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魁星 《乡音》2015,(1):43-44
如果把司马迁的扛鼎巨著《史记》比作浩瀚的文化海洋,那么李保平先生的新作《大写的智慧——品味太史公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大写的智慧》)就是作者畅游其中辛勤采集的智慧之贝。千百年来,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司马迁通过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观点,皆对后世产生了广  相似文献   

2.
<正> 对于战国名将廉颇,我一直怀有深深的同情。我读《史记》,深感惋惜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的合传里,常常使廉颇作为蔺相如的陪衬出现。在这篇传记末尾的“曲终奏雅”“太史公曰”里,司马迁独独大赞蔺相如:“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司马迁的盛赞蔺相如,当然非常有道理,一代史家的臧否不是任意为之  相似文献   

3.
近日与一位闲聊,他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史记》里有《循吏列传》、《酷吏列传》、《佞幸列传》……太史公为何不作"廉吏列传",让那些廉洁正直之士名垂青史?我有很长时间没有翻《史记》了,一时间答不上来。及至重读《循吏列传》,细细品味,才悟出点道道。我想,司马迁不作"廉吏列传"是自有其原因的。其一,廉洁从政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用不着列传,不像如今某些人自以为不贪污受贿就立了大功似的,就看成为  相似文献   

4.
吴强 《统一论坛》2016,(4):79-81
近年来,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先后推出《我们台湾这些年》二部曲后,又于2014年出版新作《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以下简称《祖国》),甫一出版就赢得广大读者好评。书中主人公林水源的经历颇为传奇,先是作为台籍日本兵参加二战,前往南洋前线,后又于国共内战之际加入"国军"而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5,(8)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司马贞之《史记索隐》认为"古文"是指伏生所传《尚书》。另有诸家认为"古文"应指用先秦文字所写就的典册旧籍,如《左传》《国语》等。从时间角度考察,司马迁与伏生并未产生交集,故《史记索隐》之说有误。《史记》通篇未曾提及《左传》,其成书年代亦有待商榷,故诸家举例《左传》亦不严谨。  相似文献   

6.
蒋将  利明慧 《传承》2008,(16):50-51
《史记》不仅作为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而且是一部杰出的传记文学著作,塑造了许许多多使人津津乐道的人物。在《留侯世家》中,太史公成功塑造西汉开国功臣张良这位传奇的人物:他刺秦王,得兵书,辅高祖,灭项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又功成身退,求仙学道,也留给了我们谜一般的张良。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8,(13)
正摘编自6月20日台湾《中国时报》6月20日,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国泰金控"公布最新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对景气现况乐观指数为负28.1(乐观减悲观比例),创近17个月低点。值得注意的是,受到经济信心下滑及油价上涨,逾7成台民众会选择缩衣节食。台学者示警,7月1日"年改"上路后,随着"边际消费倾向"再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31条惠台措施"一公布,立即在台湾引发各界关注,尤其是岛内各种媒体连续报道此事。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台湾《经济日报》:大陆行政效率令人印象深刻,这次针对台湾影视文化产品,以及多项专业人士在大陆执业等的开放程度,甚至还超越因"太阳花学运"而被台当局束之高阁的"服务协议",在与台湾无须"对等"条件下,即能享受服  相似文献   

9.
2500年前,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告别都城喧嚷,骑青牛、出函谷,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不朽名篇《道德经》。"紫气东来"的传说、《史记》……"老子修道德"的记载、周至楼观台的景观都印证着古老的岁月和智者的足迹。物换星移,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指出,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这些都充分展现了祖国大陆对于台湾同胞的诚意和善意。近年来,温州努力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服务中央对台  相似文献   

11.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是中国仅存的最早年表。司马迁以前有许多年表,如《汉书·艺文志》有《古来帝王年谱五卷》,可惜早已只字无存。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开始便说“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云云,可见太史公时还存在不少有关历史年表、年谱之类的文献,而今也早已付之无何有之  相似文献   

12.
人类是很善于伪装自己的,单从一个人的外表看,我们确实很难觉察出他的本性和真实才能,因为人的外貌,美丑善恶既殊,情形不一。对于那些善于伪装自己的人,我们要觉察出他是否足堪重任,必须要有一面“人性的照妖镜”,让他们的操守与才华原“性”毕露。 这种“照妖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观人术。我们的老祖宗在这方面似乎特别有心得。《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等古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史记》中的李克。  相似文献   

13.
李鹏 《统一论坛》2012,(6):20-21
众所周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的伟大构想,后来被首先运用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上。近30年来,祖国大陆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台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始终未变。无论是在江泽民"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中,还是《反分裂国家法》的条文中,或是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都强调要继续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  相似文献   

14.
县“有蛮夷曰道”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县“有蛮夷曰道”质疑曹学群“道”作为一种特殊的县一级的机构,首创于东周时的秦国,以后伴随秦的统一而逐渐推广到全国各相关地区,并延续到东汉时期、史书明确记载“道”制,最早见于东汉时代,班固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写道,县“有蛮夷曰道”,意即凡设在少数民...  相似文献   

15.
黄帝是华夏文明的肇始者,是司马迁《史记》开篇第一卷首先记述的英雄人物,历来被尊为“人文初祖”,成为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时代发明甚多,其“土德之瑞”与“垂裳而治”又是深入分析与探讨黄帝故里故都所在以及黄帝文化对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个切入点。一、“土德”“垂裳”原义考《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曰“: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大家都知道,这是按五德终始的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来解释历史的,正如《史记索隐》所言“: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此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  相似文献   

16.
正1997年,电影《黑金》上映,编剧麦当雄宣布要以此片向台湾的"政治涉黑"开战。如今24年过去了,曾经的主演刘德华、梁家辉已然青春不在,而台湾政治现实却依然如故。近期,在台执政的民进党当局,涉黑丑闻接连不断,内部争斗乱象延烧,已成为其政党政治失格和治下台湾社会失序的重要祸源。台警界涉黑丑闻频发台湾社会历来黑道丛生,今年拥枪作乱更是集中爆发,各地流血伤亡恶性案件不断,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8,(12)
正摘编自2018年5月31日台湾《中华日报》台湾《中华日报》5月31日社论指出,在蔡当局主政下,台湾对内对外都因断裂剧变而愈显荒谬绝伦,因荒谬绝伦而使内外断裂加剧。"拔管案"短短41天就折损了台当局两位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潘文忠、吴茂昆,后续程序包括台大校长如何产生?台教育主管部门继任负责人如何善后?则将是荒谬剧情之延续,  相似文献   

18.
<正>赖清德在民意代表补选为民进党留下"一口气"后,宣布参加民进党党内初选与蔡英文打对台,为2020年"大选"投下变数。韩国瑜赴香港澳门深圳厦门跑订单,为高雄找市场找销路签订单,为百姓谋福祉,忙得不亦乐乎。而蔡当局却在背后扯后腿,冷嘲热讽,"扣红帽",恫吓。两相对比,非常明显,也很扎眼,谁在为台湾做事为百姓谋利益,谁在制约台湾的发展搞斗争,高低立判。  相似文献   

19.
荆轲     
<正>太史公曰:荆轲能改变什么呢?除非“天雨粟,马生角也”。但荆轲还是改变了他自己。这不,两千年过去了,我们还像叨念祖宗那样地叨念着他。荆轲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角色,司马迁作《史记》,将他定义为“刺客”。燕国太子选他为刺客也是病急乱投医,魂魄丧,意惶惶:你看你看,秦国的虎狼之师已经出山东、伐三晋,蚕食诸侯,兵临幽并;幸遇先生你游历至此,行迹胜于剑侠,气象殊非常人,何不掣铗出剑,奋力一逞,拯燕国万民于水火呢?  相似文献   

20.
杨越 《政策瞭望》2010,(2):56-56
《史记》中有两段记载:"纣始为象箸,箕子(殷纣时的一个大臣)叹曰:‘纣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宋微子世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