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锁祥 《创造》2003,(3):23-24
我国12.5亿人口中,农村人口约有9亿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3/4,即75%。这些人口,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差,生活水平低,不使农村富裕起来,要全面实现小康就十分困难,正如5年前《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那样,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不富,小康难固。因此,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我国农村达到小康水平,是摆在全党全国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占有比率…  相似文献   

2.
到本世纪末,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全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中央提出的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之一,也是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民过上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3.
把握农村矛盾特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进》1999,(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稳定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三农”问...  相似文献   

5.
《今日浙江》2002,(22):17-20
小康是我国人民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概念,是生活水平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发展阶段。过上小康生活是浙江人民祖祖辈辈的梦想和追求。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把人民生活实现小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并指出了达到小康的具体要求,即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相似文献   

6.
周振义 《前进》2004,(1):37-38
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省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解决起来的难度很大;初步解决温饱的群众,巩固温饱成果的任务也很艰巨。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只是扶贫开发、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阶段性胜利,巩固扶贫成果,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小…  相似文献   

7.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乡镇“两校”吴玉坤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人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样可以说,没有八亿农...  相似文献   

8.
李葆良 《新东方》2009,(11):55-5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因此,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制定政策时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也是我国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因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会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10.
邱勇 《时代主人》2006,(7):28-29
1、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地方立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国有近13亿人口,9亿在农村.我省也不例外,农村人口占70%左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富裕生活:没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不可能完善。只有尽快建立起能够体现公平原则、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有效改变城乡二元制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状况,提高农村的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社会稳定和农村的长治久安.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在全面发展农村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丰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这对农村小康勾划了一个总的轮廓。同时,“决定”还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研究农村小康,是一个既紧迫又重要的课题。关于  相似文献   

12.
12亿多人口,近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国家一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全党同志要努力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1.思想认识到位。农村信用社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决定》,认识到“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的重要性,将支农服务放在各项经营工作的首位。 2.组织领导到位。各农村信用社要成立以主任为组长的支农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基层社和农户了解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支农服务水平。 3.制度措施到位。人民银行各级农金管理部门和县联社,要对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实行单项考核,确保农贷占比在6…  相似文献   

15.
温卓文 《人大论坛》2008,(12):25-2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相互连结在一起的。因而,“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陈伟宁 《现代领导》2006,(11):17-17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这是关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大计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需要一大批致力于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领头羊’,将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双强’、‘双带’的能人.这是目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富裕了的农民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图为浙江龙港镇农家子女举行200架钢琴大联奏活动。本刊资料小康的概念最早源于《礼记》,是儒家提出的相对于“天下为公”,“大同”而言的一种社会。后来则作为比较充裕的家庭经济生活的描述。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小康被定位为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发展阶段。1979年底,邓小平就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小康构想,他指出:“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9400多万人口中有8000多万在农村,国内生产总值中有50%以上靠农业和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省社会大局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当前我省农村的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发展中的问题也不  相似文献   

19.
《政策》2004,(3):10-12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这份“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文件刚一出台,如春风拂面,立即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和如潮好评。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必将引领9亿中国农民在小康大道上迅跑,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列车前进的不竭动力。最近,记者采访了3位参与该文件起草的专家学者——陈锡文、韩俊和温铁军,听他们讲述一号文件的政策含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拥有12亿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80%以上的国度里,农村经济发展如何,农民生活过得怎样,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的总体发展水平。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全国人民的小康将是一个遥远的梦。现在距2000年仅有5年时间,我国农民要达到年人均纯收入1100元(按90年不变价计算)的小康目标,要求在今后几年内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速度达到5.6%以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没有局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局的小康,没有一个县乃至一个地区的小康目标的跨越,也就没有全国2000多个县市小康目标的实现。本文拟就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监利县百名龙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