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红 《创造》2001,(6):32-32
挪威的一家远洋捕捞公司一直无法解决冷冻沙丁鱼鱼肉的味感问题,消费者抱怨公司出品的鱼罐头毫无鲜味。公司知道这是冷冻鱼的通病,于是添置水槽存放捕捉的鱼,保持它们活着上岸直到制罐为止,可是市场的反映仍然不佳。公司研究后发觉,这是因为存放在水槽里的鱼不喜欢游动,而半死不活的鱼和冷冻的鱼一样丧失鲜味。 专家们想尽各种办法,搅动槽水、注入氧气、多添饵食、强光刺激等等,都没法使鱼欢游起来。后来一个管理学教授用很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建议在每个水槽中放进一条小鲶鱼。原本懒洋洋的鱼一见鲶鱼的威胁立即迅速游…  相似文献   

2.
有位哲人意味深长地告诫世人“感谢你的‘敌人’7个70次。”哲人睿语,乍一触目,似是危言耸听,只有在细细咀嚼之后,才可品味出个中的哲理来。 先研读两则实例。一则是挪威的渔民驾着渔船回港,人们纷纷挤向渔船买鱼,可惜鱼槽中的沙丁鱼都已经死了,只能作削价处理,渔民们对此束手无策。可其中有一位名叫汉斯的渔民则不然,他船上的沙丁鱼都在活蹦乱跳,原来汉斯的鱼槽里有一条凶悍的鲶鱼到处乱蹿,迫使沙丁鱼紧张游动,不敢懈怠,如此才存活下来。 第二则实例是:美国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管理人员为了保护野鹿,将狼消灭了。…  相似文献   

3.
近期,枣庄市市中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到区人民法院参加旁听庭审。代表旁听庭审如同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整个鱼槽都被激活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正确执行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4.
挪威的渔民们捕捉了沙丁鱼后就急忙赶到市场去出售,但沙丁鱼往往变成死鱼。唯独有位老渔民每次都能卖活蹦乱跳的鲜鱼,其奥秘是,在沙丁鱼中放几条不安分的鲶鱼。原来,沙丁鱼喜欢群集,生性不好动。捕捉以后,还是安分地挤在一起,因为密不透气,往往窒息而死。鲶鱼却生性好动,在沙丁鱼中穿来穿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挪威,人们爱吃沙丁鱼,许多渔民都以捕捞沙丁鱼为业。由于沙丁鱼不爱动,捕捞上来之后很容易死去。但有一个老渔民捞上岸的沙丁鱼总是活蹦乱跳的,每次都能卖个好价钱,于是有人向老渔民取经,原来,诀窍就是把一条鲇鱼放进存放沙丁鱼的鱼舱里,由于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从而刺激沙丁鱼“四处逃窜”。这样一来,鱼舱里面的水不断波动,氧气充分,最后就保证沙丁鱼抵岸交易的时候还是鲜活的。人们在高兴地买下沙丁鱼  相似文献   

6.
挪威渔民为提高沙丁鱼的存活率,常在船舱里放几条生性好动的鲇鱼。鲇鱼四处冲撞,使原本好静的沙丁鱼紧张起来,四处游动,从而增强了其机体活力,提高了存活率。这就是管理学中常说的"鲇鱼效应"。"鲇鱼效应"的实质是引入新鲜因素,打破平衡,挑起竞争,激发活力。江苏省盱眙县借鉴这一原理,从农村青年创业先锋中选拔优秀分子担任见习村官,不仅汇集了村级后备干部的"源头活水",而且极大调动了在职村干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刘翰明 《当代广西》2012,(14):51-51
“上山种树树生多,下水养鱼鱼成河。鲶鱼肥壮钱满箩,八角飘香金满坡。”那坡县歌手黄春暄用诗一般的语言唱出了八角给当地边民带来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8.
月览天下     
《小康》2018,(12)
正偶遇鱼"军团"来自菲律宾马尼拉的摄影爱好者Eun Jong Kim在潜水途中偶遇到沙丁鱼"军团"。只见密密麻麻的沙丁鱼不断逼近,进而形成一个鱼眼般的巨大漩涡,仿佛要把人吞噬一般。壮观震撼的景象让Kim无比兴奋,他用一个鱼眼镜头记录下了全程。  相似文献   

9.
箱鲀之死     
<正>箱鲀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和温带海中,是一种奇特的鱼。它们的身体大部分被盒状的骨架包围着,看上去方方正正的,像只能游动的盒子,因此人们又形象地把它们称为盒子鱼。箱鲀通常生活在浅海岩礁区域,喜欢独来独往。它们全身只有鳍、口和眼睛可以动,游动时就靠鳍上下前后左右摆动,样子十分有趣。又由于箱鲀体表色彩鲜艳,也容易养活,因此人们常常把它当作水族观赏鱼养起来。  相似文献   

10.
冷岚 《现代人事》2000,(2):38-39
日本新年日本民间习俗多。年前和元旦,日本人都将松枝和由绳索及柑桔等组成的饰物挂在门上,以示福寿绵长、万事如意。除夕晚上,全家团聚一堂吃长寿面。新年食品,各家大多相似:用红白萝卜和藕,切成片或丝做成菜,它表示家庭成员的关系密切相连、根深蒂固;芋头,意味着具有去邪的魔力;鱼和成菜是日本人民不可缺的食品,不同的鱼象征各种涵义:小鲤鱼示健康,沙丁鱼示和谐,鲱鱼示人旺。  相似文献   

11.
可能是职业习惯,我喜欢读书,从中我总是默默享受着那种与人共鸣的快乐,并时常以书中的精神自勉。可是,近来读书却读出许多沉甸甸的感觉。危机感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挪威的渔民们每次把捕获的沙丁鱼运到市场的时候,大部分沙丁鱼都在途中死亡。后来渔民们把每个鱼箱里放入一条鳗鱼,一路上鳗鱼追咬着沙丁鱼,沙丁鱼为了活命不停地游来游去,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运动状态,结果运到市场的沙丁鱼绝大部分都活着。这启示我:其实,人和沙丁鱼一样,一点点危机感可以使生活的节奏紧张一些,从而使生活更具有活力,去最大限度地挖掘自…  相似文献   

12.
渡口     
其实那只是一条小河。淡季, 细小的清水丁丁冬冬从石缝穿过, 某些不知名的还没有指头大的鱼, 在浅浅的塘里游动。从河谷仰望,高 个头的山上,寨子掩映在翠绿的浓 荫下。寨子到河谷,河谷到寨子,是 一个以农耕为生的哈尼人的世界。 只有雨季,河床才被粗暴的山洪横 冲直撞,牛和石头一齐翻滚而去,但 雨季中雨大的日子并不多。 小河边有个渡口,木头搭成的。 有多少年的历史,谁也说不清楚,明 白无误的是三五年换一回木头,非 常省事、简单。事实上没有必要搭什 么木桥,随便抬脚就可以跨到对岸。 也很少有人远行那边,也没有哪个 山民…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14,(6):45-45
刘武俊在2014年5月6日《福建日报》载文《激活公务员聘任制的鲶鱼效应》认为,公务员聘任制要真正发挥出鲶鱼效应,还有待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建立起完善的公务员聘任制制度体系。一是要确保公务员聘任制制度设计的公平。建议加强公务员聘任制的顶层设计,重新修订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聘任制作出更加科学而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肖巩 《今日上海》2010,(10):50-51
在老城厢三牌楼路的“汲古斋”画廊里展示着一幅水墨作品《大有鱼》,以“鱼”谐音“余”,喻“吉庆有余”之意。画为直幅构图,画面中央画一尾硕大的鳜鱼,游动正欢,其下水草一丛,茎叶似随水波而曳动,鳜鱼的鳍背,画家以湿墨在纸上的涸化,呈现湿漉水灵的视觉效果,从而将鳜鱼在水中游弋的动态曼妙地表现出来。画面上的大块“留白”,正是中国画传统构图法“计白以当黑”,好似横无际涯的水域。此画左上角落款“乙酉冬月桂荣指墨于沪上”让人惊讶不已——这幅墨法劲润、一气呵成的水墨佳作竟是以指代笔的指画呵!  相似文献   

15.
站在河边,看着水里自由游动的鱼,无论你心里多么想得到它,不去动手,鱼都不会自己老老实实地跑上岸来,变成美味佳肴,供你品尝。这就是说,倒不如自己回家去结张网。这样做,虽花费了些时间,但却能打到鱼。可见,徒有“羡鱼”心,而无“结网”意,结果会是一无所得的。这道理虽然浅显,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清醒地意识到的。这就牵涉到你对古人所说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的亲身体味了。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陷阱     
当人类遭到毁灭时,只剩下了两个人。这时,上帝来到了人间,带来两样宝物:一大篓鱼和一把鱼竿。他说,你们每个人只能选一个宝物。其中一人,一下子抢走了那篓鱼,另一个则不慌不忙挑中了那把鱼竿。上帝笑着问拿鱼竿者:你为什么不选择那篓鱼呢?那人答:一篓鱼再多,也会吃完的,而我有了鱼竿,就会钓到比那篓鱼多得多的鱼。这是一个传说,一个被无数非法传销者讲过千万遍的美丽传说。他们与受骗者都希望得到那把鱼竿,以便钓到更多更多上当者兜里的钱。在这里,每天灌输给他们的是如何通过传销快速缔造一个百万富翁梦。去年10月6日中…  相似文献   

17.
周洁 《人民公安》2011,(9):61-61
公孙休在鲁国任相国时.由于公孙休喜欢吃鱼.所以有许多人争先恐后把鱼往他家里送.全被他拒绝了。他弟弟就劝说他既然喜欢吃就收下吧。公孙休说:如果我因喜欢吃就收下的话,就难免徇于私情.徇私就会枉法,枉法了我就可能会下岗,当不成这个相国了。真到那种光景,虽然我喜欢吃,可是没了工资,怎么买得起呢?而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不至于因此被罢免相国而下岗.  相似文献   

18.
曾经,流过门前那条小河,清澈见底,鱼虾游动。河岸上,绿树成荫,杨柳葱葱郁郁,苍翠欲滴。清风拂过,一役凉意扑面而来,直奔心脾。小河把小山村半包围住,像一条修长的玉带,小山村被她装点得曼妙多姿,分外妖娆。  相似文献   

19.
近读一则资料,说的是在美国阿拉斯加混利英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狠消灭了。鹿没了天敌后,在林中饱食终日,无忧无虑.但再没了昔日灵秀,体质日渐衰弱,不久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为规避狼的威胁,只得整天四处奔跑.这才逐步又恢复了在日的蓬勃生机。这则有趣的材料至少在生物圈范围内,证实了中国那句令人警醒的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笔者还曾读到另一则资料,讲的是在批量运输鱼类产品时,为避免鱼类运输途中大量死亡,有经验的渔民则在鱼群中放入几条喜爱斗战的鲶鱼,鱼群面临对手,四处激烈游动,虽…  相似文献   

20.
人群是历史河流中游动着的变色鱼,不同的历史生存环境,制造出不同的生命底色的人群。历史主体人群的人格特征,就是构成人生命底色的心理结构的总和。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制造出的人群生命底色是奴隶化的淹没个性的群体化人格心理结构,个人依附于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