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万金油先生     
《唯实》2003,(1):89-89
万金油乃万金有先生之尊号,而非那种蚊叮虫咬、头昏眼花、晕车晕船抹之有效、居家旅行必备之油膏。万金有先生走南闯北,工作调动频繁,抓过工农业、管过文教卫、宣传部门称过长、组织部门当过头……由于他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因此百姓尊称他为“万金油”。  相似文献   

2.
阿建 《党史博览》2001,(5):40-40,43
胡长清、成克杰两个身处高位的巨贪先后伏法后,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只是人们在拍手称快之余,总有一种过程、结局并非十分圆满的缺憾。于是就先有了鄢烈山先生《胡长清案存疑》(见2000.4.25的《杂文报》)的大作,继有了阮直先生《哪个群众检举揭发了成克杰》(见2000.5.16《杂文报》)之佳篇。 在下对胡、成两案的发现、处理过程,亦存疑不少。我这人有个习惯,现实中每有困惑,总愿找点历史上相似的个案进行比较。王夫之不是说了吗,“所贵乎史者,述以往以为来者师也”。开国之初的反贪第一刀,中共当年对党内和政府内腐败惩治效率之高、作风之雷厉风行和对腐败根除之无情彻底,令人称道。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副书记张子善之腐败行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1951年10月上旬。又是什么时候结案处理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原校长蒋梦麟在《忆孟真》(傅斯年字孟真)一文中回忆说:“12月27日为北京大学52周年纪念。他(即傅斯年)演说中有几句话说他自己。他说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的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先生,但他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最后他笑着批评蔡、胡两位先生说:‘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的8月,清涟先生驾鹤西去,从而走完了他平淡而又高洁的人生旅途。作为许昌学院中文系的教授,先生所植之桃李早已遍布天下;而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享誉中原的书法家,先生留给后人的最宝贵财富,乃是他精深的书法艺术!先生的书画选集一经问世(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立即引起轰动,特别是《人民日报》介绍先生的作品之后,海内外不少媒体纷纷予以赞美,好评如潮。先生作品有如此魅力、如此效应,看似突兀奇崛,而实乃先生人品、书艺中之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正周敦颐是我工作地方的古圣人,学界尊其为理学开山鼻祖,孔孟后第一人,湖湘文化的先驱。小时候读他的《爱莲说》,美文精句,读后难忘。这几年,有机会更多接触了解先生的思想和故事,更觉得他的理学精妙、人品磊落,一些困惑也豁然解开,于是愈想多读先生的文章。先生为官之清,在清正、清明、清廉、清为。心正则行正。先生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为持公判案,  相似文献   

6.
黄炎培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人士,他与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建国后的十几年中,两人间的往来书信达60多件。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就收录了毛泽东写给黄炎培的书信17封。《毛泽东与黄炎培》介绍了毛泽东从黄炎培延安之行开始,团结、争取他,使之成为共产党的诤友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文洁民 《唯实》2003,(11):96-96
刘大生先生对于“无丝竹之乱耳”的解读 (见《唯实》2 0 0 3年第 5期 ) ,以及他在文中引述的乔俊杰、马玉山二位先生对此句的解读 ,本人均不敢苟同。刘文引用了乔、马二人在 2 0 0 2年第 3期《修辞学习》上发表的《〈陋室铭〉疑析》一文对“无丝竹之乱耳”的解读 ,乔、马二人认为“无丝竹之乱耳”一句有疑 ,并建议将其改为“有丝竹之乱耳” ;刘文也认为“无丝竹之乱耳”有瑕疵 ,并认为按照常理 ,丝竹不会乱耳 ,说“无丝竹之乱耳”似乎无的放矢 ,因此 ,建议将“无丝竹之乱耳”改为“无车马之乱耳” ,刘文陈述的理由有四 :“其一 ,身居陋室 ,…  相似文献   

8.
张静如先生的回忆之作《暮年忆往》在他80寿辰之际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张先生是我敬重的学术前辈、著名党史学家。我认识先生20多年了,其间交往与日俱增,收益良多。  相似文献   

9.
刘大生 《唯实》2003,9(5):89-91
《陋室铭》虽然是经典之作 ,但其中的“无丝竹之乱耳”一句却令人费解。乔俊杰、马玉山二位先生对《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有不同意见 ,故在 2 0 0 2年第 3期的《修辞学习》上发表了《〈陋室铭〉疑析》一文 ,建议将“无丝竹之乱耳”改为“有丝竹之乱耳”。[1] 蒋民胜先生认为 ,《陋室铭》的“遣词造句的功夫”是“炉火纯青的” ,“改一字则致残” ,“是将一块无瑕白玉溅上了墨迹”。[2 ] 笔者不同意乔俊杰、马玉山的意见 ,更不同意蒋民胜先生的观点和态度 ,现商榷如下 :一、“无丝竹之乱耳”确实费解《陋室铭》全文曰 :山不在高 ,有…  相似文献   

10.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历经艰险,出生入死的他,早已将之超然身外,无所谓惊异和不堪。但是,对于蔡元培先生,他却在公义和私谊上,“禁不住有很深的感触!”当北大准备登载公祭蔡元培先生特刊时,他应嘱撰写《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他们俩人近40年的交往经历,对蔡元培的人品风范,表示出感佩  相似文献   

11.
村田忠禧先生是日本国立横滨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是日本少有的始终坚持不懈地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学者。早在70年代,村田先生怀着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进入了东京大学大学院,专心致志的从事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并以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过程,作为研究的课题。他曾在《福建党史月刊》上发表过(192年一1930年的毛泽东》。他是日本苍苍社出版的《毛泽东集》第二版的编者之一,也一直是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的全国理事,并且担任了该会的副秘书长一职。长期以来,村田先生搜集了所有公开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书信选集》、《建国以…  相似文献   

12.
考辨《中庸》的作者,首先要厘清《史记》之《中庸》、《子思》之《中庸》与《礼记》之《中庸》的关系。其实《史记》之《中庸》、《子思》之《中庸》与《礼记》之《中庸》不是一回事,《礼》之《中庸》只是《史记》之《中庸》或《汉志》之《子思》的一篇而已。要证明今本《中庸》的作者,可以从“检讨主张《中庸》非子思所作的立论根据”、“辨析《礼记》与《古记》的关系”、“分析《中庸》与《孟子》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都可以确定《礼记·中庸》为子思所作。  相似文献   

13.
记者:石主任,您好!著名理论家、党史学家龚育之先生离开我们已两年多了。去年年底,在纪念龚育之诞辰80周年之际出版的《走近龚育之》这部纪念文集,浸透着国内众多理论家、学者对龚育之的无尽思念与怀念之情。其中,您所写的《学者之范》一文,使人对龚育之先生的人格风范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您在文中提到“一直视龚育之为‘师、兄、友’”,并且与他“相识共事长达三十年”,可见您与龚育之交往之深。您能否谈谈龚育之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古文底子非常好,但他是坚决反对青年人用文言写作的。鲁迅先生是有过教训的。1909年,他在日本和弟弟周作人很用心地用古文合译了《域外小说集》。书出版以后,鲁迅先生亲自写了广告,刊登在上海的《时报》上。与此同时,鲁迅还将书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拒贿     
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生活》周刊的主编邹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腐化,生活糜烂,虽然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做他的小老婆,结婚典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婚礼的豪华气派。 韬奋先生已知晓王伯群花数十万元公款,在上海愚圆路建了藏娇金屋的事实,他又派人明察暗访,证明读者来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先生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谈到自己与其老师潘光旦在做人上的差异。他说:"我们这一代很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徐百柯著:《民国风度》,九州出版社2011年10月版)读后感到,对"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一命题,至今仍有继续探究之必要。对于潘光旦先生的"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费孝通先生强调了其重要性,但谦言"这个问题很深,我的力量不够,讲不清楚",而没有展开论述。所幸的是,钱理群先生《在北大的演讲》中(后作为《民国风度》一书序言),对此做了较  相似文献   

17.
陈乃圣  陈燕 《理论学刊》2008,3(1):57-59
谢韬先生在2007年《炎黄春秋》第2期和第6期发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和《试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与中国改革》两文中,提出了对我国改革的前途和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的看法.文章主要的依据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但是,他所引用的几处《资本论》的引文其见解并不符合《资本论》原义,有片面曲解,望文生义,移花接木之嫌.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两汉易学的传承,学界看法历有歧异,其中一派断然否定两汉易学之间的传承天系,认为西汉易学至东汉已经失传,代表人物为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尚先生在研究《焦氏易林》的基础上,曾系统地阐述了其关于两汉易学的传承观。 《焦氏易林》自古被人们视为占筮之书,先儒为之注者不多。即便“昔人为之注者,只释其故事、地名、人名及草木禽兽虫鱼之名,无释及卦象者”(《焦氏易诂》)。自尚秉和先生《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及  相似文献   

19.
他:──历任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队长、副馆长、馆长、顾问,研究员;──主持楚都纪南城、随县曾侯乙墓等重大考古发掘,发现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国宝级文物,发现西汉男尸;──成功复制曾侯乙编钟并搬上舞台演奏,复鸣千年绝响,声震环宇;──有《曾侯乙墓》、《考古报告》、《文物考古与博物馆论丛》等重要著述;──两次应邀赴美访问,作学术交流;──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重点推介的全国知名文博考古专家。早就想写写谭维四先生,可他一直很忙。1992年退休以后,他不但没闲下来,反而更加忙碌。我想他之所以这般忙碌…  相似文献   

20.
观点搜索     
正人民日报莫让党务工作成为"休闲之地"顾伯冲在8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当前,一些党务干部不熟悉党务工作,不懂干、不知干、不会干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出现这些情况,与一些党务干部认为党务工作是"万金油",不愿学习、不肯钻研有很大关系。有些党组织在配备党务干部时,自觉或不自觉地选用一些业务上担不起、老于世故的人,同样是问题根源所在。党务干部作为党的方针路线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