规划,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3)
公民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民整体的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梦的实现。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技术性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则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建议是高职院校要创建培育和谐的公民意识环境,全面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加快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自我身份价值的认同,不断完善并丰富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加大高职院校教师自我公民意识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教育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民主法制意识教育为关键,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5)
本文在提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教育、宗教文化三个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并提出通过地区经济与政治参与同步协调发展、增强教育力量、适应宗教文化等举措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12.
刘琳瑜 《学理论》2013,(32):356-357
师范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直接关系着未来教师的思想发展,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将来。由于公民意识教育在师范院校的开展中还存在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明显、主体性不突出等困境,因此必须针对师范院校大学生教育的具体情况,实现公民意识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完善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是现代性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方位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组织大学生积极践行公民活动。  相似文献   

14.
公民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教育对象掌握大量的公民社会理论,而是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能力,能以公民身份参与到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大学生社团具有NGO性质,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学生社团打造成公民教育阵地的主要途径有三:完善社团责任和监督机制;完善选举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毓楠  安俊学 《学理论》2012,(12):61-62
在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象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笔者设计了"沈阳地区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问卷",对沈阳地区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了解到了目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情况,并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作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设有关宗教基本知识的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的建议,以期引起社会有关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王韦燃 《学理论》2012,(25):208-209
随着我国德育教育从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对于公民教育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但儒家伦理中的差序格局,是其"仁"的模式必然导致的等级制度安排,又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格格不入。本文试图通过解析这对矛盾,来进一步探讨提高我国公民道德教育水平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相似文献   

17.
屈庆平  李怀珍 《学理论》2013,(18):376-37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公民社会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现实选择。在大学生中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融入公民教育。实现二者的有机契合,要建立公民教育与理论体系传播的融合机制,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颖 《学理论》2013,(11):311-312
高职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群体,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独立的主体意识以及权力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普遍缺失,学校应积极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载体,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做到以德育人、以法育人。将公民意识纳入到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对公民教育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教育界专家学者呼吁传统德育应向公民教育延伸,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公民教育转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2)
大学生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核心。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简表(W H O Q O L-B R E F)中文版对湖南工业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生命质量简表的各因子上存在差异,研究者应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