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作为中国近代警察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张謇认为警察教育应与警政建设相辅相成。在对警察教育进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张謇对警察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体系比较健全、内容比较丰富的警察教育思想,直接推动了中国警察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并对当前我们建立现代化警察教育体系和培养警务人才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警察教育沐欧风美雨而生。从清末对日本模式的单一移植和模仿,到北京政府时期欧洲模式的导入,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美国经验的学习,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始终保持了对外国经验的高度崇拜。对西方警察教育经验借鉴有余而本土化不足的历史局限,是制约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实行新政成为朝野共识。其中,建立近代警政走在最前列。建立近代警察制度,通晓警政的人才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警察教育的辅助。清末警察教育一度大规模展开,在培养警政人才,探讨警察理论,提高民众觉悟方面都有建树,为以后的民国警察教育奠定了基础。受制于落后的制度,保守的文化和混乱的局势,清末警察教育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警察高等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乃龙 《公安教育》2003,(12):30-33
举办警察高等教育,是造就警察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警察行政效能具有显著作用。伴随着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警察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曲折过程。了解并研究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警察史的了解,而且对于今天的公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无借鉴意义。一、清末警察高等教育清末开办警察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光绪三十二(1906)年以前的京师警务学堂时期。1901年清政府为了应“创办警察之急需”,决定于京师创办警务学堂。聘日本警视厅警官、顺天府日本警务衙门事务长官川岛浪速为监督。1903年京师警务学…  相似文献   

5.
华侨教育的发展需要祖国的指导与扶持,清末民初时期,随着中国对华侨政策渐趋制度化,华侨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一切都是当时华侨教育考察的积极成果。本文旨在梳理清末民初时期华侨教育考察的历史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评析华侨教育考察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士珍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警政教育家、理论家.他从事警察教育,既继承了北洋时期的警政成果,又结合南京民国政府统治的需要,逐步形成了操作性极强的警察教育思想.他重视警察伦理道德教育,统一教育系统,规范警察教育,加强警察专业设置,完善警察教育体系.李士珍不仅培养了大量实用型警察人才,促进了民国时期整体警察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警察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近代私塾教育与宗族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界一直以来对教育史发展倍加关注,对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近代教育所涵盖的教会学校、新式学堂、书院、官学制度以及一些杰出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都有所专著。但是对于作为中国千百年封建教化的基层单位———宗族乡里的私塾教育,论述却很显单薄。因此当史学家从宏观角度剖析清末民初中国教育体系改革一直在学堂———私塾的二元格局中徘徊的奇特现象时,长期以来归咎于政府效率低下、教育经费投入缺口等原因,却没有把中国封建社会地主———士绅统治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宗族势力与之相联系,这也就忽视了清末民初中国乡村社会权利真空的填补者在乡村教化领域中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王文杰 《人民论坛》2011,(9):226-227
近代中国大学萌芽于清末的新式学堂,但新式学堂只具有近代大学的特征,仍属于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范畴。辛亥革命对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近代中国大学的转变提供了条件。民国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近代中国大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由新式学堂向真正大学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大学萌芽于清末的新式学堂,但新式学堂只具有近代大学的特征,仍属于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范畴。辛亥革命对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近代中国大学的转变提供了条件。民国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近代中国大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由新式学堂向真正大学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对专业素质和技能的注重是职业化的基本表现。近代中国警察自始至终都体现出这种职业化倾向。其首要内容即警察教育的兴办与发达。从事警察职业需要具备多种素质与技能。故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警察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种类非常丰富。这种以警察学作为学科体系核心的设计对今日我国警察院校之学科建设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实行新政成为朝野共识.其中,建立近代警政走在最前列.建立近代警察制度,通晓警政的人才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警察教育的辅助.清末警察教育一度大规模展开,在培养警政人才,探讨警察理论,提高民众觉悟方面都有建树,为以后的民国警察教育奠定了基础.受制于落后的制度,保守的文化和混乱的局势,清未警察教育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警察教育是在清末提倡改革,推行"新政"的大背景下开始的。清末的警察教育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自身特点,其对清末警政的推广和我国警察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清末的警察教育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培养质量不高、教育研究未及展开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清末,随着近代西式警政的建立,警察服装开始使用,并由中式号衣逐步向西式制服转变。1908年,清廷正式颁定西式巡警制服。西式警服的制定完成,是清末警政建设的重要成就,标志着近代警察体制在中国确立。同时,西式警服的制定也是近代警政在中国萌芽、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日本侵华时期为了使中国警察教育彻底殖民地化,扶植伪政权在沦陷区制定了殖民警察教育方针政策,成立了伪警察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伪警察学校教育体系,并以所谓的警察教育法规来统辖沦陷区的警察教育。日伪在中国沦陷区警察教育立法的实质是维护其赤裸裸的奴化警察教育,是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建设的倒退。  相似文献   

15.
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之洞较为系统的警察教育思想是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中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他关于警察教育方面的一些见解与实践,不仅为当时中国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而且对当前我国警察教育的发展也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教育,是由私学、官学构成的以科举制为主体的教育,而现代分科性质的教育体制,则是清末民初从西方引进的。大体说来,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到最后定型,先后经过了晚清“癸卯学制”、民初“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壬戌学制”三个发展阶段,完成了从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但他在引进西方警政思想,举办警务学堂,推动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袁世凯的警察教育思想,能够从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东北讲武堂是清末民初朝代更迭的特殊历史时期创建的一所较为完整并颇具规模的地方军事学校,是清末民初北洋军事学堂的延续和发展,又是北洋政治军事集团势力的外延。东北讲武堂在中国近代史尤其在近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 ,湖南的实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 ,但在本省各级各类教育中最为突出 ,其学校数、学生人数在全国占有较大比例。实业学堂的发展速度、专业设置、办学体制、学科门类、生产实习等方面独具特色 ,其兴起和发展与湖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有密切关系 ,在湖南近代教育史上进步意义不容抹杀 ,但在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 ,其作用受到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吴爱萍 《求索》2010,(10):131-133
清末民初的宪政是在近代中国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师法西方的产物,晚清时期形成了两种关于制度变革的宪政理念,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君主立宪理念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共和理念,并在清末民初时期发生了从君主立宪理念向民主共和理念的演进,这一演进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由于晚清中国社会特殊的社会性质、复杂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也决定了清末民初宪政理念的形成和演进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