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吉 《瞭望》1987,(43)
自1978年底拉开序幕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九年了。九年中,改革浪潮从农村开始,波及城市,席卷全国,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从经济领域到文化、教育、科技以及军队等领域,改革已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纵观九年的改革,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波  相似文献   

2.
《瞭望》2010,(33)
<正>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最高决策层高度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任何时代,青年人对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变革,都是感觉最灵敏,反映最迅速的。处于新技术革命和经济体制改革这两股浪潮交汇冲击下的中国的当代青年,也同样如此。 青年,适应着时代的变化,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今日中国的青年人身上,充满着力量,  相似文献   

4.
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能够在中国兴起 ,既是当今世界改革与民主化浪潮的不断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开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林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此为标志,中国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人们经济利益的调整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思...  相似文献   

6.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提出了三波民主化浪潮理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肇始于1974年的南欧,这次浪潮是内外因作用以及全球化趋势合力的结果,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双重的。无论是亨廷顿的"三波世界民主化浪潮",还是自2011年初延续至今的"阿拉伯之春",都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起主要作用,外部因素只不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启示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关键是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解决集中性的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发展;强化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遏制腐败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两手抓李廷芳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这是因为: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  相似文献   

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属于不同领域的两个不相属的方面,从各自的规定性来看,前者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后者则属于政治形态的范畴。但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无论是当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是必然要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都必然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因此,两者又决不是彼此孤立,毫无关联的,而是存在着必然的、紧密的内在联系。本文试以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内在联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之间的关系,并不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既与世界范围内的公立学校的教育改革浪潮密切相关,同时也经历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艰辛过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产生了新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面对这些新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如何正确看待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伦理问题,在改革中坚守教育的基本伦理价值?就此,我们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首席专家劳凯声教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效显著。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国家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人的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赵欣 《学理论》2011,(16):75-76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转型必然带来多方面的变化。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集团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利益集团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各利益集团间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却一直遭到质疑。对于中国这一急剧变化中的大型社会如何既实现了经济腾飞又保障了政治体制的基本稳定这一事实,西方现代化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似乎很难解释。本研究从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的理论视角,来解释中国的这一经验性的范例,并从现有政治体制的特点来推论政治体制改革可能推进的领域和内容。通过渐进持续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依然是中国面对社会经济转型重大挑战的重要策略。在维护国家治理体系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应性民主改革和责任型政府体制改革才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了旧体制的模式,正在引起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全面变革。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认真研究这种变化,做好迎接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思想准备,我们才能站在战略高度思考问题,选准改革和创新的突破口,打破当前只“打外围战”的僵持局面。第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开拓了思想理论的新领域。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洪流正在冲刷、改变着一切,如果不从理论上进行认真的学习和反思,从过去旧理论观点中改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任务以来,我国的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扩展。改革正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主题。去年九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进一步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和实现步骤。把改革作为我们首要的任务,坚决地、有步骤地继续将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解读现代民族主义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族主义浪潮起因众说纷纭、不可胜数,但考虑其发生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故它必然和经济全球化有某种内在逻辑关系。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受益不对称性、运行态势的波动性及世界架构的梯度差三方面入手,分析其对现代民族主义浪潮的产生所起的诱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中国已经到来的兼并浪潮进入九十年代,中国企业兼并的案例逐渐增多,所谓的“浪潮”正在形成。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浪潮”的到来不可避免,这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一)中国企业兼并浪潮出现的基本原因中国企业兼并浪潮的出现与中国经济的战略改组是联在一起的,这与新中国四十多年经济建设所形成的两大基本问题有关。1、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国有企业规模小、效率低、负债率高。1978年以前,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居垄断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比重有所下降,但国有企业行业覆盖面仍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期,社会变化大,发展最快,其过程也极其曲折复杂,中国的小说作家们在这一时代的浪潮中思索、探求、觉醒和创造,推动着小说创作和小说艺术的发展.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主题必然折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小说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它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同步,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春季以来,改革的大潮又一次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大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进一步冲破了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就业制度,也必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入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敢于试验的原则,稳定、有序的原则,洋为中用、兴利除弊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念和要求.从政治理念的变革、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政治价值变化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