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秀芬 《岭南学刊》2004,1(2):38-41
共产党人伦理价值观表现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主体间价值关系;以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同一的尺度作为伦理价值评价标准;以无私奉献为价值创造的思想境界;以共产党人价值创造活动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为价值创造途径。  相似文献   

2.
吴璇  刘衍峰 《新东方》2023,(1):83-88
马克思系统梳理了以往哲学有关人的主体存在问题,深刻阐明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主体存在之基,从而奠定了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基石。马克思通过对宗教史观和英雄史观的批判和清算,摒弃了唯心史观将历史进程抽象把握为精神意识和英雄“个体”的自我实现,科学阐释了人民主体思想生成的逻辑进路,将历史发展的主体确立为人民。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以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为价值所指,以人民是共享发展的利益主体为价值导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人民主体思想的价值归宿,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我们党80年来的光辉实践,始终贯穿着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得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在新的世纪里,面对社会利益格局的剧烈变动,各种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我们党只有继续坚持这一价值取向,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任浩明 《桂海论丛》2008,24(3):18-19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就是把全面实现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状况作为衔接社会进步程度和改革开放成败的根本评价尺度。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继续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继续解放思想和坚持以人为本是统一的,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依靠群众克服官僚主义苏永新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把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历史经验证明,凡是正确的领导,都必须...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6,(6)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利益观的体现,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既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的一把钥匙,也是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是手段、前提和基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根本目的和共同目标。实现现代化、共同富裕反映了人民的共同愿望,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最大价值选择和共同价值目标。毫无疑问,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有着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其他价值观所无法比拟的社会凝聚力和时代合理性,是真正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价值导向,是科学的、先进的、正确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为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而奋斗。一、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再把某种永恒正义和终极本体作为根本原则,而是把坚持真理和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起来,从基本国情出发,从党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出发,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出发,去寻求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发展方向。突出了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的主体价值选择,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终的归宿,深刻地体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无产阶级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思想工作》2004,(6):4-4
坚持以人为本,总的讲,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这就要求团结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在工作指导上,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真谛。要把人民立场作为政治前提,把人民利益作为价值追求,把人民标准作为成效依据,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李顺宽 《前进》2008,(10):25-27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我们党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基本方法和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动之中。只有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更好地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重要利益关系,才能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人民是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在社会发展中享有经济主体地位、利益主体地位和监督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为主线。需充分挖掘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价值,以更好地指导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3.
辛其马 《创造》2002,(12):8-9
为人民:执政兴国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为人民”的口号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此孜孜奋斗了80余年。党的三代领导人在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征程中,都把为人民谋解放,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政党活动的基础和根本目标。他们深切知道,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并为之奋斗,是党的存在价值和开展工作的意义。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解放战争,实则就是唤醒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争取自身解放的战争;邓小平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普通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增强了国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就是把全面实现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状况作为衔接社会进步程度和改革开放成败的根本评价尺度。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继续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继续解放思想和坚持以人为本是统一的,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归宿点和根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解放思想,才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解放,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把握住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继续解放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理念新思想,就是把人民福祉作为奋斗的价值,把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标尺,把人民期待作为自己的行动,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姚学松 《创造》2001,(9):21-22
以民为本是党的性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既是生产方式的主体,当然同时也就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毛选》三卷,第932页)。邓小平同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张义 《长白学刊》2006,(4):107-107
就政治制度本身而言,它具有价值和工具双重属性。政治制度的价值属性是指政治制度的理想和信念是什么,政治制度应该关心什么利益,是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少部分人的利益,在构成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中,把哪个阶级阶层的利益置于优先的地位。价值属性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因为政治制度本身是一种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协调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不同利益,而制定的一种阶级性极强的“游戏”规则。所以在不同的阶级社会,政治制度有不同的价值属性,当然,不能否定,政治制度也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价值属性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政治制度的体现。无论是体现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的政治制度还是体现权力制衡、依法治国的政治制度,都必须从属于“人民权力”的终极属性。  相似文献   

18.
浦东新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立九年多来,始终坚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人大工作的立足点;把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人大工作的切入点;把建立健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的长效机制,实现不同群体社会利益的共同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我很荣幸见证了浦东人大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的整个过程,感受到人大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协调不同社会群体关系,推动地方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春林  钱钧 《人大研究》2009,(11):36-38
由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利益分配的调整及人民价值取向的变化,社会进入了矛盾凸显期,使得信访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为将矛盾提前化解,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很多地方进行了人大代表接待信访的尝试,是中国社会基层民主机制的一个有益探索,开辟了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常态性的履职模式。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形成更为系统、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利益观。其主要思想是:强调和重申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始终倡导经济利益优先、人民利益至上和集体利益为重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坚持正确的个人利益导向,坚持正确的致富导向和精神文化生产要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的利益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