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重新认识刑事推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横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主题,刑事推定问题在我国正日益引起司法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的广泛兴趣。但是,理论研究中误读、误用推定的情形时有发生,对司法实践危害甚大。对司法部门而言,推定充满了诱惑与困惑,有必要重新认识刑事推定,还推定以本来之面目。  相似文献   

2.
刑事推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刑事推定与无罪推定原则格格不入,而本文作者认为,刑事推定的运用既有其实然性,也有其必要性。据此,本文首先指出,无罪推定与刑事推定能够实现契合,无罪推定并不当然排斥刑事推定。继而,作者初步提出刑事推定的适用范围。最后,指出了在刑事领域运用推定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刑事推定是刑事证明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其被关注的程度并不高。文章尝试对刑事推定的若干基础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和总结。文章从刑事推定的概念,刑事推定与刑事证明的关系,刑事推定与无罪推定的关系,和刑事推定的根据与限制四个方面来对刑事推定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推定(Presumption)被认为是那些喜欢制造难题的律师所关注的问题,是证据法当中对理论和实务界来说同样困难的领域。这些困难不仅表现在概念使用的混乱上,而且主要是理论上争议和论述众多,著名学者在这个领域中有明显分歧,如泰耶(Thayer)和摩根(Morgan)在推定的效果方面主张不一致。本文以美国联邦司法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也论刑事推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推定本质上是一种证明方法,它具有帮助指控、实现政策意图以及直接认定犯罪的功能。刑事推定不属于有罪推定,它只不过是在刑事诉讼中不经常使用的推定有罪的证明方法。它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无罪推定原则的普适性,容易对被追诉方的权利保障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以防范风险为旨归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所谓刑事推定,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照法律或某种法则,基于某一确定事实而推知和确定另一不明事实的存在,本文对于刑事推定的特征、分类、价值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7.
劳东燕 《中外法学》2010,(5):646-666
<正>随着刑法对风险控制与危害预防的日益偏重,刑事立法与司法中使用推定的现象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大体是因为,通过降低控方的证明责任或减少需要证明的犯罪构成要素,推定几乎总是不利于被告人而具有使控方的指控与定罪变得容易的功能。正如人们所看到的,刑事推定大多涉及较难被证明的主观罪过要素。可以说,刑事领域的推定实质上涉及国家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处理,推定的广泛适用背后上演的是国家权力悄然扩张的一幕。因而,尽管推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在2012年的刑诉立法中得到修改,此次修改在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作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辅助性标准。通过理解分析排除合理怀疑的基本内涵及要求,如何合理、熟悉地将这一标准运用到司法实践活动中更显示其至关重要性。同时,以此为契机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司法实践活动实际情况的证明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
赵俊甫 《证据科学》2009,17(6):700-709
刑事推定不仅涉及实体法上犯罪构成要件的设置和程序法上证明责任的分配与承担,还涉及司法权力的重新配置,对其合宪性进行审查是亟待引起重视的一个新问题。推定的合宪性审查标准是多元的。无罪推定是现代刑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被告人应该享有的重要的宪法性权利,探讨推定的合宪性审查,必须审视推定与无罪推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推定作为刑事诉讼中认定案件情况的一种方法,它减轻了举证责任,提高了诉讼效率,解决一些诉讼中的疑难问题,但这些仅是推定的工具价值。在工具价值的背后,推定承载着一定的利益:或为国家利益,或为当事人利益。不同的证据制度、诉讼模式,决定推定承载着不同利益。  相似文献   

11.
美国刑事诉讼中的“排除合理怀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早兴 《法律科学》2008,26(5):161-167
美国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该标准现在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标准,但该标准源于何时,理解上存在一定的争议。该标准在美国刑事诉讼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不同的人观点并非完全一致。法官是否应当在给陪审团的指示中明确该标准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理解上有分歧,法院间的做法也有差异。在定义该标准时,有三种方式。对于“合理怀疑”的解读通常采用同义词“道德确信”加解释。对于是否应当量化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法律界也有不同的意见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王贤生 《政法学刊》2013,30(1):116-122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口供制度的新规定有进步性,但还存在不足,要通过建立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确认标准、明确非法口供的排除程序、确立自白任意性规则、建立沉默权规则、完善看守所管理体制等路径,完善我国口供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解读——一种诉讼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罪推定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刑事诉讼法原则乃至宪法原则。无罪推定在各国立法例中虽然有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表述方式 ,但其基本内涵却是相同的 ,即 :任何人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并由法院判决确定有罪之前 ,应作为无罪公民对待。作为一种关于正义的规范性命题 ,无罪推定原则具有内在的基本特征和诉讼程序规则 ,具有深厚的社会哲学基础和重要的政治法律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 ,无罪推定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成为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4.
谢勇  唐启迪 《法学杂志》2012,33(7):99-102
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宪法基本权利保障的原则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发展,从立法与司法的双重视角贯彻和推行无罪推定原则,不仅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法治进程。我国应在《宪法》中明文规定无罪推定原则,立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进一步明确与施行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刑事搜查是对公民人身自由权、财产权、住宅权和隐私权等宪法基本权利的强制干预,其理论基础是达致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与平衡公正和效率的价值追求。现有立法关于刑事搜查的规定简单粗疏,侦查机关僭越立法权限加以合目的性解释,并在执法中效率优先兼顾程序,因此,需要对刑事搜查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之目的,在于改善司法机关依赖口供定罪的现状,从而避免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发生,真正实现保障人权的基本目标。但是实践中不仅存在仅凭口供定罪的情形,还存在通过异化口供形式或者形式化口供补强,以规避第55条约束的现象。异化的口供形式,本质上仍然是“被告人供述”;形式化的口供补强规则,是以“被告人供述”为中心形成虚假印证。考虑到《刑事诉讼法》的根本目标,应当对第55条进行实质解释,既不能通过异化口供来定案,也不能进行形式化口供补强,将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换言之,应当不断降低口供在司法证明中的证明力,积极寻找其他客观性证据,并结合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要求,从而达到我国的刑事证明标准,才是《刑事诉讼法》第55条的合理适用。  相似文献   

17.
移送审查起诉的证明标准探析──以证伪思维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霞 《河北法学》2008,26(6):117-123
证伪思维具有科学性和批判性。我国现行的移送审查起诉的证明标准,即"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运用证实思维,忽视了排除案件疑点,应予以完善。移送审查起诉应确立"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该标准符合证伪思维的要求以及认识的模糊性原理和证明标准的层次性。为了保障"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实施,在贯彻全面取证原则的前提下,应实行侦查部门与预审部门分立,在一定条件下,在侦查阶段扩大律师提前介入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王强  刘宁 《行政与法》2010,(8):127-128,F0003
频频发生的刑事错案,往往以牺牲生命或自由为代价,引人深思。如何能避免刑事错案?本文认为无罪推定原则的树立对避免刑事错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无罪推定原则实际上确立了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主体地位,由此,追诉方不得不承担举证责任,而被追诉方却享有一系列防御权利,以权利制约权力,从而达到预防、减少错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
沉默权三论     
在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持沉默的权利,在我国一直见仁见智。本文从司法文明、公民权利及改变警察办案作风、提高司法人员素质的角度,阐述了在我国实行沉默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