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1,(29):65-65
刘伯承出生在四川开县张家坝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897年,刚刚五岁的刘伯承进入本村的私塾读书后老师对他父亲说:“这个孩子学习刻苦,记忆力强,将来肯定是个可用之才。”  相似文献   

2.
正1927年秋,为了配合和支援中共的武装斗争路线,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特意开设了专为中共培养高级军事干部的"特别班"。当时在"特别班"就读的学员有6位,分别是刘伯承、刘云、屈武、陈启科、黄第洪、左权。然而,无论是在1929年12月31日伏龙芝军事学院给中国学员的评语还是学员名单上,都只有5人,均找不到刘伯承的名字。刘伯承怎么会平白消失了呢?几份尘封的历史档案以及中国学员的回忆录,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刘伯承辞典     
黄瑶 《党史博览》2018,(1):49-56
正刘伯承元帅讲话、做报告经常用一些通俗的四川俚俗土语或说明深刻的哲理,或形容敌人的特点,或阐述战略战术,亦庄亦谐,大俗大雅,出人意表,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刘伯承常说:"不管黄猫黑猫,咬住老鼠就是好猫。"他这句话是用来说明军事学说正确与否的。后来,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用以说明政策、用人成功与否,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刘伯承还用鲜活、形象的词汇来命名一些战略、战术。本文将加以阐述。仿照坊间《唐诗辞典》《俗语辞典》,题为《刘伯承辞典》。  相似文献   

4.
1942年5月中旬,驻山西的日军第一军25万余人,在军长筱冢义男指挥下,对太行山根据地又一次发起了“总进攻”。进攻重点是位于太行山北部地区之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大股日军出动之前,敌人派出两支挺身队(特务武装),奔袭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其中六川挺身队之首要任务,是“取独眼将军刘伯承之首领”。为此,日军甚至印制了刘伯承履历和照片。  相似文献   

5.
正刘伯承元帅的名字,早在1942年,我读小学时,就听说了。早年,为了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成果,刘伯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刘伯承以涪陵为中心,策动和集结地方武装在大顺场宣布起义,成立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又称"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他带领部队在忠县、丰都、涪陵、长寿等沿江一带活动,拦截和袭击从湖北溯江入川的北洋军。同时,他还秘密前往璧山县(今重庆市璧山区),帮助组织指挥讨袁护国的民众起义队伍(璧山义勇军),袭击北洋军,并拦截枪支和军装等军用物资。由此,刘伯承的大名不胫而走,在川东一直流传着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刘伯承元帅是我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凡而真实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7.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刘伯承作为一个方面军的统帅,率部参与了这场战役。渡江战役胜利已经50周年了,本文通过叙述刘伯承元帅的杰出指挥才能,以纪念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一、确立渡江作战的战略力量准备三大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宣告结...  相似文献   

8.
<正>开国元帅刘伯承不仅学识渊博、战功卓著,还毕生严于律己、不求索取。他时刻关爱群众,情系百姓,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堪称"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更赢得广大军民的爱戴和钦佩。这正如邓小平于1986年10月21日在《悼伯承》中所评价的:刘伯承"始终是把自己的一切贡献于、服从于党的需要,把自己融合于党的事业之中,毫无个人荣辱得失的考虑,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顾保孜 《湘潮》2005,(12):16-20
德国医生竖起了大拇指:“你是中国的军神”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在这里将要举行隆重的授衔仪式。毛泽东主席要亲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分别授予在中国革命时期做出过特殊贡献的1位有功人员,这些人跟随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洪梦 《党史文汇》2011,(8):54-54
1947年10月的一天,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在湖北蕲春县胡凉亭研究战斗方案,农民孙志先给他们送来一壶茶解渴。孙志先由于不小心,在倒茶时溅湿了桌子上的军用地图,他忙用衣袖去擦,却不慎又碰倒了茶壶。茶壶一下子滚到地上摔碎了,孙志先十分尴尬。  相似文献   

11.
︿一﹀拒当﹃常胜将军﹄1947年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用28天时间艰苦奋战取得了著名的羊山大捷毛泽东遂将晋冀鲁豫野战军称为﹃刘邓大军﹄其实在当时﹃常胜将军刘伯承﹄已闻名全国但是刘伯承一点也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新华社一位记...  相似文献   

12.
刘伯承用兵打仗讲究谋略。人们尊称他为“谋帅”。1942年12月,在庆祝刘伯承50诞辰时,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赋诗《祝刘伯承将军50寿辰》,其中有“论兵新孙吴”一句.称道他是当代的孙武、吴起。这句诗也是党内、军内对刘伯承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刘伯承是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帅之一。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已誉满全球,世人皆知。然而他不仅善于军事,而且文武双全。在文学方面,刘伯承元帅诗文并茂,尤擅长写对联。他写出的对联象一朵朵奇特的香花,常常令人目爽神怡,乐生满怀。现择录几幅,以飨读者。 1923年,刘伯承  相似文献   

14.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蒋介石立即调动数十万大军进行围剿,到1947年12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已处于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为了打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对我军的堵截和围剿,刘邓首长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兵分两路:由邓小平政委率二、三、六纵队组成前方指挥部,坚持在大别山的斗争,以拖住敌人主力,掩护十纵、十二纵和一纵在桐柏、江汉、淮西地区实施战略再展开,开辟新的解放区;刘伯承司令员则率一纵(辖一、二、十九、二十4个旅)和中原局机关,组成后方指挥部,北渡淮河,挺进淮西地区,开辟新的战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弥漫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硝烟,1949年悄然散去。在战火硝烟中百炼成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面临着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新的考验。身经百战,被誉为“战神”的刘伯承元帅主动请缨,毅然担负起军队院校建设的重担,  相似文献   

16.
1947年11月底,大别山已是风雪交加、滴水成冰的冬天了。敌人初次遭受打击后,立即调整作战部署,调集33个旅对我军进行全面围攻,大别山环境险恶,军情如火,刘伯承司令员的安危冷暖,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与大军征战的成败息息相关。 刘伯承床上只有一床棉被和一条褥子,很难御寒,警卫人员心急如焚。恰好有位同志参加当地土改,打土豪分得一条毛毯,他们没有多想,就把毯子铺到了首长  相似文献   

17.
张治宇 《湘潮》2006,(8):56-56
刘伯承在中央苏区就担任过红军学校校长。长征途中,他先后担任了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的红大校长。在陕北,他兼任中央红军大学副校长。全国解放后,他主持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刘伯承呕心沥血,为我军正规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抓伙食有板有眼刘伯承担任中央苏  相似文献   

18.
正刘伯承,1892年出生在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市开县)。他自幼勤奋好学,心怀理想,于1911年翻山越岭来到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参加了反清学生军。这年,他19岁,从此开始了戎马一生。1916年,刘伯承率部血战丰都,右眼受伤。在眼部手术中,为保护脑神经,他拒绝使用麻醉药而被誉为"军神"。1926年,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组  相似文献   

19.
三晤刘伯承     
在40年代,我有幸三次见到刘伯承元帅。 1939年冬,我们奉党组织之命从成都向西北转移。行前,我父亲汤仲言告诉我,他年轻时和刘帅同在川军熊克武部队,在护法反袁的战斗中曾有过生死之交,并给了我一封信,要我有机会见到刘帅时交给他,可以得到他的“照应”。革命要什么照应?离开成都的当天晚上,我便将那封信毁了。到延安后,听说刘帅在太行前线,此事也就撂下了。 1945年初夏,我在西北联防军政治部工作。党中央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时,我听说刘帅从前方回来了。出于对他的仰墓和父亲与他的旧交这层关系,我到杨家岭去看他。那是盛夏的一天,刘帅在他住  相似文献   

20.
1947年10月的一天,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在湖北蕲春县胡凉亭研究战斗方案,农民孙志先给他们送来一壶茶解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