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探索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四大总结了国际和国内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后才提出的一个新课题。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是创立了历史唯  相似文献   

2.
张国 《唯实》2012,(3):30-34
在《共产党宣言》这篇光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简要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过程、目标、模式等问题,体现了他们社会发展观理论所具有的现实与理想相结合、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宣言》中有关社会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共产党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龚培河 《探索》2007,1(2):178-183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可梳理出多种提法,若把这些提法总和起来考察,就会给人一种陷入杂乱无章的丛林之中的感觉,出现了所谓“动力丛林现象”。其实,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提法是在九个层面上、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动力系统的,具有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不存在真正的“丛林现象”。综合起来分析,生产力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历史动力思想的核心,九个层面都是围绕“生产力”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第一次论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们在这一章中,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指出人们要解决吃住穿问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阐明了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东方民族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是他们考察东方社会得出的科学结论。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列宁提出的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初步运用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道路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原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批判、继承前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洞察生态问题的制度根源,指明消解生态危机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基因、西方文化难以解决生态问题以及当代中国面临的生态困境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内在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产生的理论成果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闵雪  薛忠义 《求实》2012,(7):4-8
廉政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政治崇高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无产阶级解放学说、构想人类美好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对廉政问题做了深刻论述,形成了廉政的基本思想:廉政的根基是公有制度,政治保障是民主政治,表现形式是公平正义,基本措施是建立廉价政府,基本方法是政治公开。马克思恩格斯廉政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廉政建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于当前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慧 《世纪桥》2012,(11):18-18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为出发点,形成了前后相继又各具特点的三种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本文将通过对这三种动力理论进行分析,并指出它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彰显了科学性与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是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重大理论成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局部调整,在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遗产时,第二国际内部的认识产生了分裂,以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为代表的理论家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曲解。列宁批判了第二国际的错误解读,并在其直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思想及行动深刻改变了世界,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依旧突出:一方面,它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剖析仍然发挥效用;另一方面,不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的永恒航标。  相似文献   

10.
关于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论界存在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有的强谓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还有的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这个问题,我认为,只有通过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各种因素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本身进行具体分析,回答才能比较全面。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对这个过程发生作用的因素更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经济的和政治的两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因素,经济是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生产活动就是首要的活动,人类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笫368页)。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生产方式是生  相似文献   

11.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体学说中的重要部分,在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以资本批判为中心的理论线索共同推进、互为支撑、内在统一。同时,其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内涵足以被独立把握为专门的公共理论,同马克思恩格斯整体学说一样以"巨大的历史感"为基础,继承并超越了西方传统国家社会学说,同时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历程的发展中不断加以推进,最终呈现为三个阶段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三大具体社会矛盾。列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俄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和必然性,提出了"人民内部不一致"的重要思想。斯大林在继承列宁社会矛盾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两类社会矛盾"的观点,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又否定社会基本矛盾,提出了"完全适应论"的错误观点,导致苏共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利益观以唯物史观为出发点,深刻地说明了利益的本质特点,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利益理论,蕴涵着协调利益关系的理论构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利益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实践性和目的性的统一,是利益冲突和利益协调的统一。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对利益问题的思想,可以为消解我国社会利益冲突问题,防止和消除特殊利益集团的危害,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分配制度,提供现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话语的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全球化的思想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重返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话语体系可以发现,他们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论述是以唯物史观为独特视角、从历史发展规律高度展开的,主要包括世界历史的概念、形成前提、行进动力、产生机理、演进特征、发展道路、最终归趋等内容。"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领域的认识提升和拓展,必然会为中国在应对全球化进程上提供独树一帜的理论指导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生态权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与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态理论离不开对生态权益的探讨。生态权益是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注和致力研究的问题,尽管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权益"的概念,但是他们在诸多论著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生态权益保护的思想,摆脱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解,是他们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国学者持续关注并积极回应西方学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与正义关系的争论。我国学者在确认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基础上为其做出多重辩护,揭示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的学理结构、实质、特征和规定性等,精细化、多维度地阐发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探研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的兼容性。我国学者在正义问题域中持续发声、大都坚守中国语境,着力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的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理论的建构,比较、商榷、争论等方式方法广为采用。相关研究的缺憾是,有的文论对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文本理解欠准确,有的则对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的若干维度有所忽略或遮蔽,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尚需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首先提出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矛盾论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邓小平和后来国家领导人及马克思主义学者结合新历史时期的实践和经验教训,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刚 《理论研究》2008,(4):48-51
劳动就业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之一,直接关涉着社会建设的成败。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和构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阐述了深刻的劳动就业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就业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就业的本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就业思想对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对于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翟昕 《世纪桥》2008,(1):25-26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整个共产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